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七种境界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68776924 上传时间:2023-03-17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生的七种境界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人生的七种境界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生的七种境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生的七种境界(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生的七种境界面对利益诱惑,每个人都应该以圣人、贤人为榜样,以高人、好人为目标,以常人为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小人。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为自己营造一片心灵的净土,也为子孙留下一份道德的福荫。毛泽东同志在回忆自己的母亲时曾说:“世界上有三种人,损人利己的人;利己而不损人的人;可以损己而利于人的人。我母亲正是最后一种人。”毛泽东以“损己而利于人”给予了自己母亲最高的评价。“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既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面“照妖镜”,以此可以试遍人间善恶,照尽人生百态。一“利”一“损”,在“人”与“己”之间作出选择,或许就在一念之间,但却决定了一个人的

2、道德层次和人生境界。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三种人,如果从人生境界上再细分下去,大约有以下七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舍己为人是圣人。在事关民族利益、国家安定的重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大灾大难面前,这种人能够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勇于作出牺牲,甚至不惜舍生取义,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不朽的丰碑。这些人即便是生命短暂,但却是青史留名。还有一种人,在平凡的工作和生活中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想祖国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他们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但凭着对祖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一点一滴铸就了神圣,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圣人。第二种境界,先人后己是贤人。如果说,第一种境界是把他人的利益顶在头上,那么第二种境界则是把“他

3、”的利益放在“我”的前面。面对利益的考量,这种人首先考虑到他人,把他人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做到先人后己。这种人,往往以“贤”闻名于世,所以可称为贤人。第三种境界,利人不损己或略损己是高人。在利益的权衡上,这种人以他人为重,对自己则放眼长远,不计较个人的眼前利益。虽然吃得眼前亏,但收获的却是长远利益。这种人,可以称作是高人。要想达到这种境界,不仅需要谋略和智慧,更需要胸襟和气度。第四种境界,利人利己是好人。这种境界,是在利益面前,将“他”与“我”置于平等地位,相互帮助,相互支持。一事当前,想到了别人,也考虑到了自己,对“他”与“我”一并加以考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就是这种境界的真实写照。第五

4、种境界,利己不损人是常人。这种境界,以自身利益为重,关心自身得失进退,但不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坏人、害人。面对风雨雷电,倒也心安理得,有一份释然和坦然。这是大部分人的人生哲学,所以说这种境界是常人。第六种境界,损人利己是坏人。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惜上下钻营,甚至不择手段。这种人得势时,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真是风风火火,锦绣人生。但一旦失势,则是树倒猢狲散,人散财失,晚景凄凉。第七种境界,损人不利己是小人。这种人,以算计他人为乐事。殊不知,离地三尺有神明。自以为步步心机,最终害人害己。品德的养成,与一个人成长的环境有关,更与自身的修养和历练有关。人生无时无刻不在选择,不在取舍,不在放弃。所谓“利益”,看得着,摸得到,但却带不走,留不下。为了一些虚幻的东西,有的人闹得兄弟反目,夫妻成仇,没有了亲情、感情,即便拥有了利益,到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面对利益诱惑,每个人都应该以圣人、贤人为榜样,以高人、好人为目标,以常人为底线,坚决不做坏人、小人。通过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不断提高人生境界,为自己营造一片心灵的净土,也为子孙留下一份道德的福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