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724159 上传时间:2024-01-1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 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 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 学科之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 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 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 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 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产业经济学自 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 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 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 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

2、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 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 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2 .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 还要能从专业的 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 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针对一些 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

3、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 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 业的必修课。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具体安排如下:章节内容授课学时备注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31 .本课为经济学专弟早规模经济匕范围经济3业学生的必修课,授第三章市场集中3课内容较深,因此需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3要具备一定的中级第五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3微观经济学和高等第八章企业并购行为3数学知识。第七章企业创新行为

4、32.教师可根据授课第八章市场绩效3内容和学生总体情况,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第九章产业关联3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3第一章产业布局与集群3第十F产业组织与反垄断政策3第十三章垄断性产业的管制政策6第十四章产业结构政策3第十五章产业分析方法与应用3第十六章产业分析报告写作规范与范本3专题中国垄断性产业结构重组、分类管制与协调政策3合计54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主要参考书目:1 .美乔治J 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 店,1989年版。2 .日植草益著,朱绍文等译:微观规制经济学,中国发展出

5、版社,1992 年版。3 .法泰勒尔著,张维迎总译校: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 .美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黄亚钧等译:现代产业组织,上 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5 .英卡布尔著,于立等译: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6 .美刘易斯卡布罗著,胡汉辉、赵振翔译:产业组织导论:人民邮电出 版社,2002年版。7 .美H 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上海三联书 店,1998年版。8 .王俊豪等著:现代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 版。9 .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1

6、0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 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产业经济学的产生 和发展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教学重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及其产生和发展。教学难点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一节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一、产业的概念及其分类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第二节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一、两种主要观点的分野二、我国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第三节产业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一、产业组织理论的演进过程二、产

7、业结构理论的演进过程第四节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二、静态研究与动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三、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四、宏观、中观和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复习思考题1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 .如何理解产业的概念?有哪些常用的产业分类法,它们各有什么特点?3 .结合一个事例,说明学习与研究产业经济学的意义?4 .简述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5 .简述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的理论渊源及其形成与发展过程。6 .产业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研究方法?第二章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概念及其 主

8、要成因、企业的适度规模、多元化战略与范围经济的关系。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了解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最小有效规模、最大有效规模、企业的 适度规模的含义。教学重点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企业的适度规模。教学难点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界定、主要成因。第一节若干概念一、规模内部经济与规模外部经济二、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三、规模经济的层次四、范围经济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基本成因一、规模经济的主要成因二、范围经济的主要成因第三节 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一、企业规模与效率二、企业适度规模的衡量器一一平均成本曲线三、企业适度规模的两个决定因素一一技术与市场四、企业适度规模的确定方法第四节 企业的多元化战略与范

9、围经济一、一体化与多元化战略二、企业实行多元化战略的动机三、范围经济对多元化战略的制约关系复习思考题1 .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2 .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3 .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4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主要来源是什么?5 .简述影响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因素和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主要方法。6 .简述一体化和多元化的关系以及多元化在一体化中的地位。7 .范围经济对多元化存在什么制约关系?第三章市场集中度教学目的和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影响市场集中的主要因素、市场集中与利润率的关系。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

10、和会应用市场集中度的各个指标,并结合具体行业进行应用;要求学生主要以自学方式了解市场集中与利润率的关系。教学重点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教学难点各个市场集中度指标存在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需要选择最适合的指标和 方法。第一节一般集中和市场集中一、一般集中二、市场集中第二节市场集中度的测定指标一、市场集中度指标二、判断市场集中度指标优劣的标准三、测量市场集中度的程序第三节 影响市场集中的主要因素一、法规政策因素二、产业技术经济特征三、市场需求特点四、企业策略第四节市场集中与利润率一、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数量关系二、市场集中度与利润率关联机理复习思考题1,简述一般集中与市场集中的区别和联系。2 .辨析

11、市场集中度与产业集中度的区别和联系。3 .使用多种集中度指标,试计算某产业集中度。4 .试列举一些高集中度产业、中等集中度产业和低集中度产业。5 .列举在不同国家具有不同市场集中度的某一产业,说明产生这种差异的 主要原因6 .以某一行业为例,分析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产业集中度的变动趋势及主要 原因。7 .简述市场集中与市场势力之间的关系。8 .试讨论市场集中度与产业利润率之间的关系。第四章进入与退由壁垒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如下内容: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结构性进入壁垒、策 略性进入壁垒、退出壁垒的类型和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对学生自学的要求要求学生理解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结构性进

12、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的类型,了解退出壁垒的含义及类型,了解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教学重点进入壁垒的含义、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教学难点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一、进入壁垒二、退出壁垒第二节结构性进入壁垒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法规政策等。第三节策略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行为是寡占市场中企业通过对影响竞争对手选择的资源进行投资从 而改变竞争环境的行为。一、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二、影响未来市场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三、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第四节退出壁垒退出行为受多种因素制约,并不

13、能单纯地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 而需要面 对如下六种退出壁垒:资产的专用性,退出的固定成本,战略性退出壁垒,信息 壁垒,政府和社会壁垒。第五节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分析。复习思考题1 .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2 .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3 ,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4 .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5 .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间的关系。6 .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7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第五章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博弈论基础及新产业组织理

14、论框架的基础上,掌握策略性行为的主要理论应用,重点是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与合作策略性行为。对学生自学的要求通过自学了解博弈论的基础知识和实际应用案例。教学重点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与合作策略性行为。教学难点非合作策略性行为。第一节博弈与博弈论一、博弈论概述二、博弈的基本概念三、博弈的类型四、博弈的典型模型第二节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策略性行为的市场基础是寡占或垄断市场。 在现实中,古诺模型(Cournot )、伯川德模型(Bertrand)、斯塔克尔伯格模型(Stackelberg )等寡占模型是最常用 的理论分析模型。第三节合作策略性行为一、合作策略性行为概述二、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形式第三节非合作策略性行为一、非合作策略性行为概述二、掠夺性定价概述三、连锁店悖论四、克瑞普斯和威尔逊模型五、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复习思考题1 .策略性行为的含义,其研究的市场基础与方法分别是什么?2 .什么是掠夺性定价?3 .博弈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4,简述新产业组织理论。5 .简述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模型。第六章企业并购行为本章主要内容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如下内容:企业并购的主要形式,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的效率基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