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893361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617.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物理实验试题集锦(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选用螺旋测微计测量时,注意用棘轮推进,防止损坏仪器,并注意记下零点读数,请问这零点读数是指不夹被测物而使测杆和砧台相接情况下的读数,利用它作修正测量数值用途2 .请读出下面游标卡尺测到物体的长度及B类不确定度A图:7.4580.001cmB图:1.4450.003cm(主尺上最小分度值为1mmlinnB图00.503 .在碰撞实验中,在实验开始之前必须对气轨作水平调节,计时器选加速度a功能,挡光片选形。4 .用数字毫秒计测量周期时选P4功能,预置数等于2X周期数+1(请写出计算公式)。5 .在液体粘度的测量这实验中使而芬析天平其极限误差为0.4mg,(要求写出数值大小)6 .对测量值标准

2、不确定度的B类评定,一般先估计它的极限误差A,再取UB(x)=/J37 .请问如以米为单位只测一次一物体的长度,用米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四位极限误差为0.001m、用50分游标卡尺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五位极限误差为0.00002m、力谏旋测微计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三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用读数显微镜测量时能读取到小数后第六位极限误差为0.00001m。8 .在本学期所做实验中,弹性模量的测定和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利用了微小长度变化的测量。9 .组合测量可用图解法、分组计算法、分组求差法、最小二乘法四种数据处理方法求出最佳直线参数。10 .甲测得一物体质量为1Kg,平均值的实验标准

3、偏差为0.05g,乙测得物体的长度为10cm,平均值实验标准偏差为0.05cm,测说明甲测量的精密度高。11 .改正m=155000cn1000cm应写成(1.550.01)x105cm12 .单位变换t=6.500.05min=(3.900.03)X102s13 .写成科学表达式x=(0.000000048030.00000000003)esu应写成(4.8030.003)X108esu14 .计算测量结果及其不确定度,用停表测量一个单摆的周期,每次累计50个周期,测量结果为(50T)=100.050.02s,由此可得单摆的周期T=2.00100.0004s,T2=4.0040.002s2。

4、15 .计算不确定度已知一个正方体的边长a=50.000.04mm,则其一个面的周长4a的不确定度为0.2mm一个面的面积a2的不确定度为4mm,正方体的体积V=a3的不确定度为3X102mm,弓的不确定度为2x108mm,16 .本题的解题思路是必须理解课本10页公式(0-7-4)写出不确定度表达式y=2ab/c2,(awb),a、b、c的不确定度为U(a)U(b)和U(c),则y的不确定度为U(y)=Lb2U2(a)a2U2(b)4a2b2U2(c)c2c17 .利用有效数字运算规则计算结果,已知1/c=1/a1/b,并测得a=9.99cm,b=9999.9cm,则c=10.0cm。18.

5、游标尺的分度值及读数(1)有一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0.5,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分度值为1,(2)有一游标卡尺,其游标上等分20格,与主尺上19格对齐,则这个游标卡尺的分度值为0.05mm、下图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74.45mm。19 .千分尺读数,有一千分尺,现测得一铜棒直径,其读数如图19(a)所示,如果其零点读数如图19(b)所示,则实际该铜棒的直径为1.955mm。如果其零点t数如图19(c)所示,铜棒的实际直径为1.965mm20 .用光电计时装置测量两光电门之间的挡光时间t,在自由落体实验中,把第一个光电门放在落体刚刚下落的位置,利用公式g=2

6、h/t2测得重力加速度g的值显著大于980cm/s;一般情况下其原因可能是把两光电门的距离h测大了。一.221 .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实验中每次累计10个周期的时间,别人都测得g=980cm/s,而你测得g=1210cm/s:可能的原因是累at9个周期当成能个周期的时间。22 .测量一个约为20cm的长度,要求结果为三位有效数字时用_生尺,要求结果为五位有效数字时用50分游标卡尺。23 .物理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规律的发现和物理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24 .物理实验丽乐的程序分为实验前的预习、实验中的观测和实验后的报告三步进行。25 .实验结果的最终表

7、达式中应包括测得值,不确定度和单位。26 .一个被测量的测量结果一般应包括测量所得的测得值,不确定度和单位三部分。27 .测量结果的表达式xxx的意义是(x以一定几率落在(xU,XU)q28 .在我们的实验中,通常把平均值作为约定最接近真值的最佳值,而把一平均值的标准偏差作为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Ux,把系统误差作为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UB,用这两类分量Ua和Ub,不确定度的c类分量u(c)可以表示为抚uJ。29 .在测量结果的数字表示中,由若干位可靠数字加上L位可疑数字,便组成了有效数字。30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位数由被测量的大小和测量仪器共同决定。31 .有效数字是指几位准确数和一位欠准数的

8、全体。实验结果的表达式中测量值的末位应与不确定度所在位一致(或“对齐”)。32 .在本课程中,我们约定不确定度的有效位数保留一位,测量结果的末位要与不确定度末位的数位一致(或“对齐”)。33 .在一般测量的实验结果表达式中,绝对不确定度取位,测量结果的末位与不确定度的数位对齐。34 .进行十进制单位换算时,有效数字的位数不变。35 .把测量数据中几位准确的数字和最后一位欠准数字统称为有效数字。36 .测量就是以确定被测对象的量值为目的的全部操作。37 .测量目的(待测量)与测量对象(被测量)一致的称为直接测量:测量目的与测量对象不一致,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的称为间接测量。38 .根据获得测

9、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的条件不同,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39 .依照测量方法的不同,可将测量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大类。40 .直接测量是指无需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它量,而能直接得到被测量量值的测量。41 .凡可用仪器量具直接读出某物理量值称为一接测量,如:用米尺测长度;在直接测出与被测量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后,组过函数关系式确定被测量的大小的测量称为间接测量,例如用V=S/1测速度42 .根据获得测量结果的不同方法,测量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根据测量条件的不同,测量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43 .绝对误差为:测壹值-真值,修

10、正值为:真值-测量值。44 .测量测得值与被测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45 .误差的绝对值与绝对误差的概念不同,误差的绝对值反映的是数值的大小,绝对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与真值的偏离程度46 .相对不确定度是测量的标准不确定度与测量的平均值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47 .标准不确定度与真值之比称为相对不确定度,实际计算中一般是用标准不确定度与测量值的最佳值之比。48 .误差与偏差(残差)的概念上同,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偏差是测量值与平均值之差一49.计算标准偏差我们用贝塞尔法,其计算公式为(Xi x)2 On 150 .在计算标准偏差时,S:表示多次测量中任一次测量值的标准偏差,Sx表示:算术

11、平均值对真值的偏差。51 .不确定度UA表示误差以一定的概率被包含在量值范围(U+Ua)之中,或测量值的真值以一定的概率落在量值范围(NuaN+ua)之中。52 .S是表示多次测量中每次测量值的分散程度,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慢,SN表示平均值偏离真值的多少,它随测量次数n的增加变化很快。53 .误差按形式可分为绝对误差和标准误差,按其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54 .测量的四要素是_测量对象、测量方法_、测量单位_和_测量准确度一_。准确度在此要解释四个概念:正确度:指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接近壬正确度高,也可以说测量值与真值(或公认值)之差小为正确度高,正确度分测量的正确度和仪器

12、的正确度,仪器的正确度常称为准确度。精密度:测量的精密度表示测量值的离散程度,由测量值的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A类不确定度)去描述,对于测量单位不同的的量要用相对值(百分差)(相对不确定度),相对不确定度小的为精密度高,精确度:是对测量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评价,也就是说精密高而且正确度也高才能说精确度高。55 .测量四要素是:对象,方法,单位,准确度。56 .误差按性质可分为系统和偶然误差。57 .误差产生的原因很多,按照误差产生的原因和不同性质,可将误差分为疏失误差、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58 .误差按来源和性质分为两大类系统误差、偶然误差。59 .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

13、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偶然误差,保持恒定或以可预知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称为系统误差。60 .误差按来源分类可分为:仪器误差,方法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61 .误差按其来源可分为设备误差,环境误差,人员误差和方法误差。62 .偶然误差的分布具有三个性质,即单峰性,有界性,对称性。63 .连续读数的仪器,如米尺、螺旋测微计等,就以最小分度值作为仪器误差。64 .对于不连续读数的仪器,如数字秒表等,就以最小分度值或仪器感量作为仪器误差。65 .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A类分量,用其它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分量称为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66 .在教学实验中,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用(仪器

14、误差极限/J3)作为近似估计。67 .系统误差具有确定性,偶然误差具有随机性,系统误差没有对称性,偶然误差具有对称性。68 .系统误差有确定性的特点,偶然误差有随机性的特点。69 .在弹性模量实验中用:逐羞法消除系统误差。70 .天平祛码的准确性产生的误差为系统误差,用B类不确定度来评定。71 .指出下列情况分别属于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1)天平使用前未调平衡系统误差,(2)千分尺零点不准;系统误差(3)游标的分度不均匀随机误差72 .测量中的视差多属偶然误差;天平不等臂产生的误差属于系统误差。千分尺零位误差属于系纹误差;某间接量在计算过程中采用近似计算,其误差属系统误差。73 .系统误差是在

15、对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保持大小不变或以某一确定的方式变化的测量误差分量。74 .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误差,随机误差是随机因素引起的误差,粗大误差是引起的误差。75 .从测量方法上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有(举出五种)交换法、补偿法、替换法异号和半周期偶次测量法。76 .消除定值系统误差的常用方法有交换法、补偿法、替换法和异号法。77 .对物理量的多次测量,能减小偶然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但不会减小系统误差的影响。78 .仪器误差既有系统误差的成份,又含有偶然误差的成份。对于准确度较低的仪器,它主要反映了系统误差的大小,而准确度高的仪器则是精密度与正确度综合的结果,很难区分哪类误差起主要作用。79 .精密度系指多次等精度重复测量各测量值的离散程度,它反映的是偶然误差;正确度指测量与真值的接近程度,它反映的是系统误差;精确度指测量值的精密度与正确度的综合,它反映的是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的综合情况;精度是以上“三度”,是个笼统的概念。80 .而则量数据离散程度的是精密度,它属于偶然误差,用平均值标准误差(偏差)与测量值的相对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