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68836188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年中考政治第一轮复习教案(5)第5课时 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考点1 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目标要求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知识点解读1.法律的特征。【是什么】 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三个最为显著的特征: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法律的本质。 【是什么】 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3.法律的作用。 (1)规范作用: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2)保护作用: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

2、士”;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考点2 违法和犯罪行为目标要求 1.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 2.了解违法和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知识点解读1.违法行为的含义和分类。【是什么】 (1)含义:凡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作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2)分类:根据其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2.一般违法和犯罪(刑事违

3、法)行为有什么区别?【是什么】根据违法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程度不同,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微,社会危害性比较小,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程度严重,是犯罪行为。3.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含义: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第一,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是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4.什么是刑罚?刑罚有哪些种类?【

4、是什么】 (1)含义:刑罚又叫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实行惩罚的一种强制方法。(2)类型: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五种。附加刑,是补充主刑适用的刑罚方法,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三种。5.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怎样做】 (1)青少年要加强自我防范,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要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2)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考点3 法律护我成长目标要求

5、1.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知识点解读1.为什么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为什么】我国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什么?【是什么】 (1)原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2)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是什么?(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要求是什么?)【是什么】 (1)家庭保护,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

6、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的职责和抚养的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 (2)学校保护,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3)社会保护,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4)司法保护,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3.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怎样做】 非诉讼手段和诉讼手段(诉讼即打官司)。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诉讼手段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4.青少年应当怎样同违法犯罪作斗争?(青少

7、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要注意什么?或你有哪些与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好办法?) 【怎样做】 (1)青少年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时,既要勇敢,又要机智;既要敢于斗争,更要善于斗争。特别是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不要与其硬拼,要讲究智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力求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巧妙地将不法分子抓获。(2)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住歹徒,记住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考点拓展1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1)不同点: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违法行为对社会危害性较小,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违反的法律不同,一般违法违反民事或行政法律法规,犯罪违反刑法。应承

8、担的法律责任不同,一般违法承担民事或行政责任,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2)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违反了我国法律。(3)联系: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一般违法很容易发展为犯罪。2教材纵横:关于法律的知识点整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用法律保护自己。七年级下册第七课感受法律的尊严。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要遵守法律。八年级下册第二课法定义务。九年级全一册第六课依法参与政治生活。3在社会生活中,一些人因违法犯罪受到了法律的惩处,这给我们什么警示?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小洞不

9、补,大洞吃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法不可违,我们要防患于未然,做一个知法守法用法的人。遵守法律,是践行道德的表现。法律要求的必须去做,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我们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4在校外遭到几名社会青年的勒索后的对策:对策一:惹不起但躲得起。对策二:告诉老师并报警。对策三:纠集“朋友”去报仇。 应选取对策二,不应该选取对策一、对策三。理由:对策二是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是维护法律尊严,履行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是敢于和善于同犯罪作斗争的行为。对策一不仅不能制止违法犯罪,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应尽义务。对策

10、三不仅不能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制止违法犯罪,而且这种行为本身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性,属于违法行为。考题探究探究点一 加强自我防范 预防违法犯罪 例1 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中的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在你身边的未成年人中还存在哪些不良习气?(2分)(2)漫画给你哪些启示?(4分)应对策略 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十四条对未成年人应当预防的不良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规定,第三十四条对未成年人应当预防的严重不良行为进行了规定,本题第(1)问可以结合上述相关规定回答。根据分值,至少答出两条,虽不要求面面俱到,但也要尽量多答。第(2)问根据分值可推断出至少要答出两个方面,可

11、先答出“不良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之间的关系,然后答出“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的具体要求。答 案 (1)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影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等等。(每方面1分,共2分)(2)许多违法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不及时改正,很容易发展为一般违法行为,甚至走上犯罪道路。(2分)我们要加强自我防范,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2分)探究点二 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例2 2

12、014武汉 民政部在全国20个地区启动对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的试点工作,力求建立监测、预防、报告、转借、处置“五位一体”的新型保护制度。这体现了对流浪未成年人的 ( )A家庭保护 B社会保护 C学校保护 D司法保护应对策略 本题可将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四种保护按提供保护的主体及具体的要求、重点内容进行区分。本题题干材料中建立新型保护制度,对流浪未成年人加强保护是为了营造有利于流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这是社会保护的体现,B正确。A、C、D与此无关。得 分 指 导示例 2013南宁 据中国食品安全报报道,海口市一火锅店老板姚某在销售的牛百叶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福尔马

13、林。2013年2月,海口市美兰区人民法院判处姚某有期徒刑1年6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回答,姚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2分)为什么?(答题策略如何审题辨性质 本题是一道案例分析题。审要点 (1)从材料来看:需要逐句分析,找准题眼,如“有期徒刑”“罚金”,从而能够对人物的行为准确定性。 (2)从问题来看:要注意答出教材中相关的法律知识。要运用上述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中人物的行为。如何答题析思路 (1)分析案例可知,姚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被判处的“有期徒刑”是刑罚中的主刑、“罚金”是刑罚中的附加刑,由此可以判断出其行为属于犯罪,从而可以给姚某的行为准确定性,得出第一小问的答案。(2)第二小问中判断依据是“犯罪的含义或特征”这一知识点。写答案 姚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行为(或严重违法行为;或刑事违法行为)。因为姚某在销售的牛百叶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福尔马林,这种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已触犯了我国的刑法,应受到刑罚的处罚。解题规律案例分析题的解题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