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重点内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906380 上传时间:2023-02-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重点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重点内容(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班级v (一)班级的定义v 班级是学校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将年龄和文化程度大体相同的学生,按一定的人数规模建立起来的教育组织。v 班级是班级授课制的产物。、班级的特点v 1.学习性v 2.不成熟性v 3.社会性v 4.教育性2.班级管理班级管理的定义v 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班级管理的基本要素v 1.班级管理的对象v 2.班级管理的主体v 3.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五层境界(管理目标)v 第一层境界:维持班级秩序v 第二层境界:营造学习氛围v 第三层境界:形成班级合力v 第四层境界

2、:学会自主活动v 第五层境界:提升生命质量3.班主任4.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一)班主任是班级的领导者v 合理使用班主任的权力性影响力v 1.防止放弃权力性影响力v 2.防止滥用权力性影响力v 3.坚持班主任工作的民主性班主任过度使用权力对学生的负面影响:v 反抗v 撒谎、逃避、揭发他人v 许多学生会产生失败者的心态v 顺应、不敢冒险、不敢求新(二)班主任是班级的教育者、引导者v 发挥非权力性影响力v 1.品格因素v 2.能力因素:教学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自制力等v 3.知识因素v 4.情感因素(三)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协调者v 协调各种教育力量v 1.组织教师集体虚心听取科任

3、教师对本班学生情况的反映维护科任教师的形象加强与科任教师的沟通和了解v 2.组织和协调学生家长的力量v 3.组织班委会工作5.班级管理的功能二1.班集体v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群体。v 班集体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经过一定的培养,使其成为具备集体特征的正式群体。2.班集体的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2).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合理的规章制度,自觉的纪律。(4).健康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5).共同的活动。(6).和谐的人际关系。3.如何培养良好的班集体(1)制定班级管理规划(2)建立一支

4、好的学生干部队伍(3)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5)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6)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1.了解研究班级整体(学生个体)的内容(一)对班级的了解和研究1.班级的基本情况学生总人数、男女生的比例;学生的年龄结构及来源情况;班级集体形成情况和发展历史;班级组织和领导核心状况;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情况,等等。2.班级的思想品德状况少先队员或共青团员的人数和比例;团支部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学生中思想品德优秀、中等、后进人数的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3.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4.全班学生的健康状况5.全班学生的家庭情况(二)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研究1.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2.学生

5、的学习情况3.学生的健康状况和心理特点4.学生的成长经历5.学生生活小环境的具体情况2.了解与研究学生过程中应客服的认知偏见(一)第一印象(首因效应)指班主任对某个或某些学生所得到的最初的信息因素所引起的心理效应。(二)晕轮效应在教育上的表现就是以偏概全,或因一个缺点弥盖了整个优点;或因一个优点弥盖了其他缺点。(三)推理定势班主任没有调查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仅仅凭一般的经验、少量而不很可靠的信息和一些表面现象加以逻辑推理,造成判断错误。(四)态度定势班主任在工作中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头脑中已有的固定模式,会对学生形成不自觉的较为肯定的看法,并以此作出不同的结论。四1.成绩优秀学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

6、1.成就动机严重困扰(对自己的期望过高)2.人际交往的困惑3.心理承受力较弱4.嫉妒心、虚荣心相对较强自负、焦虑教育:1.要做到重用与教育、表扬与批评相结合2.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水平3.指导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使之处于良好状态4.帮助学生处理好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障碍2.中等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 1.遵守规范2.性格相对内向,习惯于自行处理问题3.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4.有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少毅力,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5.智力正常,有一定潜力教育 1.主动接近,热情关心2.给中等生提供展示自我、体现自我存在价值的时间和空间3.进行学习指导(1)制定学习计划(2)学会检查、评价计划执行

7、情况(3)提高学习各环节的学习效率(4)错题集(5)掌握有效记忆策略4.积极争取并协调各方面的的教育力量3.后进生的特点及教育特点:1.后进生包括学业不良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一个后进生可能仅仅是某一方面暂时落后,也可能两者兼有。 2.学业不良学生的界定:智力属正常范围,但由于各自不同的原因,不能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最终导致“学力不良”或“学业不振”。这种“不良”是可逆的或基本可逆的。 3. 行为偏差生的界定:指未成年在校学生,其行为或行为习惯偏离学生应有的规范,或者偏离社会文化常模。教育: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转化后进生的重要前提。2.全面、综合地了解后进生各方面情况,对

8、后进生形成主要原因作出准确的判断,然后再对症下药。3.人格系统问题和学习能力问题共同解决,相辅相成。五1.青春期教育青春期教育就是对处于青春期的学生进行以性教育为主的生理、心理、伦理道德知识的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2.青春期教育的内容(一)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青春期生理发育特点 卫生保健知识(二)青春期心理卫生教育青春期心理发展的特点 性别心理差异 心理健康与卫生(三)性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指导 (四)性法制教育3.处理中学生情感的一般原则1.平等和坦诚2.尊重和理解3.教育和引导(高水平的谈话、榜样、阅读、活动等六1.德育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

9、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2.道德认识是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评价3.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时所产生一种内心体验4.道德意志是人们为实现一定的目的所做出的自觉而顽强的努力5.道德行为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的支配和驱使下采取的行动。道德行为是衡量品德水平的重要标志6.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准则和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与品德的关系联系:(1)品德是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

10、体表现,其内容来自社会道德。(2)品德对道德也有影响作用。如果个人品德具有典型性,对社会风尚、道德有影响作用。道德与品德的区别:(1)道德是社会现象,品德是个体现象。(2)道德是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对象。)7.说服教育法 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1.尊重、平等是有效说理的基础2.教师选择合适的方式表达观点3.注意反馈调整4.重视环境的因素8.实践锻炼法9.德育(品德培养)原则10.德育(品德培养)的方法一、说理教育法(说服教育)教师借助语言劝导学生,使学生理解并接受某种道德观念,改变或形成某种态度二、价值辨析法(价

11、值澄清)v 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拉斯(L.Raths)等人为代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形成。v 1.教师鼓励学生作出有意识的努力去发现自己的价值观。v 2.教师通过提问、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念。 三、小组道德讨论法v 1.课程要素:内容是由一些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的道德两难故事构成。v 2.小组要素:小组必须由不同阶段的学生混合而成,使学生有机会接触到高于他们推理水平的道德判断,触动原有道德经验结构,以达到改变自己原有的道德经验目的。v 3.教师行为要素:应具备道德发展的理论知识,根据特点启发学生思考、协调分歧。四、激励法v 目标激励、责任激励、奖惩激励、情感激励等。五、情境体验法

12、v 情境引发,培养情感:创设情境v 说明情境、实验情境、体验情境、体谅情境、冲突情境等六、榜样示范法v 1榜样的相似性 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实验发现:“榜样可以是同一课堂里的另一个儿童,也可以是影片中的一个孩子,或是卡通片上一个特写的动物等等。榜样与真实的人越不相像,导致受试的模仿越少。” v 2.榜样的地位或身份 一般说来,地位高的、受人尊敬的身份易于成为人们模仿的榜样。对此,班杜拉曾指出:“与受试有关的榜样的年龄性别和地位是各种各样的,地位高的更会被人模仿。” v 3榜样行为的性质 班杜拉等的研究发现,侵犯行为易于激起儿童模仿而成为模仿行为。 v 4榜样行为的后果 受到奖励的行为易于激起儿

13、童模仿。 七、实践锻炼法七1、学习指导含义: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2、学习指导的内容v 依据现代学习理论,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心理规律加以分析、研究并给予指导,以优化学习心理,达到有效学习的目的。v 学习指导目标:愿学、能学、会学3、学生学习动力的激发学习动力是指引起、推动和维持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力量。v 协调师生关系v 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强化,及时反馈v 适当的课业负担v 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方法v 设置问题情境v 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等等4、学生学习过程的

14、指导(一)学生的预习与指导v 1.端正预习态度,激发预习兴趣v 2.指导学生在预习中发现问题v 3.指导学生尝试解决预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v 4.明确不同学科的预习要求(二)学生的听课与指导v 1.学生听课指导v (1)听课前的准备v 生理准备v 心理准备v 知识准备v 物质准备v (2)听课方法的指导v 让学生会看v 让学生会听v 让学生学会记笔记v 学会积极思考(三)学生的复习与指导v 1.及时复习v 2.采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v 自我复述法、自我默记法、自我测验法、互相提问法、角色变换 法等。(四)学生的作业与指导v 1.学生作业的基本程序v 先复习后作业v 认真阅读审题v 独立做题v 验证修改v 及时总结v 2.学生作业存在的问题v 为了应付教师、家长的检查,视作业为负担v 做作业马虎,常出现错字、漏字、看错题等现象。v 对做错的题目不会正确对待v 抄袭作业v 作业拖拉v 作业不规范、不整洁等等。五、学习动力的激发六、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v (一)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1.与生理卫生有关的学习习惯v 科学用脑习惯v 科学用眼习惯 v 写字握笔习惯 v 看书习惯 v 有规律的作息习惯2.与学习方法有关的学习习惯v 预习习惯v 思考习惯v 提问习惯 v 阅读习惯 v 检查习惯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