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68670118 上传时间:2022-08-2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一五西部交通发展科技规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一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规划交通部科技教育司二五年九月 / 前 言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二十一世纪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描绘了我国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做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对西部大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运输落后状况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条件。十五期间,通过实施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计划,依靠科技创新,有力地支撑了西部交通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交通科技投入,延用十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政策,以解决西部交通建设和交通行业发展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根据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公路

2、水路交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针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和自然条件,结合交通科技自身发展特点,编制十一五西部交通建设科技规划,确定未来五年西部交通科技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点领域和保障措施等,指导西部交通科技工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公路水路交通又快又好的发展。一、十五西部项目执行情况十五期间,以交通部党组提出的四个为主即以实用工程为主,以重点公路、水路交通建设术问题为主,以长期想解决而现在还没有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主,以交通运输发展需要的共性技术和基础研究为主为指导原则,组织编制西部开发十五交通科技规划,针对特殊地区筑路技术、道路、桥梁、隧道、航道、港口、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安全保障等重点领域

3、,安排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以下简称西部项目306项,完成投资15.41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9.85亿元。十五期间,西部项目总体进展顺利,有力地促进和支撑了西部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紧密依托351个重要建设工程中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开展科技攻关,已完成的研究成果绝大多数达到了国际先进或国领先水平,形成了9项成套技术和20多项重大关键技术,近百个项目的成果纳入到公路、水路相关工程技术规,制、修订国家或行业标准、规程262项,形成设计、施工指南和技术手册133个。据测算西部项目的投入产出比为1:19.1,直接经济效益达到290多亿元。西部项目注重产、学、研紧密结合,充分调动社会科技资源,吸引万余技术

4、人员参与科技攻关;组织实施了交通部支持西部干部培训计划,培训西部地区交通管理和技术人员达2万多人次。西部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主要表现在:1、特殊地区公路修筑技术针对西部地区沙漠、黄土、盐渍土、多年冻土、膨胀土、岩溶等特殊地质地貌,开展公路修筑技术和相应病害的防治研究,形成了6类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成套筑路技术。完善了特殊地区路基施工质量控制和基于稳定控制的路基设计方法,推荐了特殊地区合理典型的路面结构形式,提出了特殊地区路面病害的处治技术,在沙漠地区、黄土地区、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其中,沙漠高速公路设计与施工、黄土浸水特性、多年冻土地区公路病害机理与分析理论等原创性成果达到

5、了国际领先水平。2、路基、路面修筑技术针对西部筑路材料和路基、路面工程特点,开展了大粒径碎石、土石混填、天然砂砾、路用复合材料、土工合成材料等地方材料路基修筑技术研究,初步解决了一般路基稳定问题,缓解了筑路材料相对缺乏的矛盾;开展超薄沥青面层、桥面铺装、高速公路早期破坏、沥青路面设计参数等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路面破坏机理,提出了更为合理的路基路面设计理论、方法及参数;从材料、结构、设计和施工入手,开展低造价路面建养和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等技术研究,提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技术指南,支持了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3、公路隧道建设技术针对西部山区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开展了连拱隧道、小净距隧道、分叉式隧道等设计

6、施工技术的研究,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双洞隧道线位选择上的限制;长大隧道关键技术解决了特殊地质条件下,涌水量预测、施工阶段地质勘察与预报、围岩稳定性分析、信息化施工、隧道不良地质处治、长大隧道通风、防灾救灾、运营监控等问题。初步形成了我国西部山区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隧道设计、防灾减灾、通风照明、运营监控与管理的技术体系。4、桥梁设计及旧桥加固技术针对西部山高谷深、地形复杂,建设难度大的特点,结合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各类新型桥梁技术研究,在高墩大跨弯桥、新型拱桥、钢桥、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等新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桥梁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模型,确立了桥梁全寿

7、命设计的容和工作流程,提出了实用有效的桥梁全寿命设计方法;建立了旧桥承载能力的评价方法、标准与体系,形成了桥梁结构检测、评价与加固成套技术。5、防灾减灾技术针对西部地区频发的滑坡、泥石流、崩塌、水毁等地质灾害,开展地质灾害预报与防治、高边坡防护以及三峡库区港口地质灾害防治等防灾减灾专项技术研究,形成了公路边坡稳定成套技术和公路雪害防治成套技术,完善了公路水路沿线塌方、滑坡、泥石流、水毁等地质灾害的监测预报整治综合预报与防治体系,提高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品质。6、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保障技术针对公路交通安全的现状,重点开展了山区公路安全防撞护栏、公路连续长大下坡路段、公路隧道进出口过渡段、公路平交路

8、口等交通事故多发区的事故分析和对策研究,着手编制我国第一版公路交通安全手册,初步形成了公路交通安全评价方法,提出了交通安全保障措施。水路安全方面,通过开展三峡库区航运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实施船舶动态监控和航运安全管理系统,有效改善了西部河航运安全保障系统。7交通建设生态保护技术针对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从植被破坏、取弃土场水土流失、景观协调、设计参数优化等方面建立了公路建设对于环境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形成了西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和高速公路生态化设计与施工技术;通过原生植种筛选、坡面保护与水土流失防治、植物群落设计与土壤养分供给、植被养护与节水抗旱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形成了公路路域

9、生态恢复技术;开展了三峡库区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解决传统监管模式不足的问题,增强三峡库区防污能力。8、山区河流整治、通航枢纽与港口建设技术针对西部水运主通道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开展了山区航道整治、通航枢纽与港口建设技术研究,形成了长江中游清淤、滩岸整治专项技术,山区河流急、险、浅滩整治疏浚技术,山区河流梯级渠化技术,三峡库区建港技术,河码头管理系统和大水位差条件下河码头建设技术等一批先进的航道整治与航运开发关键技术。开展了河船型系列标准和三峡库区运输船舶标准船型等研究,制修订了80多项河船标准,创建了我国河船标准体系表,编制了我国西部河发展船型指导手册,开发川江及三峡库区载货汽车滚装船、客船

10、等船型8类29种。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及需求一面临的形势十一五期间,西部地区公路建设将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完成国道主干线和西部开发省际公路通道建设,届时西部地区公路总里程将超过94万公里,高速公路里程将超过2万公里,90%以上的乡镇和近5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西部地区水路将集中力量建设长江干线、西江干线等九条水运主通道,建设支流航道290公里,改善航道里程3700公里,复建泊位95个,新建港口泊位80个,交通建设任务艰巨繁重。由于西部地区特殊的地理、地质和气候条件,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更加艰难。公路建设桥隧比例高,结构、材料、施工和安全等方面存在很大风险;农村公路的发展水平还较低,目前不通公

11、路的乡镇、行政村大多在西部偏远山区,工程难度大,造价高;西部河多数航道依然处于天然状态,滩险流急等级低,港口基础设施差,船型杂乱;交通安全问题突出,交通安全设施和管理水平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恢复条件差,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突出;公路、水路运输效率和效能低下已成为西部地区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矛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西部交通发展理念必须从注重建设到建设、管理、服务三者并重的转变,交通增长方式必须从要素驱动型向技术驱动型转变,生态环境保护从先发展后治理向边建设边保护转变,逐步建立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

12、通运输体系,十一五的交通科技需求更加广泛而深入。二科技需求十一五期间,一方面公路水路交通将面临更加恶劣自然气候条件、更加复杂地形地质条件下开展大规模建设的技术挑战,另一方面,还要攻克交通安全与交通管理技术、环境保护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与运输组织与管理技术等领域大量而复杂的技术难题。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十一五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技术要求和难度前所未有,需要更为综合和广泛的科技支持,公路建设不仅需要解决路基路面、复杂隧道以及特殊的桥梁工程建设所面临的技术难题,还需在基础设施结构耐久性、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技创新,水路建设也面临着高水头、落差大、水文泥沙条件复杂等环境,需解决航道整治、枢

13、纽通航设施及港口建设等方面的技术难题。西部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和经济状况决定了西部养护方法具有特殊性、养护难度大,先进的系统性、规化、预防型养护在西部地区几乎是空白,在高等级公路快速检测、评价和修复技术以及农村公路低造价养护技术方面急需进行深入研究。公路水路交通安全保障。西部公路水路交通系统的安全、可靠运作,必须从政策法规、战略规划、标准规、设计建造、运营管理等诸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需要针对西部地区的特殊条件,系统研究交通基础设施的防灾减灾技术,提高设施的抗灾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在交通安全可靠性评价技术、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技术、交通装备可靠性技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技术、运输装备安全监测与控

14、制技术等方面展开系统研究。 公路水路交通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公路水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一是针对脆弱、敏感的西部生态环境,进一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理念及相关工程技术的研究;二是运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新材料、新工艺,探索节约土地、保护耕地和水资源的有效途径;三是开发节能新技术,加强再生技术研究,降低资源消耗;四是重视人才培养,大力推进西部交通人才队伍建设。公路水路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为适应西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需求,提高西部地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初步形成,在交通信息化方面,需加强交通装备、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的集成,在公众出行服务系统、客货运综合管

15、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开展研究;在运输组织与管理方面,涉及西部都市圈、经济带的定位,运输网络、枢纽及站场的布局,与中部、东部地区以及周边国家的衔接,与其它交通运输方式的协调等重大问题,需要运用先进的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在西部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对公路水路交通网络、枢纽布局、运输组织与管理等多方面开展系统研究,确保西部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紧密结合西部交通发展目标,立足西部地区、面向交通行业,强化科技创新,加强成果推广,注重人才培养。以重大工程为依托,以共性技术为重点,攻克一批制约交通发展的关键技术,推动建设技术、养护技术、运输技术、环保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协调发展,促进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交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基本原则1、需求引导,强化创新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的需求,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为交通发展扩充能力、改善服务和缓解制约提供科技支撑。2、统筹兼顾,重点突破统筹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养护、运输服务、安全保障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科技问题,根据轻重缓急,集中力量突破制约交通建设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与行业急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3、跟踪深化,注重实效继续对已有成果开展系统、深化研究,及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