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一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8933412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一(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红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与地位(-)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功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过去的研究多只涉及白细胞免疫系统,而红细 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一直受到忽视。1981年Siegell提出了红细胞免疫系统(Red - cellimmunesystem )的新概念,开辟了机体免疫系统的新领域。目前对红细胞免疫功能的表现、机 理、调节机制与疾病关系等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红细胞具有免疫功能已是不容质疑的事实,大量研 究表明红细胞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因而对红细胞的作用与地位有必要加以重新认识,本文将该方面研究进 展综合总结如下。 1肿瘤免疫中红细胞的作用 1.1促吞噬作用 Forslid

2、等2发现C3b致敏的酵母菌,中性粒细胞对其吞噬率为15%,当加入红细胞后,吞噬率增加一倍,红细胞碎片亦有相同作用。作者推测红细胞所含抗氧化剂类物质能保护中性粒细胞吞噬过程 中释放的氧自由基对中性粒细胞的自身细胞毒作用,从而促进吞噬。徐锳等3亦证明人红细胞能明显促进外周血多形核白细胞(PMN )吞噬功能,在红细胞存在下对酵母菌的吞噬率增加70 %左右,促吞噬作用与红细胞补体1型受体(C3breceptor, CR1 )数量不同有关。将肺癌患者的红细胞和淋巴细胞按一定步骤与经血清致敏的癌细胞作用,观察肺癌患者红细胞与淋巴细胞围攻癌细胞情况。结果显示:肺癌患者红细胞与淋巴细胞不仅可各自单独围攻癌细

3、胞,且具有协同抗肿瘤免疫作用,肺癌患者红细胞对淋巴细胞免疫粘附癌细胞的促进作用较正常人降低4 。 徐英3检测了恶性肿瘤患者红细胞促PMN吞噬能力,发现患者红细胞促吞噬率明显低于正常人,认为癌瘤患者红细胞CR1减少是红细胞促PMN吞噬减弱的原因之一。郭峰等5发现红细胞能直接粘附肿瘤细胞,肿瘤细胞经与补体作用后粘附红细胞能力明显 增强,并能促进淋巴细胞、粒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粘附,而CR1单克隆抗体能抑制红细胞粘附肿瘤细胞的活性,说明在肿瘤免疫中红细胞有免疫调控,增强其它细胞功能的作用,这 种作用是红细胞膜上的CR1介导的。Siegel推测红细胞能阻止癌细胞在血循环中扩散,因为癌细胞在外周血中遇到红细

4、胞的机会比白细胞大1000倍,癌细胞表面覆盖有抗体补体,易被红细胞粘附而被捕捉吞噬。 1.2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 肿瘤产生的大量抗原与血中抗体形成的免疫复合物(IC)被认为是一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是造成肿瘤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IC沉着于组织某些部位,激活补体系统,亦可造成组织损害。红细胞膜具有 CR1,通过CR1,红细胞与抗原-抗体-补体复合物结合,并将其运送至肝脾固定吞噬系统,IC从红细胞上解离, 被吞噬细胞吞噬清除,释放IC后的红细胞可再回到血循环中,仍具有结合IC的能力8。CR1为分子量205000的糖蛋白,存在于红细胞、B细胞、PMN 及核 细胞上,每种细胞所含CR1数量不同,红细胞为95

5、0, B细胞为2100 , PMN为57000,单核细胞为48000 ,从数字上看每个红细胞所含CR1数仅为有核细胞的1/201/50 ,但由于血循环中红细胞数为有核细胞数的1000倍,而血循环中95%的CR1是分布于红细胞上的,清除IC主要是红细胞而非白细胞。Medof6 等的体外试验结果支持上述推测,他们将抗原-抗体-补体的复合物与人血细胞混合孵育,然后测定各类细胞结合复合物的数量,结果发现红细胞结 合了 82.8%84.8 %的复合物,而中性粒细胞与单核细胞分别结合了 8.3%15.2%和1.6%5.8%的复合物。 最近发现红细胞CR1与有核细胞CR1在功能和结构上不同,红细胞CR1在细

6、胞膜上的分布呈簇性(cluster)。 Paccaud等7 比较了 PMN与红细胞结合IC的能力,发现在相同细胞浓度下,PMN结合IC能力与红细胞 结合IC能力相同,尽 管PMNCR1数量是红细胞CR1数量的4倍,在相同CR1数量条件下,静止的或激活的PMN结合IC的能力 始终低于红细胞。电镜下发现红细胞上50 %的CR1呈簇性分布,而PMN小于15%,激活的PMN虽CR1数量增加,但簇性CR1的数量并不增加,因而认为PMN的功能是组织吞噬, 清除IC为红细胞的功能。1.3效应细胞样作用红细胞表面有过氧化物酶,能使红细胞直接销毁粘附的抗原物质,从而起效应细胞样作用。 郭峰等6 发现红细胞能与多

7、种癌细胞发生粘附包括血清致敏的肝癌原代、传代细胞株,鼠淋巴母细胞瘤,艾氏腹水癌细胞,各种肿瘤细胞与红细胞形成花环的百分率平均值大16%60.97%。电镜下可见红细胞发生变形运动以顺应肿瘤细胞的表面形态,甚至还可发生阿米巴样运动,包绕坏 死的肿瘤细胞碎片,粘附处的红细胞膜与肿瘤细胞膜粘附、融合。肿瘤细胞与红细胞结合处有破损现象,在红 细胞中可见癌细胞碎片,这种粘附作用可被CR1单抗或C3多抗阻断。 1.4红细胞对淋巴细胞和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 Yannelli8 等观察了红细胞对LAK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作者采用51Cr释放微量细胞毒法检测了 12例癌症患者LAK细胞对Daudi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

8、,发现在培养时未用Ficoll -Hypaque液离心除去红细胞者其LAK细胞活性较除去红细胞者增强13倍,最大1例达20倍,进一步发现红白细胞比从3100:1时,溶解瘤细胞活性逐渐增强,在100:1时至少增加2倍,并证明红细胞的增强作用是在LAK细胞培养的诱导期且需要细胞间的接触。因而认为制备LAK细胞时不需要分离除去红细胞,相反加入适量的红细胞对增强LAK细胞毒活性更为有益。 NK细胞(Naturekillercell)在体内担负着重要的免疫监视功能。红细胞能直接增强NK细胞的抗肿瘤活性,Shou等9 检测了在红细胞存在下NK细胞毒活性,发现红细胞与效应细胞比值为1.3:1时NK细胞毒活性

9、开始增强,在2.520:1时增加最明显,不论自体,同种异体或异种红细胞都能使NK细胞活性增强,但破碎的红细胞无增强作用,增强作用可能与NK细胞上补体受体有关。郭峰6 亦发现,当在效:靶:RBC比为10:1:25的条件下时加RBC组NK细胞活性明显高 于未加RBC组。肿瘤患者红细胞对NK细胞活性的正性效应降低。Shou10最近发现在RBC的胞浆内存在着一种自然杀伤细胞增强因子(NatureKillerEnhancingFactor,NKEF)能增强NK细胞活性,并对其理化特性做了初步分析,认为RBC在调节NK细胞方面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Sigfusson等11发现用美州商陆丝原刺激淋巴细胞转化

10、加自身红细胞可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IgG、IgM、 IgA的合成。Virella等12 进一步实验发现,在培养前红细胞与抗LFA - 3单克隆抗体作用或淋巴细胞与抗CD2的单克隆抗体作用后培养时不增加B细胞反应,说明淋巴细胞转化合成抗体与红细胞LFA- 3和淋巴细胞CD2相互作用有关。红细胞能使人T细胞增殖加强,促进T细胞IL- 2受体表达以及肿瘤坏死因子13 和丫-干扰素产生14。用PHA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诱导干扰素产生,Keyes等14 发现在培养时加入红细胞可使干扰素产量增加410倍,干扰素产量随红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关系而变化,最适宜浓度为 1050:1。红细胞的促进作用与血型无关,红细胞碎片亦有相同刺激作用,抗CD2的单克隆抗体可抑制红细 胞对T细胞产生干扰素的促进作用。Kalechman等15 亦发现在培养时加入自身RBC可使人单核细胞或鼠脾细胞对亚适合剂量的丝裂原的反应增强,包 括细胞增殖,IL 2、IL 3、IL- 6、克隆刺激因子及Y干扰素的分泌增加,这种增强效应为剂量依赖性的。还发现在无丝裂原存在下RBC能增强人单核细胞及鼠脾细胞IL- 2R的表达,这种增强效应与红细胞膜与T细胞上的CD2分子相互作用有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