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6872377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英英学古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英英学古诗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准备: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词语卡片教学过程: 9 月21 日第 一 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认识1个偏旁。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教学重点和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

2、美观地书写生字。3、激发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小黑板教学环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反 思一、导入新课设趣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小朋友已经学过不少古诗了,你能背背你最喜欢的一首古诗给大家听听吗?2、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家里把学到的古诗讲给奶奶听的故事.出示课题.英英是位小朋友的名字,领读课题1、踊跃举手,背诵自己学过的古诗.2、听老师解释诗题,学习认读诗题中的生字,并跟读诗题两遍.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图文并茂,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内容,朗读人物对话,初步读懂课文.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对话的方式及对话的内容

3、.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1.出示挂图,提问: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2、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课文中表示说话人的名字应与他说的话分开,第一行 “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3、 请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着重读一读.4、 出示小黑板,指名读上面的生字,以检查 学生学习情况.5、 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6、 请学生分自然段指名读,齐读课文.7、 组织学生分角色读对话, 齐读对话.自读,同桌分角色读对话.分两大组读.8、 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

4、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1. 看图思考,积极回答问题:画面上英英和奶奶,他们俩在说话.2. 了解对话的书面表达方式3. 几名同学借助轻声读课文.各自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4. 认读黑板上的生字,检测掌握情况.5. 按老师要求,自读课文.6. 按老师要求读课文7. 采取形式多样的朗读方式,分角色读对话.8. 联系课文思考交流,作答.三、朗读课文,学习古诗,学习生字.结合看图,指导朗读课文,学习古诗,学习课文中的部分生字,能正确书写 “英” “诗” “教” “首” 静 “思”这几个生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1. 出示古诗内容,指导学生读好古诗.(1) 自由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2)

5、 指名读.齐读.2出示生字 “英 诗” “教” “首 静 “思,指名读.3指导学生用字组词.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范写生字.5.巡视指导.6.表扬展示优秀作业.1. 按老师要求读诗. 2. 个别读生字,读准”英”和 “静”的字音.3. 联系口头组词,并读词语.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习生字的笔顺,并交流.4. 书空生字.5. 描红,并书写生字.6. 展示自己的作业,学习写字好的学生. 9 月 21 日第 二 课时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能正确书写 “静.思.意.照”四个字,认识一个新偏旁 “青”。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教学重点和难点:在田字格里

6、正确书写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内容。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写有的小黑板教学环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反 思一.复习检查.复习生字词语,通过朗读对话,简单回忆课文内容.1. 出示生字卡片.2. 出示词卡3. 请两个学生读对话.1. 准生字读字音.2. 读准词语的音.3. 两人读课文,一人读英英的话,一人读奶奶说的话.二、学习静夜思引导学生在情景中朗读,体会诗情.通过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思念,热爱故乡的感情.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

7、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指名读。 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指名读。 “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

8、的时候, 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 思念起故乡来”?1、认真听老师解释课题,理解课题的含义。2、认真观看静夜思的投影片(1)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2)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第一句 指名读。 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

9、回答。 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第二句 指名读。 “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 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 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

10、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 思念起故乡来”?(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三、写字指导指导学生观察,按照田字格格式正确书写生字.1出示 “意.诗.照.李”2.引导学生自由记忆字形.3.指导书写: 照.4. 巡视指导5. 展示优秀作业.1、指名读生字,口头组词.2、学生说说自己如何记忆字形的.3、按笔顺书写生字,书空.4、描红,书写生字.5、学习好的写字好的学生.板

11、书设计: 3英英学古诗 静夜思 望明月_思故乡_霜 英英 奶奶 9 月 25 日第 三 课时目标:1、 指导背诵古诗。2、 指导学生想象说话,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3、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 “层.代”两个字。教学重点和难点:能背诵.能在田字格里正确书写生字。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教学环节过 程 目 标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反 思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想象图意.1. 出示生字词.2. 引导看插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这个人是谁?3. 你们能够想象出筒子里插的是什么吗?1,读准字音.2. 指名看图回答.3.同桌商量后指名回答.二、说话训练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1请小朋友再

12、仔细看看这幅图,然后把课文轻轻读两遍,现象当时的情景,说给大家听.2.提示(想想)李白这时在哪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会怎么做?1各自按老师提出的要求看图读课文想象2各自练说,同桌互说,指名当众口述.三.指导背诵联系背诵古诗,巩固记忆,掌握诗意.进一步巩课文内容.1.的第一句话写了什么?2.第二句写了诗人的哪两个动作?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3.谁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全诗的意思?4. 指名朗读.指导背诵.1. 指名回答背诵第一句.2. 背诵第二句3. 指名讲述.4. 感情朗读,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四.作业练习通过作业练习,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及课文内容.1. 比一比,再分别组词.古( ) 自( )故( ) 首( )代( )波( )华( )破( )2. 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心_( ) ( ) ( )人_(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