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8918758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数学上“梯形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梯形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8485页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交流活动中经历认识梯形的过程。 2、认识梯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直角梯形和等腰梯形。3、 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图形与现实生活的练习。重点: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会正确做出梯形的高。难点: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梯形的概念,会正确做出梯形的高。2、掌握梯形的特殊情况等腰梯形的特征。一、 情境导入实例引出梯形,出示梯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这些分别是什么图形?有什么特征?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校的四边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一样吗?他们是什么图形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二、 探索新知1、让学生观察一下这

2、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特征,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指名用三角板检验一下。独立思考后小组间交流。得到:这些图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说明: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 叫做梯形让学生阅读84页,学习梯形中的有关名称。在梯形里,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为了方便称呼,通常把短的一条叫上底,长的一条叫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叫做梯形的腰。强调: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问:两腰之间能不能作高?为什么?一个梯形可以作多少条高?2、出示纸梯形(等腰梯形)(1)指名测量,发现:两条腰相等说明: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2)让学生沿着上底和下底的中点连线对折,发现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得到: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3、这条折痕就是对称轴。强调:对称轴是上底和下底中心的连线,也是其中的一条高。其他梯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动手对折一下谁来总结一下等腰梯形的特征?交流后小组汇报3、下面的图形是不是梯形?为什么?有什么特征?得到: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它的高就是垂直于底边的腰。再看教材,提出问题。4、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85页练一练第1题指名说,要求学生说出判断理由(2)找出下面图中的梯形,并指出梯形的上地下底和高(3)完成练一练第2题,同桌互相指出梯形的上底、下底,然后画出梯形的高三、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四边形的新成员梯形。它有什么特征?分为几类?四、作业(1)练一练第3题(2)完成92页练习五第

4、2题和第6题板书设计梯形的认识概念: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等腰梯形梯形的高: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梯形的高分类:普通梯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梯形的认识教学反思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课堂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

5、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梯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从未接触过,但大多数孩子都对它有着感性的认识。因此,在梯形的认识这节课中,我结合学生的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联系生活,初步感知梯形分类比较,初步认识梯形动手操作,深入了解梯形”等几个环节,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通过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何让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如何导才到位,是这节课重点需要注意的。在教学中,我主要由“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导入,学生在找的过程中,能体验到一种亲身参与,获得成功的体验。当最后梯形出现时,很多学生没能认出,

6、这样就不自觉地引起了他们的疑问:这是什么图形?这样就很大程度激发了他们要了解梯形,了解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的欲望。从生活中,利用学生的经验感知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来说,平面图形的学习是一个较抽象的知识,只有联系生活,让学生亲眼看,亲手画,亲自想,才能够从感知到理解,使之成为具体的,容易接受的知识。通过“动手实践小组内交流选择可行的方法”这样三个步骤,完成了转化和归纳的全过程。突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一新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合作、交流中经历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到了探究所带来的乐趣。第二个突出的特点是把所学知识与

7、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如练习题的设计就突出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计算学生比较熟悉的篮球场中的罚球区图形的面积,某些汽车侧面的玻璃面积等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认识事物,应用数学的意识,从而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注重学生的思维表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果说操作活动能强调知识的深刻性,那么语言的表述就是对知识的梳理,对知识的罗列,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