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8690473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学生是学校体育过程构成的基本因素,学生既是学校体育的对 象,又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潜能、学习积极性、认知能力直接制 约与影响学校体育的效果与质量。一、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学生身体形态的发育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并且具 有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学生身体发展是指学生个体生理的连续变化过程。即有机体 或器官在量的方面增加,在构造方面变得精密,在机能方面有所提高的过程。学生时期是身 体发展最旺盛的阶段,主要包括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和机体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综合的 发

2、展。(一)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主要特点 身体形态是身体的外部形状和特征,一般是由长度、围度、重量及其相互关系来表现的 身体形态发育主要受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影响。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具有波浪式和阶段性的特点。学生身体形 态发育高峰出现在青春期,随后,增长速度逐渐减慢,直到成熟为止。男生 711 岁、女生 79 岁,身体形态呈匀称增长, 10 岁前男女学生形态发育的差异不明显,但由于男女学生青 春期的开始时间不一致,一般女生较男生早 23 年。由于学生身体形态发育具有不平衡性,身高增长的速度相对要比体重快,存在“身长体 轻”的特点,肌肉的支撑力相对较弱,易出现脊柱异常弯曲现象。研究

3、表明,城市学生的身 高较乡村学生高,但体型显细长,女生尤为明显,这对学校体育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二)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的主要特点1 神经系统小学阶段,神经活动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占主导地位,主要靠具体的直观形象建立条件 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相对较弱,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初中以后,神经抑制过程得到发展,抽 象思维能力不断提高,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关系更协调和完善,分析综合能力显著提高,能 较快建立各种条件反射。高中以后学生的神经系统已经发育完全,大脑的结构和机能已达到 成人水平,兴奋与抑制过程基本平衡,第二信号系统起主要调节作用。2 骨骼肌肉系统青少年、儿童骨骼发育主要表现为长骨(即股骨和肱骨等)的

4、快速增长,骨的弹性大而硬 度较小,容易弯曲,发生畸形。因此,要特别关注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随着年龄增大,骨 化过程旺盛,长骨两端的骨骺生长活跃,适当的生理负荷有利于骨的生长。肌肉的增长主要表现为长度的增加。小学学生肌肉的横断面积小,肌纤维细长,肌肉水 分多,蛋白质和无机盐较少,肌肉力量和耐力较差,易疲劳,但恢复较快。到高中后,肌肉 长度和横断面积同时增大,肌力增强,对力量、耐力性素质练习承受的能力也有所增强。3 呼吸系统青少年、儿童呼吸系统的发育随年龄的增长而日趋完善,功能逐渐增强。小学和初中的 学生胸廓较小,呼吸肌较弱,呼吸表浅,呼吸频率较快,肺容积小,肺活量也较小,呼吸调 节机能较弱。高中

5、以后,呼吸肌增强,频率减慢,深度加大,肺活量也增大。4 心血管系统中小学生的心脏发育不如骨骼肌快,心肌纤维细,心收缩力较弱,心率较快,心脏每搏 输出量比成人低。随着年龄增长,心收缩力逐渐增强,心率逐渐减慢。(三)学生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体能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表现出明显的年龄特征和性别差异。调查与研究结 果表明,男女学生体能的发育速度不同,表现出明显的波浪性和阶段性。根据学生体能增长 速度的特点和增长速度的基本趋势,可将学生体能的发展分为快速增长期、慢速增长期、稳 定期和下降期。在体能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存在一个连续增长速度较快的时期,而且还有一个体能发展 的敏感期,即体能增长较快的年龄阶

6、段称为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各项体 能发展的敏感期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在身体形态突增期12 年后,即出现体能发展的敏 感期。由于男女学生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所以体能的敏感期也不相同。 各项体能增长的速度有快有慢,出现高峰的时间也有早有晚,因此各种体能发展的顺序也有 先有后。二、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功能主要表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形态的可塑性较大,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 以促进骨组织的血液循环、骨密质增厚,使

7、骨骼更加结实粗状,抗折性提高,肌肉收缩更加 有力强健,关节更加灵活牢固,这些变化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的正常发育,养成正确的 身体姿势。另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还可能使骨骼变长,对青少年学生身高的增长具有积 极的促进作用。(二)提高机能水平,全面发展体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脏功能,改善呼吸系统功能,促进骨骼肌肉 的生长发育,提高抗弯、抗压、抗折能力。还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 兴奋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使机 能水平得到提高。体能包括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体能的发展以运动动作实践为基 础,它要求

8、学生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反复的练习,以达到发展体能的目的。发展体能所选择的锻炼内容与方法既要考虑针对性,还要考虑其全面性和多样性,因为 各项体能的发展是互相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因此,采取多样化的手段与方法,避免单调枯燥 的练习,提高趣味性,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保证学生体能水平的提高。(三)提高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体育活动是在各种外界环境和条件下进行的,如严寒、酷暑、风雨等,由于环境条件的 变化,不可避免地使人受到影响,人体必须随时调节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来适应这种环境的变 化,使人体的内外环境能保持相对的平衡。通过体育锻炼,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 另外,体育活动还能够

9、增强学生身体的免疫力,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它所提供的许多练习(如 倒立、悬垂、滚翻等)常使人体处于非常态的状况从而提高人体适应现代生活的能力。三、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根据学生身体形态发育的特点,科学地安排学生体育锻炼内容,尤其对中小学学生要特 别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走、跑等身体姿势,加强胸、腰、腹部肌肉的锻炼。多选择 体操、球类、游泳、舞蹈等运动项目,多做伸展性练习,以促进学生身体形态正常的发育, 培养健壮的体格,匀称的体型。(二)根据学生身体机能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机能有了明显的增强,力量、耐

10、力和速度等体能提高较快, 但他们的心血管系统的发育还落后于运动系统的发育,不宜开展运动量过大或时间过长的活 动。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脑细胞仍较脆弱,神经系统的稳定性 受到影响,掌握动作的协调能力暂时下降,女生尤为明显,这一特点应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 重视。从骨骼肌肉系统的发育特点来看,适当的运动负荷有利于骨骼的生长,但是,在安排 大负荷量大强度或耐力练习时要谨慎,避免引起运动损伤。尤其是在安排耐力练习时,应注 意加强肺功能的锻炼,教会学生正确的呼吸方法,尽量避免憋气练习,负荷量和负荷强度的 增加要循序渐进,以免对心脏产生。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一、认识学生的心理发

11、展学校体育不仅具有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而且具有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所谓 学生心理发展是学生个体心理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主要包括学生的认识发展、情感和 意志发展、个性发展三个方面。(一)认识发展的特点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事物整体的反映。 小学生感知能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形成,其思维形式以感觉运动模式为主,这一时期模仿 能力较强。学生往往对新颖动作示范很感兴趣,而对教师的讲解则缺乏热情,因此,教师应 多运用正确、生动的讲解,优美、形象的示范,通过直观方式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到中 学阶段,学生的感知能力都有很大提高,能比较全面地感觉事物,尤

12、其是运动知觉随着年龄 的增长而提高,主要是通过大量的运动实践,在实际体验中逐渐发展起采的。高中阶段学生 的抽象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但是运动知觉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运动动作的练习,才能逐渐分 化为精细的、准确的运动知觉。2. 注意注意是心理过程对有关对象的指向与集中。小学生有意注意水平不高,无意注意起重要 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到中,学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发展显著,稳定性提高,注意范围 扩大,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发展,自觉性和灵活性也有所增强。这一阶段,随着注意 的发展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能较好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为系统地掌握体育知 识和技能奠定了基础,但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仍受兴趣、爱

13、好的支配。3. 思维学生思维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低级到高级,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发展变化过 程。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到了初中阶段, 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便开始占有相对的主导地位,这既是个体思维发展中的一个质变,也是 少年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少年期的另外一个思维特点是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有了显著的 发展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高中生的思维具有更多的抽象概括性,辩证思维开始形 成,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更加鲜明,思维的片面性有所改善,逐渐从经验型过渡到理论型 他们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之间复杂的因果关系。(二)情感和意志发展的特点1 情感情感是人们对

14、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和相应的行为反应。青少年时期正处在向成人过渡的 时期,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体验丰富、生动、表现强烈、鲜明 但对情绪和情感的控制力不够。如个人或集体在游戏或比赛中获胜而欢呼雀跃,也会因一时 的失败而垂头丧气。从情感的发生和发展看,中学阶段学生的情感特征主要表现在情感强烈 而且容易冲动,情感丰富而不稳定,情感表现具有间接性,情感发生的心境性,情操在逐渐 形成。意志是人们自觉地克服困难来实现预定、的目的任务的心理过程。小学生意志的独立性、 果断性、坚持性和自制性都比较差,他们常依靠外部影响来完成某一活动。初中以后,学生 的独立性和坚持性都迅速发展,果断自控能

15、力也随之增强。处处表现出精力旺盛,相信自己 力量无穷,但在认识水平上,却还没有发展到与体力相匹配的程度,容易过高估计自己的力 量,以致容易草率地做决定和仓促行事。(三)个性发展的特点个性是指个人整个的面貌,包括与他人相同的心理特征,也指某人区别于他人所具有的 意识倾向性以及经常出现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个性包含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 两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三方面因素组成,其中气质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性 格主要是由环境和教育影响决定的,气质和性格共同对一个人的能力产生影响。能力的发展 有快有慢,在不同个体身上有高有低。个性倾向性由需要、动机、兴趣、信念和世界观等构成。对于

16、中小学生来讲,动机和兴 趣是其个性心理的集中表现。小学生直接动机占主导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间接动机更显 重要。因此,体育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正确 的锻炼动机,使之成为推动学生自觉学习、锻炼和从事专项训练的动力。就小学生的体育兴 趣而言,一般都具有广阔多样性,因为他们对各项运动都感兴趣。到中学阶段,体育兴趣不 断分化,并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男生多喜欢负荷量大,竞赛性强,能表现机智、灵活、 敏捷的运动项目,如球类、田径、武术等;女生则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节奏韵律感强、运 动强度不太大的运动项目,如舞蹈、艺术体操、球类项目等。二、学校体育对学生心理发展的作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变化是一生中最复杂的时期,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长期的 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具有促进作用。(一)促进智力与能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