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8709173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单位工作总结我校全面贯彻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 有关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目的,开展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的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突出“崇廉憎腐”教育,做到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相结合。通过廉政教育,全体教职工牢固树立对的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学校中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现将我校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总结如下:一、大力宣传,营造氛围我校把校园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并把廉政文化建设容入课堂,以思想政治课为载体,向学生进行廉政

2、教育,并且年初我们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并多次在国旗下的发言中进行了廉政建设进校园的宣教。我们在学校中开举办 “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作文竞赛、校报专刊,同步各班级在黑板报上举办了以廉政文化内容为主题的板报,较好地营造了学习宣传氛围。我们还运用网络等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反腐倡廉教育新平台,扩大廉洁教育覆盖面,把思想道德教育与守法制、守纪律、重操守、讲诚信的教育结合起来,把廉洁教育作为师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适合中学生爱好的报告、讲座广泛宣传廉政文化,传播廉政知识,弘扬廉政精神,哺育廉政意识。特别是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的空间和渠道,构建网络廉政文化宣教平台,推动廉政文化在校园

3、的传播。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做到教师办公室和学生班级,培养师生对的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道德情操,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校园工作。二、加强学习教育提高结识,构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我校大力开展廉洁从教的学习,环绕“四个学习系列”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系列学习活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学习系列;“师德规范”的学习系列;法律法规的学习系列。采用校务会、党员大会、教师会、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各级会议精神,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大力宣传中央有关党风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重大成果,进一步开展了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三生教育、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和教育系统八条

4、禁令等,党支部定期学习与开展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的活动,参学率达100。结合学习倡导“三种精神”即自觉学习,倡导终身从教的献身精神;教书育人,倡导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关怀学生,倡导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二是对于党员干部,加大了廉政建设职责教育,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按有关规定实行责任追究,规范了教师廉洁从教行为,坚持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三是把党风廉政宣教贯穿到对党员干部的培养、选拔、管理的各个环节,完善了教育制度,将党风廉政教育与教师管理紧密结合,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并进一步开展了十七大精神、党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进一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

5、习文献选编为重要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抱负信念,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散文阅读:.net )三、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夯实廉政文化建设工作1、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荣辱观教育”相结合。我校“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通过听报告、讲座、座谈、讨论等途径,组织党员教师学习有关资料书籍,对师生进行了以诚信、责任、正直等为重要内容的道德品质教育;以清廉、节俭、自律为重要内容的老式美德教育;以公正、民主、守法为重要内容的法制意识教育等,使师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有效提高。2、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我校寓“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于学科教学之

6、中,梳理整合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在教学中渗入廉政文化,增长廉政教育内容,通过感受、交流、讨论等形式,加强学生对清正廉洁品质的感受与体验。把“廉政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的有关内容与学校德育教育、学科教育、素质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进教风、学风、考风建设,培养学生诚信做人、遵纪守法、廉洁奉公的道德意识。、与师德教育相结合师德教育是廉政建设的一种重要部分。因此我们把师德教育作为我们廉政教育进校园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一年来针对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从实际出发,开展“四评”活动:一是自评,以年级组为单位,人人根据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若干规定

7、,针对自己的工作态度、思想作风、言谈举止进行自我评价。二是学生评,从教师与否及时批改作业,与否公正看待学生,与否体罚学生,从语言到行为等诸方面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三是家长与社会评,对学生家长及师德师风监督小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重要调查教师与否收受礼物,与否吃请,与否运用职责之便谋取私利;与否搞有偿补课、搞托管,与否公平公正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四是教师互评,检查教师与否尽职尽责,与否团结协作,与否维护其她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通过“四评”活动理解我校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和单薄环节,并针对问题进行教育,使廉政教育落到实处。在四评活动中,评出了行业的良好风范,评出廉政建设的新风貌,评出了良好

8、的师德师风,使教师们更加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浮现了“五多”“五少”的现象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多了,谴责学生的现象少了;注重讲究教育措施的人多了,体罚和变相体罚的人少了;爱岗敬业的教师多了,不负责的现象少了;严格按照课表上课的教师多了,挤占、挪用技能科的现象少了;家长表扬教师的次数多了,投诉教师和学校的现象少了,有力地增进学校各项工作地顺利开展和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化。、与教代会、校务公动工作相结合教代会、校务公动工作的开展,是增进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避免和治理腐败的重要途径。教代会在履行校务公开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教代会历次换届大会和每次教代会年会上,校长都要就学校发展规

9、划、改革方案等重大事项及教职工关注的某些问题如学校经费收支向教代会报告,提请教代会代表讨论和审议。近几年来,我校教代会讨论通过了学校发展规划、学校年度工作筹划、重要规章制度、奖励方案 、基建项目立项 、大宗校产购买、重大校产解决等问题,不断完善的教代会制度在校务公开中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通过让广大教师参与决策,增长决策的透明度,学校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制定,校务行政会议提出初步方案后,在公开栏上公示或书面发放讨论稿,让群众议论,由教职工代表负责收集多种意见和建议,最后召开教代会讨论通过。如多种奖励方案、教职工考勤制度、后备力量培养、多种责任追究制等都是经教代会多次讨论修改才最后定下来的。或是通过发

10、文献、告知、简报,召开座谈会、状况通报会校务等会议,建立公开栏以及公开信等一系列形式构成校务公开渠道网络,保证广大师生及时理解有关状况。通过教代会代表与广大教职工的接触交流,既使教职工理解决策的过程,又能集思广益,使决策真正体现了群众的意志,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也为决策的顺利执行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本。四、自重自警 , 健全监督机制我校加大监督力度,把廉政建设和权力运营自觉置于社会家长各界的监督之下,学校组建上下结合、内外结合的监督网络,聘任家长构成家委会成员为学校行风义务监督员。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不记名的问卷调查,向全体学生家长发放行风评议征求意见表。一年来收到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17

11、余条,并抓住学生、家长、教工反映强烈的问题,提交行政会议研究讨论整治方案,及时贯彻实行。受到了家长的好评,也大大调动了教工的积极性,使学校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五、成效一是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有力地推动了良好校风、学风和教风的形成。提高了教师的服务思想。二是廉政教育与教代会、校务公开结合开展,大大减少干群之间的摩擦和工作的内耗,较好地解决学校中某些热点、难点和教职工关怀的问题,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教职工对领导由误解到理解,由怀疑到信任,大大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民主意识、法律法规意识、参政议政意识,提

12、高教职工参与管理的能力,从而推动学校民主政治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三是通过有筹划地将廉洁教育纳入学校教学活动中,作为社会公德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哺育了学生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价值观念,奠定了廉洁做人的品德基本。四是规范了学校各项管理制度,完善学校财务制度,增强了学校经费收支的透明度,规范了学校经费的使用。六、局限性与改善措施:、个别教师尚有观望心理,觉得学校搞廉政建设与否没必要,思想结识高度还不够,还不能从加强党建工作的迫切性结识反腐倡廉工作。这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和教育,争取尽快使遵守规章制度成为自觉的行动。要探讨党建与法制的关系,故意识地加强此方面辅导,特别不能就事论事,要提高理论高度。、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还不够完善。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工程,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宣传的长效机制势在必行。在此后一段时间的我校会继续将廉政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在规范从教行为的同步,增进廉政文化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