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理解UART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8694406 上传时间:2023-03-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刻理解UART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深刻理解UART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深刻理解UART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深刻理解UART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深刻理解UART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刻理解UAR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刻理解UART(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ART异步串行口URT异步串行口简介数据通信的基本方式可分为并行通信与串行通信两种: 并行通信:是指运用多条数据传播线将一种资料的各位同步传送。它的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合用于短距离通信,但规定通讯速率较高的应用场合。 串行通信:是指运用一条传播线将资料一位位地顺序传送。特点是通信线路简朴,利用简朴的线缆就可实现通信,减少成本,合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播速度慢的应用场合。AR 异步串行口的传播格式异步通信以一种字符为传播单位,通信中两个字符间的时间间隔是不固定的,然而在同一种字符中的两个相邻位代码间的时间间隔是固定的。通信合同(通信规程):是指通信双方商定的某些规则。在使用异步串口传送一种字符的信

2、息时,对资料格式有如下商定:规定有空闲位、起始位、资料位、奇偶校验位、停止位。通讯时序图如下: 开始前,线路处在空闲状态,送出持续“1”。传送开始时一方面发一种“0”作为起始位,然后出目前通信线上的是字符的二进制编码数据。 每个字符的数据位长可以商定为 位、6 位、 位或8位,一般采用ASCII 编码。背面是奇偶校验位,根据商定,用奇偶校验位将所传字符中为“”的位数凑成奇数个或偶数个。也可以商定不要奇偶校验,这样就取消奇偶校验位。 最后是表达停止位的“1”信号,这个停止位可以商定持续1 位、1.5 位或2位的时间宽度。 至此一种字符传送完毕,线路又进入空闲,持续为“”。通过一段随机的时间后,下

3、一种字符开始传送才又发出起始位。 每一种数据位的宽度等于传送波特率的倒数。微机异步串行通信中,常用的波特率为110,15,300,600,10,2400,80,9 等。3C241的异步串行口S3C2410 的UAR(通用异步串行口)单元提供三个独立的异步串行I/端口,每个都可以在中断和DMA两种模式下进行。URT支持的最高波特率达2304ps。每个URT通道涉及2 个16 位FF 分别提供应接受和发送。每个AR 涉及波特率发生器,接受器,发送器和控制单元。波特率发生器以PCK或UCLK为时钟源。 发送器和接受器涉及16 字节IO寄存器和移位寄存器,当发送数据的时候,数据先写到FIF然后拷贝到发

4、送移位寄存器,然后从数据输出端口(TxDn)依次被移位输出。被接受的数据也同样从接受端口(Rx)移位输入到移位寄存器,然后拷贝到F 中。异步串行口的操作 数据发送操作数据发送帧的格式是可编程的,它涉及一种开始位,5 到8 个数据位,一种可选的奇偶位和一种或两个停止位,这些可以通过线性控制器(ULNn)来设立。发送器也可以产生发送中断条件。中断条件迫使串口输出保持在逻辑 状态,这种状态保持一种传播帧的时间长度。一般在一帧传播数据完整地传播完之后,在通过这个全0 状态将中断信号发送给对方。中断信号发送之后,传送数据持续放到O中(在不使用IF 模式下,将被放到输出保持寄存器)。 数据接受操作与数据发

5、送同样,数据接受的帧也是可以编程的,它涉及一种开始位,5 到个数据,一种可选的奇偶位和一位或两位停止位,它们都是通过线性控制器(COn)来设立的。接受器可以检测溢出错误,奇偶校验错误,帧错误和中断状况,每种状况下都将会将一种错误标志置位。UART异步串行口的波特率发生器每个UR 的波特率发生器为传播提供了串行移位时钟。波特率产生器的时钟源可以从S3C240 的内部系统时钟或CLK 中来选择。波特率由时钟源(CLK或UCL)1 分频然后被ART 波特率除数寄存器(UBRIVn)指定的1位除数决定。因此,BRV的值可以按照下式拟定:UBRDI=(int)(PCLK/(bps1))-1,其中bps为

6、波特率。例如,如果波特率为11520s 且LK 或CLK为4H,则UBRDIVn为:BRDIVn =(t)(4000)(1201))-1=(in)(21.)-1=1 20RT异步串行口波特率发生器的误差极限UAR传播10bt数据的时间误差应当不不小于1.8%(316)。PCLK (BDIVn + 1) x1 x 0/PCL 实际的传播0bi所需时间。tUEAC =/ baudte 抱负状况下传播位需要的时间。URT erro=(tUPLK UEXA) tUEACT x 00%异步串行口的有关寄存器 线路控制寄存器(ULCON)线性控制寄存器,重要用来规定传播帧的格式。下面表格是线控制寄存器的地

7、址和位定义:寄存器地址读/写描述重置值ULN0 0x00读写AT通道0线路控制寄存器000 LCN1 0x50400读/写UAT通道1线路控制寄存器00ULCN 0x50008000读/写UR通道2线路控制寄存器0x00ULO位描述初始状态保存70 Infra-Rdde6 决定与否用红外模式。0=正常模式操作1 = 红外Tx/Rx模式0PityMode:3 指定奇偶产生的类型并在UR的传播与接受操作中检查。0=非奇偶100 奇10=偶10 =强制奇偶选中为11 = 强制奇偶/选中为 0 Number StBi2指定多少个停止位将被使用对于帧结束信号。0每帧一种停止位 = 每帧两个停止位Wor

8、Lngh:0 显示每帧传播或接受的数据位的数目。0 5位,0= 位1 = 7位,11= 8位00 控制寄存器(UCN)寄存器地址读/写描述重置值ON0x50004读/写UART通道0控制寄存器0x00 UCN1 05000读/写UART通道1控制寄存器x0UC2x5080读/写UAR通道2控制寄存器0x0 UCN位 描述初始状态Clo Seec1 选择CLK或CLK对于UAR的波特率。=K : UBRDIV = (int)(PCLK / (bps x 16) ) 1=CLK(GH8): RVn= (in)(UK / (bx 16))- Tx Iterup Ty9中断祈求类型。0 =脉冲型(当T

9、x缓冲区在无输入输出模式下变空或当Tx在输入输出模式下的输入输出达到触发电平时,中断就被祈求。) 1 = 电平型(当Tx缓冲区在无输入输出模式下变空或当Tx在输入输出模式下的输入输出达到触发电平时,中断就被祈求。)Interrut Typ 中断祈求类型。 脉冲型(当Rx缓冲区在无输入输出模式下接受数据或当Rx在输入输出模式下的输入输出达到触发电平时,中断就被祈求。)1=电平型(当Rx缓冲区在无输入输出模式下接受数据或当R在输入输出模式下的输入输出达到触发电平时,中断就被祈求。) R me Out Enable7 当AT的输入输出被使能时,使的定期中断使能失能。这个中断是一种接受中断。 0 失能

10、, = 使能0RError Stus terut Enale6 使UART在一种例外上产生中断是使能的,例如一种暂停,帧出错,奇偶出错或溢出出错在一种接受操作中。0 不产生接受出错的状态中断1 产生接受出错的状态中断 oopbac Mode5设立回溯位为1将引起UART加入到回溯模式中。这种模式只是为测试目的而提供的。 = 正常操作, 1 回溯模式 Send Bre igna4 设立这个位将引起UT在一帧的时间内传送一种暂停。这个位在送出暂停信号后会被自动清除。0= 正常传播, = 传送暂停信号 Transi Mode3:2 决定哪一种函数目前可以对Tx写入数据到UART传播缓冲寄存器。00

11、=失能01 =中断祈求或轮流检测模式0 =DMA0祈求(只对于ART0),MA3祈求(只对于UAT2) 11=DM1祈求(只对于AT)00ecie Mod1:0 决定哪一种函数目前可以读取数据从UAR接受缓冲寄存器。0 失能0= 中断祈求或轮流检测模式0 DA祈求(只对于URT0),DM3祈求(只对于AT2)11 DMA1祈求(只对于R) 00 IF控制寄存器(UFCON)寄存器地址读写描述重置值FCN0 0x5000读/写UART通道O控制寄存器0x0 UCN1 05004008读/写RT通道1F控制寄存器00UF2 0x500080读/写RT通道FIFO控制寄存器x O位 描述初始状态Tx

12、 FIO rg vel:6 决定传播FIFO的触发电平。0 空,01 = 4字节 = 字节,1112字节00 Rx FI rigLv5:4 决定接受FIF的触发电平。00 4字节,01 8字节10 字节,1 = 1字节00保存 0 T IOese2 在重新设立IFO后自动清除。0=正常,1= xFF重置0RxIFORese1 在重新设立IO后自动清除。 = 正常,1= RxIFO重置0 FFOEnale0 失能 使能0 MODEM控制寄存器(UMCO)寄存器地址读/写描述重置值UMCO0 0x500000C读写UART通道Moem控制寄存器0 UMCO1 0x00400C读/写ART通道1odem控制寄存器0x保存 0x0000C-保存未定义CON位 描述初始状态保存:5这些位必须是00 Auto Flownl(AFC)4 0 =失能1 使能0 保存3:1这些位必须是0 Requet o Send 如果AFC位是使能的,这个值将被忽视。在这种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