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68653315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安市社会事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社会发展处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所在地,具有雄厚的工业基础,科技实力强大,文化教育发达,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广泛,是西北地区文化、教育、交通、金融、政治、经济的中心。近年来西安市经济总量持续扩大,经济增长速度加快,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03年,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已达到940.4亿元,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444.2亿元,占47.2,人均GDP 13171元。地方财政收入7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479亿元,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0.6亿元。总体上看,西安的现代化进程与全国基本同步。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在经济

2、快速发展的同时,西安的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及社会福利等各项社会事业,在较低的基础上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但是,西安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协调,“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日显突出。深入分析西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对促进地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更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决策依据是十分必要的。一、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我们运用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从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公益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等四个方面,对西安市目前社会事业总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一)西安城市发展向现代化平稳过渡,差距不容忽视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进程的加快

3、,西安市国内生产总值从1999年到2003年连续5年年增长率超过12%,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但发展是否平衡、协调,我们参照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Inkels)提出的现代化10个标准,列出了西安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现代化水平比较的差距,来说明西安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与一般意义上的现代化在哪些领域还有差距,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作为参考(见下表)。序号指 标单位参照标准2002年全 国西 安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3000102314702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15以下15.45.8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50以上39.160.774大学生占20-24岁人口比重10-1511.8(从业人口中大专以上比例)5成

4、人识字率80以上88.3795.436平均预期寿命岁70以上71.4(注)71.827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比重45以上33.53498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70以上5043.899人口净增长率1以下0.651.1210每万人中有医师人10以上0.160.2(注)1、这现代化的10个标准是英克尔斯6、70年代提出的,这里只作参考2、表中数据系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在以上10项评价指标中,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和“人口净增长率”等三项指标低于参照标准外,其余7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美国社会学家英克尔斯提出的现代化国家标准;但与全国相比,除“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

5、“人口净增长率”这两项指标外,其余8项指标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目前西安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达到参照标准3000美元的一半(西安市1470美元),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还很低。“非农业就业人口比例”(43.89)与西安市市区的人口占全市的71相比之所以偏低,与西安的一些远郊区城市化水平还很低,从事非农业产业就业人数比偏低,从而引致西安市该指标总体水平较低有直接关系。此外,2003年末全市“平均每万人中有医师”0.2人,与10人以上的参照水平也相差甚远。按照世界银行分类标准,人均国民总收入(GNP)745美元为低收入国家,746到2975美元为下中等收入国家;2976到9205美元为上中等收入国

6、家;9206以上为高收入国家。 2002年西安人均生产总值11786元人民币,约合人均国民总收入1470美元左右,故西安市目前仍处于下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总体上看西安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已经前进了一大步,同时在诸如经济总量不大、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等方面还存在着难以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说明在现有条件下增加对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投入、改善经济结构、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口出生率等,是今后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二)消费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人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得到改善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市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总体而言比前几年已有大幅度的增加,生活

7、质量进一步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4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8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3.8和69.3,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其他14个副省级城市,与沈阳、长春、哈尔滨三市比较接近;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805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03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0.1和23.9。从反映居民富裕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看,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在3000美元时,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均在30上下,2003年西安市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8,比全国低2.3个百分点,生活消费结构发生变化,衣食的消费比重

8、在减少,而教育、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化娱乐及旅游等方面的消费增加,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人们生活追求的新目标;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7.6,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与上年相比,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了6.5个百分点,说明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见下图)。再从住房情况看,目前农村居民人均居住面积33.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2.06平方米,城镇距2006年西安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住房目标17平方米,还差5平方米。这也说明今后一段时期,住房条件将是人们改善生活质量的主选内容。(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益服务不断改善1、教育方面。近年来西安市实施高标准义务教育,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

9、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整体水平提高。2000年,西安市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为99.9和98.5,成人识字率为95.43%。从毕业情况看,2003年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1.7万人;普通高教毕业生6.5万人。社会力量办学蓬勃发展,全市拥有民办其他高等教育机构25所,民办普通中小学87所,民办职业学校31所。2002年,全市教育事业费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13.5,成为社会事业类总费用支出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一项。2002年,每千人中有的高校在校学生(含研究生)46.82人,仅次于南京(61.7人)和武汉(55.83),位居全国第三。根据斯特鲁米林“劳动简化法模型”,运用19

10、822000年统计资料计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1990年的28.58提高到目前的40.38(见第四部分)。 2、文化事业方面。由于加大了投入力度,广播电视覆盖网不断完善和扩大,文化出版市场管理和文物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文化、广电等企事业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全市有文艺表演团体22个,群众艺术馆2个、文化馆13个、文化站181个,公共图书馆14个,出版社15家,公开出版报纸33种。3、卫生事业方面。全面实施区域卫生规划,推进城乡联动的社区卫生服务,健全了卫生监督和疾病控制体系。农村社区合作医疗覆盖面达65.6。2003年年末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785个,其中医院、卫生院474个。专业卫生

11、技术人员4.1万人,其中职业医师1.5万人;卫生机构床位3.3万张。2002年全市每千人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4.8张,仅次于北京的6.46张、广州的5.33张和沈阳的4.86张,而与上海并列第四位,成为医疗条件最好的全国五大城市之一。2002年,平均期望寿命71.82岁(男69.86岁,女74.13岁),其中,女性平均期望寿命已非常接近7475岁的市区域卫生规划目标。婴儿死亡率7.89,已经实现市区域卫生规划低于16的目标。4、广播电视事业。近年来西安市的广播电视事业也快速发展,全市现有十三个区县中,有八个区县设立了调频广播电台,共有市级广播频率三个、无线电视频道两个及有线电视频道4个,70

12、多万户已加入有线电视网;区县广播电视台7座,电视差转台27座,卫星地面接收站1000多座,广播和电视的覆盖率分别达到98.85和96.56。2002年,市级广播电视创收1.53亿元,固定资产4.2亿元。(四)就业、社会保障及社会福利业近年来,西安市就业局势基本保持稳定,市场导向就业的机制开始形成。从19992003的四年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8.4万人左右,城市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的水平。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等保险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保障水平比前几年有进一步的提高。 全市参加养老保险的单位11500户,参保人员95.7万人,共收缴基本养老金17.5亿元,拨付23.5亿

13、元。对全市35.2万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金发放实行了与用人单位脱钩的社会化发放,发放率保持在100。全市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11577户,参保人数127.1万人。全市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8亿元,支出8569.5万元。全市已有4.6万名下岗失业人员领到了“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1万人。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市参加医疗保险单位4300户,参保职工123.4万人。二、西安市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多年来社会事业发展欠帐太多,造成经济、社会“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矛盾日显突出在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同时,西安市与全国绝大部分省区一样,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一条腿长,一条腿短

14、”的矛盾日显突出。为了深入分析西安市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引入“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这一集中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代行指标。(文教体卫增加值包括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等行业增加值. 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是指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于目前我国有关社会发展的评价体系尚处于改善阶段,还不存在对社会发展的详细分类和系统统计,而“文教体卫”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显然是影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越大,说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随着经济

15、社会的发展,“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将不断上升。)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等最新完成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社会评价指标,全国文教体卫增加值比重将从2000年的3.6上升到2020年的10发展目标,用现有资料计算,虽然近年来西安市文教体卫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1998年6.3上升到2002年的8.5,呈逐年上升的良好趋势,已经接近2020年10的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评价目标。但是,无论从社会事业发展的绝对水平,还是从相对速度看,西安市经济水平高于社会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快于社会增长速度的现实,却是我们必须正视且不容回避的一道难题!统计资料表明,1999年2002年西安市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年均增长20.44,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8.6个百分点,但从增长百分之一绝对值指标看,如果以2002年为基准, 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经济总量增加8.24亿元,人均增加118元;而人均文教体卫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则只有0.7亿元的绝对增加量,按人口分摊的绝对量则更小,仅仅相当于人均全年增加9.98元,还不到10元。换言之,经济总量增长一个百分点的产值相当于文教体卫增加量的11.8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