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8883932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1.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题:古诗两首(第一时)学习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习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情境导入:观察两诗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问: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试着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说一说。自学成才:、写出本节的生词,并注好拼音。2、初读诗句,感受诗的情境。3、同伴练读诗句,争取背诵。4、自学诗句。借助工具书和图画理解字词的意思,画出并写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自由读诗,对照插图,体会诗人描绘了怎样的情景?合作交

2、流:、指名读文,师生共同正音。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3、交流自学中已经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4、全班交流。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全班交流,重点解决学习中存在的疑难。、边读边想每句诗都写了怎样的景色?点拨感悟:、如果你是诗人,站在这飞瀑的下面,会有怎样的心情?2、请把对诗句的主题大意写出来。3、搜集诗人李白的资料。巩固反馈:、词语解释:香炉:生紫烟:挂前川:九天:2、默写望庐山瀑布紫,瀑,学后总结及反思:题:古诗两首(第二时)学习目标、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学习重

3、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习难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巩固复习:、字词: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2、背诵并默写古诗望庐山瀑布。自主学习:播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文描绘的情境,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绝句:、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3、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合作交流:、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3、如果让你为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你觉得画面上应该画些什么,并说出理由。点拨感悟:、搜集诗人杜甫的资料。2、绝句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色是哪

4、个季节的?3、请把对诗句的主题大意写出来。4、诗中描写景色有动有静,哪些词语表现了动?哪些词语表现了静?请分类写出来。巩固反馈:、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体现诗中的景物有()、()、()和()。2、你能从外积累的古诗中选一句描写春景的写下来吗?3、看看文插图,展开想像,编个故事讲给小朋友们听听。4、根据意思写诗句(1)远远看去,瀑布就挂在前面的山峰之上。(2)西岭上那终年不化的积雪,仿佛镶嵌在我的窗户上。学后总结及反思:题:雷雨(第一时)学习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5、。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文。学习难点感悟读文。情境导入:、播放雨前和雨时的两段音像资料(风声、雷声、雨声),启发学生闭目想像。2、听着这两段录音,你们都想像到了什么?自学成才:、写出本节的生词,并注好拼音。2、字“压、乱、垂、虹”,用自己的方法识记,扩词。3、范读:文主要讲了什么?理清文记叙的顺序。4、再读文,试着把描写“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个部分划分出来。分别写出是哪几个自然段。、图文对照读,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文语言的简炼。6、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合作交流:、指名读文,师生共同正音。2、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3、请写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并说明你认为好的理由。点拨

6、感悟:、观察“虹、蜘、蛛、蝉”四个字,把它们的共同点写出来。2、交流难写字,并进行适当地指导。巩固反馈:、读一读,把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掉。(1)清新的空气迎面(扑、吹、涌)来,舒服极了。(2)往窗外(看、望、瞅)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3)一条彩虹(停、飘、挂)在天空。(4)蜘蛛从网上(落、垂、掉)下来。()蜘蛛又(爬、坐、停)在网上结网了。2、词语解释。黑沉沉:渐渐:清新:学后总结及反思:题:雷雨(第二时)学习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2、默读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学习重点识字、写字、朗读文

7、。学习难点感悟读文。巩固复习:、字词: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2、读文: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学听。自主学习:分段读文,回忆文内容。合作交流:、交流读书感悟的情况。2、描写雷雨前的部分“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1)“黑沉沉”写出了什么?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2)“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认为该怎么读这句话?3、“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4、描写“雷雨中”的部分。(1)为什么用3个“哗”?该怎么读这3个“哗”?(2)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点拨感悟:、结合自己划分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三部分内容,进行合作读书。思考:你认为这个部分写得怎么

8、样?结合文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由。2、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3、指导写“垂、乱、沉、压、逃、越、阵、彩、虹、蝉、蜘、蛛”等字。(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2)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巩固反馈:、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雨越下越大。越越。2、雷声小了,()。池塘里的水满了,()。()了,()也()了。3、照样子写词语:黑沉沉()()()学后总结及反思:题:最大的“书”(第一时)学习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体会川

9、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学习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学习难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情境导入:、你们读过书吗?你们知道最大的书是什么样吗?2、题中的“书”为什么加上引号?3、你们想不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呢?自学成才:、写出本节的生词,并注好拼音。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读准字音,把文读通读顺,识字生字。3、仔细地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4、分段合作读文,互相检查读文情况。合作交流:、指名读文,师生共同正音。2、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交流识字方法。3、“岩、册、宝、刨、痕、质”六个字从笔划、结构等方面观察这些字具有的特

10、点。点拨感悟:、快速读文,思考: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或者提出问题考考大家?2、组织交流,解决疑难。巩固反馈:、词语解释。勘探:地质:刨根问底:2、多音字组词。埋藏学后总结及反思:题:最大的“书”(第二时)学习目标、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读好人物的对话。3、体会川川对大自然的好奇与热爱,培养从小关注科学、探索自然的兴趣和意识。学习重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学习难点认字写字,有感情地读好人物的对话。巩固复习:、字词:展示自己学会的词语。2、读文:把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地方读给同学听。自主学习:、播放文的配乐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想象文描绘的情境,然

11、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2、听写(指读)词语:地质队员勘探岩石波痕煤炭认真奇怪闪光透明宝藏足迹创根问底合作交流:、小组合作演读文,熟读对话。回答问题。(1)文题中的“书”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这本书里有什么?(3)读了这本书,我们能知道什么?(4)这本书有什么作用呢?2、朗读展示,师生共同评议,加强对话的朗读指导。3、你能猜出川川长大以后想干什么吗?说说你的根据。4、你能猜想出叔叔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点拨感悟:、观察“埋、陆、铁、底、趴”的笔划、结构等方面的特点。2、采用多种方式感悟读文:引读、竞赛读、表演读等。3、指导写“册、岩、宝、趴、印、刨、埋、铁、质、厚、

12、底”等字。(1)让学生先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2)师根据学生书写实际,提醒需要注意的地方:巩固反馈:、给下面带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1)我们把拾到的贝壳埋()在沙滩上。(2)你不要老是埋()怨他,这事我们也有责任。(3)你知道哪里埋着煤炭,哪里藏()着铁矿吗?(4)我们有了知识,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2、写近义词。刨根问底()奇怪()告诉()3、写反义词。厚厚()奇怪()沉下去()上升()学后总结及反思:题: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第一时)学习目标会认4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背诵文。3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启发学生儿童观察研究大自然,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观察自然的兴趣。学习重点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