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6872351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员培训(新技能)讲义(杨婷)MicrosoftWord文档(5)(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全员培训讲义科目:新技能主讲:杨 婷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讲义项目:全员培训科目:新技能主题: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和原则主讲:杨婷时间:2011年 9 月17 日内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一)一、教师教学技能的含义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等,使学生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 二、教师教学技能分类的原则 1、目的性。为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教学中所安排的每一项活动,教师的每一种教学行为都要有具体的目标指向。教学技能是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

2、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 2、激发性。教学技能的确定要有利于课堂上师生的交流,通过交流引起学 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3、参与性。学习是经验引起的行为变化。其变化不是被动机械的,而是能 动积极的,学生只有自愿地参加活动,所取得的经验才能保持长久。4、可观察性。在对每种教学技能学习以后进行实践的时候,是否掌握了这 些技能,应该是能够表现得出来,可观察得到的,即这些技能是可观察的。 5、可操作性。在确定教学技能的时候,不仅要用形象、具体的语言对技能 进行描述,并且每项技能要能够被分解成不同的类型,以及操作过程的构成要素。只有技能的构成明确具体,可操作性才

3、能更强,技能的应用才能更规范。 6、可测量性。对于反馈回来的教学信息如何衡量,首先要为技能的应用提 供参照体系,对每项技能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或应用原则。只有把自己的实践与要求相对照,才能发现不足与成功,这样就会不断完善和提高。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讲义项目:全员培训科目:新技能主题:基本教学技能主讲:杨婷时间:2012年7 月14 日内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二)一、教师教学技能分类 1、基本教学技能:语言技能、板书技能、教态变化技能、演示技能和讲解技能。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2、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4、:导入技能、提问技能、反馈强化技能、结束技能和教学组织技能。 二、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语言技能。指教师用正确的语言、语调、语义,合乎语法逻辑结构的口头语言,对教材内容、学生问题等进行叙述,解释说明的行为方式。(1)导入新课的语言要求。a、创设情境、引入材料,启发谈话导入 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富有感染力;b、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借助实例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c、审题入手,类比、联系旧知识导入新课时,教师的语言应该清楚明白,准确严密,逻辑性强;d、用巧设悬念的方式导入新课,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含蓄耐人寻味的。 (2)课堂讲解的语言要求。a、逻辑性。指准确使用概念,恰当地进行

5、判断,严密地进行推理;b、透辟性。指阐发的透彻、尖锐,引导得玲珑剔透,清澈见底;c、启发性。指充分激发学生习的内部诱因,运用适时而巧妙的话语给学生以启迪、开导和点拔,培养学生的认知兴趣和思维能力。 (3)归纳、总结的语言要求。a、凝练性。指语言简练、简练要言不繁;b、严实性。指语言的质朴、严谨、实在,一切以促使学生提纲挈领地领会问题的主旨为中心;c、延伸性。指顺延、伸展、向新的深度和广度掘进。 2、板书技能。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黑板以凝练的文字语言、图表和符号等形式,传递教学信息的教学行为方式。 (1)语言准确,有科学性。板书语言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出现词不 达意、语言过滥的现象。 (2)

6、重点突出,有计划性。a、由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让学生 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多样地进行学习,板书语言必须重点突出,详略得当;b、板书内容要事先计划好,做到少而精,恰到好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 (3)书写规范,有示范性。教师板书时,不但要注意文字的美观,而 且要让学生看清楚,甚至对数字顺序、标点符号都要有所推敲,这样教师的板书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可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层次分明,有条理性。a、各学科的教学内容都有较强的层次性、 逻辑性和连贯性,所以板书要反映出内容的层次,有条有理;b、板书的条理性体现在板书语言的组合结构上。 (5)布局合理,

7、有艺术性。a、内容美:字、词、句、公式或符号都要准确无误,不出现错字,别字,漏字或语句不通,语言表达不准确等错误;b、形式美:板书内容的外在表现方式,如内容的布局结构、教师的书法绘画等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对学生学习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c、文字、图画美:一是有一手过硬的好字,二是掌握最基本的简笔画技巧。 (6)形式多样,有启发性。a、板书设计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 应当在不影响教学要求的前提下,适当地采取随机应变的措施,具有高度的灵活性;b、在板书的设计上,应该用精辟的语言画龙点睛地展现教材内容的整体框架,使学生能从板书上受到启发,引发其积极思考。 3、教态变化技能。

8、指教师变化不同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交流情感、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行为方式。 (1)身体的动作。a、教师在课堂的走动,一要控制走动的次数,不能一节课不停的地走;二要控制走动的速度,身体突然地运动或停止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三要走动时姿势要自然大方,不做分散学生注意的动作。b、教师身体避部的动作,如头部和手等动作均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或铺助语言的表达。 (2)面啊的表情。在交流中教师的表情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有特殊的作 用。学生会从老师的微笑里感受到关心、爱护、理解和友谊。同时,教师的情感也会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爱老师,然后也会爱上老师的课,并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3)眼神的交流。在人类历史上,眼睛一直对人

9、的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它是人与人沟通中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显得非常重要,如果教师讲话时不面对全班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流,学生会不喜欢听。同时,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的目光中去发现他们骑墙课程的反应。 (4)适宜的停顿。a、在讲述一个重要事实之前或在句子中间插入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人们的注意;b、一节课中恰当地进行停顿会使人感到有节奏感,不停顿地讲述45分钟,不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是不可取的。 (5)声音的变化。a、声音的音质、声调和讲话速度的变化,以及赋予表情的语言,会使教学变得很有生气;b、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讲话速度时,即使有人已经分散了注意,也会重新将注意转移

10、到教师所讲的话题上来。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讲义项目:全员培训科目:新技能主题:基本教学技能主讲:杨婷时间:2012年8 月23日内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三)二、基本教学技能(续前一讲) 4、演示技能。指教师在促进学生感知或创设情景时结合有关内容的讲解把各种直观教具及实验等陈示给出学生观看。把所学对象的形态、特点、结构,性质或发展变化过程展示出来,用媒体传递信息、促进学生习的行为方式。 (1)心理准备。在进行演示前先向学生说明要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怎么观察及观察中应思考的问题,使学生处于想观察的心理状态。 (2)出示媒体。要注意媒体摆放位置的高度、亮

11、度等,是否能使敏感个学生在座位上都能观察得到。如果媒体较小,是巡回演示还是分组观察要事先做出计划。 (3)介绍媒体。在引导学生观察前,要向学生介绍所使用媒体的特点 或结构、组成。如果是实验演示,都使用哪些仪器、药品,仪器如何安装,药品如何配制以及如何操作等。 (4)指导观察。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现象与本质之间的联系,是媒体演示的重点。(5)提示要点。讲解或观察后教师画龙点睛地指出哪一方面或几方面是重要的或本质的,以使学生进一点理解观察的目的意义,抓住要点掌握知识。 (6)核查理解。通过提问等活动检查学生是否理解了所观察到的现象,并掌握了现象中所反映出的知识。 5、讲解技能。指教师

12、利用口头语言并配合手势、板书和各种教学媒体等,阐述事实、揭示事物本质,引导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行为方式。(1)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则为分析、综合指明了方 向,明确通过教学使学生应该掌握的事物的本质特征。 (2)明确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是教学中的重点,如何确定什 么是基本概念是通过对某一章节中概念系统的分析而逐渐明确出来的。 (3)明确概念的内涵。明确地规定概念的内涵,是使学生科学正确地 掌握概念的前提和基础,概念的内涵稍有变化,便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在讲解相似概念时,如不准确地把握概念的内涵,也极易发生错误。 (4)明确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正确地掌握概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 法是

13、非常必要的。采用例证的方法还是直观演示的方法,用说明讲解的方法还是讨论或发现的方法,用演译推理还是用归纳推理,都要根据概念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恰当地进行选择,还要特别注意如何导入和结束。 六盘水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20112015年)讲义项目:全员培训科目:新技能主题:基本教学技能主讲:杨婷时间:2013年7 月14日内容:教师教学技能的基本内容(四)二、基本教学技能(续前一讲) (一)调控教学过程的技能 1、导入技能。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的行为方式。 (1)集中注意。导入的首要任务是使学生对与教学无关的活动受到抑 制,迅速投入到新的学习中来,并使之得到

14、保持。(2)引起兴趣。兴趣是学习动机中的重要成分,是求知欲的起点。导入的目的即用各种方法把学生这种内部积极性调动起来。 (3)激发思维。在导入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最主要的是使学生的 学习进行心理定向。以便引导导们的思维一步步深入,向着学习目标的方向不断发展。 (4)明确目的。在导入的过程中只有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才能把他的 内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 (5)进入课题。通过导入自然地进入新课,使导入和新课之间建立起 有机的联系,才能发挥导入作用。 (6)导入的时机。a、在一节课的教学开始时,在一个新概念开始时; b、在变换学习或活动的主题时;c、在师生互动的问答题之前;d、在小组讨论活动之前;e、在

15、放映教学录像、幻灯、多媒体之前等。 2、提问技能。指教师利用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 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1)引入阶段。教师用不同的语言或方式来表示即将提问,使学生对 提问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陈述阶段。a、点题集中:引导学生弄清要提问的主题或使学生能承上启下地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b、陈述问题:清晰准确地问题表述出来;c、提示结构:教师预先提醒学生有关答案的组织结构。 (3)介入阶段。在学生不能作答或回答不完全时才引入此阶段,教师 以不同的方式鼓励或启发学生回答问题,主要考虑以下五个方面:a、核查。核对查问学生是否明白问题的意思;b、催促:让学生尽快地做出回答或完成教学指示;c、提示。提示问题的重点或答案的结构;d、复。在学生没听清题意时,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