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8883931 上传时间:2023-05-1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展中心站质量通病及缺陷防治方案(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质量通病防治及缺陷处理方案 撰写人:_日 期:_一、工程简介南宁市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西起石埠站,途径大学路、衡阳西路、朝阳路、民族大道、高坡岭路,东至南宁东站,线路长32.1km,均为地下线,共设置25座车站,其中6座为换乘站。图1 会展中心站位置图会展中心站位于民族大道与会展交叉路口处,横跨会展路,为地下双层11m岛式站台车站,采用地下两层单柱双跨箱型框架结构(局部为双柱三跨),明挖法施工(会展路位置进行铺盖),主体围护结构为钻孔灌注桩+内支撑支护体系(第一道为混凝土支撑,第二、三道为钢支撑),车站起点里程YSK23+289.755,终点里程为YSK23+514.755,总长225m,

2、标准段总宽19.9m。车站顶板覆土厚度约1.94.6m。设2座风亭,4个出入口以及1个安全出入口,其中1号风亭、2号风亭、1号安全出入口位于主体结构内部,1号风亭、2号风亭与主体结构分期施工,明挖法施工;1号、2号出入口于车站南侧设置,明挖法施工;3号、4号出入口跨民族大道于路北设置,采用明挖法施工(过街段采用浅埋暗挖法)。两端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均在该站达到吊出。车站主体结构基坑开挖深度,标准段约18米深,端头井约20米深。根据工程特性、环境条件和设计原则及标准,主体结构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支撑的支护形式,基坑开挖过程采用局部坑外深井降水,坑内明排的排水方式。围护结构形

3、式采用围护桩+钢支撑的形式,围护桩采用钻孔灌注桩8001200,嵌固深度按5m考虑,基坑深度为16.720.5m,采用坑外降水加坑内明排方式。坑内采用三道支撑:第一道混凝土支撑(800mmx800mm),第二道第三道支撑为钢支撑(609,t=16mm),钢围檩采用2工45c型钢组成。西端局部灌注桩顶设1200mmx800mm冠梁(兼做压顶梁),其余为800x800冠梁。冠梁顶标高以上采用C30钢筋混凝土挡墙支护形式。桩间挂网8150150mm,C20早强喷射混凝土。二、工程简介二、钻孔灌注桩会展中心站在钻孔灌注桩施工期间,针对钻孔灌注桩施工中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防治措施,以保证施

4、工的质量。2.1 偏孔2.1.1 成因分析:1、施工场地不平整,不坚实,在支架上钻孔时,支架的承载力不足,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杆不垂直。2、钻机部件磨损,接头松动,钻杆弯曲。3、钻头晃动偏离轴线,扩孔较大。4、遇有地下障碍物,把钻头挤向一侧。2.1.2 防治措施:1、钻机就位时,应使转盘,底座水平,使天轮的轮缘、钻杆的卡盘和护筒的中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并在钻进过程中防止位移。2、场地平整坚实,支架的承载力应满足要求,在发生不均匀沉降时,必须随时调整。3、偏斜过大时,应回填强度高于障碍物的物体,待沉积密实后再钻。2.2 缩孔(孔径小于设计孔径)2.2.1 成因分析:1、软土层受地下水位影响和周边

5、车辆振动2、塑性土膨胀,造成缩孔3、钻锤磨损过甚,焊补不及时2.2.2 防治措施:1、成孔时,应加大泵量,加快成孔速度,快速通过,在成孔一段时间,孔壁形成泥皮,孔壁不会渗水,亦不会引起膨胀2、及时焊补钻锤,并在软塑土地层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3、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2.3 钢筋笼上浮2.3.1 成因分析1、砼在进入钢筋笼底部时浇筑速度太快。2、钢筋笼未采取固定措施。2.3.2 防治措施:1、浇筑砼前,应将钢筋笼固定在孔位护筒上。2、当砼上升到接近钢筋笼下端时,应放慢浇筑速度,减小砼面上升的动能作用,以免钢筋笼顶被托而上浮。当钢筋笼被埋入砼中有一定深度大,再提升导管,减少导管

6、埋入深度,使导管下端高出钢筋笼下端相当距离时再按正常速度浇筑。在通常情况下,可以防止钢筋笼上浮。3、当发现钢筋笼开始上浮时,应立即停止浇注,并准确计算导管埋深和已浇砼标高,提升导管后再进行浇注,上浮现象即可消除。2.4 断桩2.4.1 成因分析:1、砼塌落度太小,骨料太大,运输距离过长,砼和易性差,致使导管堵塞,疏通堵管再浇筑砼时,中间就会形成夹泥层。2、计算导管埋深时出错,或盲目提升导管,使导管脱离砼面,再浇筑砼时,中间出现夹泥层。3、钢筋笼将导管卡住,强力拔管时,使泥浆进入砼中。4、灌注时间过长,而上部砼已接近初凝,形成硬壳,而且随时间增长,泥浆中残渣将不断沉淀,从而加厚了积聚在砼表面的沉

7、淀物,造成砼灌注极为困难,造成堵管与导管拔不上来,引发断桩事故。5、导管接头处渗漏,泥浆进入管内,混入砼中。6、砼供应中断,不能连续浇筑,中断时间长,造成堵管事故。2.4.2 防治措施:1、砼配合比应严格按照有关水下砼的规范配置,并经常测试坍落度,防止导管堵塞。2、尽可能提高混凝土浇注速度:A.开始浇砼时尽量积累大量砼,产生极大的冲击力可以克服泥浆阻力。B.快速连续浇注,使砼和泥浆一直保持流动状态,可防导管堵塞。3、严禁不经测算盲目提拔导管,防止导管脱离砼面。4、钢筋笼主筋接头要焊平,以免提升导管时,法兰卡住钢筋笼。5、浇筑砼应使用经过检漏和耐压试验的导管。6、浇筑砼前应保证砼搅拌机能正常运转

8、,必要时应有一台备用搅拌机作应急之用。三、土方开挖及回填3.1 挖方边坡塌方3.1.1 通病及形成在场地平整过程中或平整后,挖方边坡土方局部或大面积发生塌方或滑坡现象。(1)采用机械整平,未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坡度过陡或将坡脚破坏,使边坡失稳,造成塌方或流坡。(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开挖边坡,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内,使土的粘聚力下降,坡脚被冲蚀掏空,边坡在重力作用下失稳而引起塌方。(3)软土地段,在边坡顶部大量堆土或堆放建筑材料,或行驶施工机械设备、运输车辆。 预防措施及处置(1)在斜坡地段开挖边坡时应遵循由上而下,分层开挖的顺序,合理放坡,不要

9、过陡,同时避免切割坡脚,以防导致边坡失稳而造成塌方。(2)在有地表滞水或地下水作用的地段,应做好排、降水措施,以拦截地表滞水和地下水,避免冲刷坡面和掏空坡脚,防止坡体失稳。特别在软土地段开挖边坡,应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坡体发生侧移。(3)施工中避免在坡顶堆土和存放建筑材料,并避免行驶机械设备和车辆振动,以减轻坡体负担,防止塌方。(4)对临时性边坡塌方,可将土方清除,将坡顶线后移或将坡度改缓;对永久性边坡局部塌方,在将塌方松土清除后,用石块填砌或由下而上分层回填2:8或3:7灰土嵌补,与土坡面接触部位做成台阶式搭接,使结合紧密。3.2 土方出现橡皮土3.2.1 通病及形成填土受夯打(碾压)后,基土

10、发生颤动,受夯击(碾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软塑状态,而体积并没有压缩,人踩上去有一种颤动的感觉。在人工夯土地基内,成片出现这种橡皮土(又称弹簧土),将使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地基长时间不能得到稳定。 在含水量很大的粘土或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地基土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进行回填时,由于原状土被扰动,颗粒之间的毛细孔遭到破坏,水分不易渗透和散发。当施工时气温较高,对其进行夯击或碾压。表面形成一层硬壳,更加阻止了水分的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这种土埋藏越深,水分散发越慢,长时间不易消失。3.2.2 预防措施及处置(1)夯(压)实填土时,应适当控制填土的

11、含水量,土的最优含水量可通过击实试验定,也可采用p+2作为土的施工控制含水量(p为土的塑限)。工地简易的检验,一般以手握成团,落地开花为宜。(2)避免在含水量过大的粘土、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腐殖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3)填方区如有地表水时,应设排水沟排走;有地下水应降至基地0.5m以下。(4)暂停一段时间回填,使橡皮土含水量降低。(5)用干土、石灰粉、碎砖等吸水材料均匀掺入橡皮土中,吸收土中水分,降低土的含水量。将橡皮土翻松、晾晒、风干至最优含水量范围,再夯(压)实。将橡皮土挖除,采取换土回填夯(压)实,或填以:灰土、级配砂石夯(压)实。3.3 基坑回填土下沉3.3.1 通病及形成基坑填土局

12、部或大片出现沉陷,造成靠墙地面、室外散水空鼓下陷,建筑物基础积水,有的甚至引起建筑结构不均匀下沉,出现裂缝。(1)基坑中的积水、淤泥杂物未清除就回填;或基础两侧用松土回填,未经分层夯实;或槽边松土落入基坑,夯填前未认真进行处理,回填后土受到水的浸泡产生沉陷。(2)基槽宽度较窄,采用手夯进行夯实,未达到要求的密实度。(3)回填土料中夹有大量干土块,受水浸泡产生沉陷;或采用含水量大的粘性土、淤泥质土、碎块草皮作土料,回填质量不合要求。(4)回填土采用水泡法沉实,含水量大,密度达不到要求。3.3.2 预防措施及处置(1)基坑回填前,应将槽中积水排净,淤泥、松土、杂物清理干净,如有地下水或地表滞水,应

13、有排水措施。(2)回填土采取严格分层回填、夯实。每层虚铺厚度不得大于300mm。土料和含水量应符合规定。回填土密实度按规定抽样检查,使符合要求。(4)回填土料中不得含有大于50mm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急需进行下道工序时,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夯实。(5)基坑回填土沉陷造成墙角散水空鼓,如混凝土层尚未破坏,可填入碎石,侧向挤压捣实;若面层已经裂缝破坏,则应视面积大小或损坏情况,采取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处理可用锤、凿将空鼓部位打去,填灰土或粘土、碎石混合物夯实,再作面层。(6)因回填土沉陷引起结构物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对情况采取加固措施。四、混凝土结构混凝土被广泛用于工程建设中

14、,而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工程结构的安全和使用寿命,也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所以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消除质量通病,对杜绝工程质量事故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造成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反映在:1)材料方面:选用的混凝土原材料不当或质量不符合相关要求;2)设计方面:设计的荷载选用不当,安全度不足,结构布局和构造不合理等;施工方面:配料不准,搅拌不匀,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实,钢筋过于密集,模板支设的刚度、强度、稳定性差,缝隙不严密等等,文中主要从施工方面剖析造成混凝土缺陷的原因、防治措施及其缺陷的处理。4.1混凝土强度等级不符合设计要求4. 1.1成因分析配制混凝土所使用的

15、原材料不符合国家技术标准的规定;混凝土的配合比没有经法定检测单位出具;操作中配合比有误,没有按重量计量投料;混凝土的运输时间过长,浇筑不符合规范要求等。4. 1.2防治措施1)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外加剂和胶凝材料(主要指水泥)等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使用前必须查验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并在监理人员见证下,按规定取样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同品种的水泥严禁混用,粗细骨料的选用严格控制含泥量在规定范围内并有良好的级配。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法定检测单位试验出具,以满足保证结构设计或施工进度对其强度的要求,保证施工时对其和易性的要求,保证其具有良好耐久性能。3)配制混凝土必须严格按重量计量投料,加强对混凝土水灰比(W/C)的控制,控制混凝土机械搅拌时间,在施工过程中要适时加强配料精度的检查,使其胶结材料、外加剂、粗细骨料等的计量误差控制在误差范围内。控制好混凝土从出机到入模的时间,一般情况下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