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

上传人:ji****81 文档编号:468637335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PTX 页数:29 大小:14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智创新变革未来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1.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概述1.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建设1.信息技术设备与软件国产化1.网络安全体系自主可控1.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1.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1.体系认证与可信评估1.政策环境与产业发展Contents Page目录页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概述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概述信息基础设施的概念和重要性:1.信息基础设施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包括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提供信息存储、传输和处理服务。2.信息基础设施的自主可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避免受制于外部力量,确

2、保信息主权。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面临的挑战:1.技术依赖:我国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尚未完全自主可控,受制于国外供应商,存在信息安全风险。2.生态割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形成一个个独立的生态系统,难以实现协同互通。3.安全威胁: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威胁持续升级,对信息基础设施的稳定和安全构成严重挑战。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概述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建设的目标:1.核心技术突破:自主研发和掌握信息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芯片等,摆脱技术依赖。2.产业链完善:培育和完善自主可控信息基础设施产业链,形成从芯片制造到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全产业体系。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

3、建设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建设软件定义网络(SDN)1.网络抽象和可编程:SDN将网络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分离,允许网络管理员通过软件编程配置和管理网络设备,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2.集中化控制:SDN提供集中化的网络管理,使管理员可以从单一界面查看和控制整个网络,简化网络管理并提高效率。3.开放标准和接口:SDN采用开放标准和接口,促进不同供应商设备的互操作性,允许企业灵活选择和集成最佳的网络组件。网络虚拟化(NV)1.虚拟网络隔离:NV将物理网络资源划分为多个虚拟网络,每个虚拟网络都拥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安全性策略,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控性。2.

4、资源动态分配:NV允许管理员根据需要灵活地分配和重新分配网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并满足不同业务需求。3.简化网络管理:通过将网络资源虚拟化,NV简化了网络管理,使管理员可以轻松配置和监控虚拟网络,降低管理复杂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建设软件定义存储(SDS)1.存储资源池化:SDS将物理存储设备聚合为一个虚拟存储池,使管理员可以集中管理和分配存储资源,提高存储利用率。2.自动化管理:SDS提供自动化管理功能,例如自动故障检测、自我修复和性能优化,简化存储管理并降低运营成本。3.与云平台集成:SDS与主流云平台集成,支持将存储资源作为服务提供,满足云计算环境下的存储需求。云原生安全(CNS)1.云

5、原生设计:CNS采用云原生原则设计,例如不可变基础设施、微服务和持续集成,增强云环境的安全性。2.自动化防护:CNS提供自动化安全防护功能,例如动态扫描、入侵检测和自动修复,实时监控和应对安全威胁。3.持续集成和交付:CNS与持续集成和交付(CI/CD)流程集成,确保安全措施快速部署和更新,保持云环境的安全性和合规性。关键技术与核心能力建设零信任模型1.最小权限原则:零信任模型遵循最小权限原则,只有经过验证才能授予访问权限,减少攻击面。2.持续身份验证:零信任模型要求持续的身份验证,定期检查用户和设备的合法性,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3.微分段和访问控制:零信任模型将网络划分为微分段,并应用细粒度

6、的访问控制策略,限制攻击者的活动范围。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和响应(SOC)1.实时网络监控:SOC提供实时网络监控和分析,检测安全事件、威胁和异常行为,及时预警可能的安全威胁。2.自动化响应:SOC集成自动化响应机制,在检测到威胁时采取快速响应措施,例如阻断恶意流量、隔离受感染系统或启动修复流程。3.威胁情报共享:SOC与威胁情报共享平台集成,获取最新安全威胁信息,增强检测和响应能力。信息技术设备与软件国产化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信息技术设备与软件国产化信息技术设备国产化:1.核心设备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从国产化替代到自主创新,重点突破CPU、服务器、存储、通信设备等关键领

7、域的技术瓶颈,提升国産设备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2.产业链配套完善:建立健全国产信息技术产业链,从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形成完善的产业生态,降低国产设备采购和维护成本,增强供应链韧性。3.关键技术攻坚:加大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基础软件国产化的支持力度,突破核心技术壁垒,实现关键软件与国产设备的协同适配,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信息技术软件国产化:1.软件生态构建:支持开源软件生态建设,培育国产软件开发和应用,形成多元化的国产软件生态圈,打破国外软件的垄断地位。2.应用软件国产替代:重点推进办公软件、行业应用软件、工业软件等应用领域的国产替代,提升国产软件的成熟度和竞争力,满足

8、不同行业和场景的需求。网络安全体系自主可控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网络安全体系自主可控通信安全自主可控1.国产化加密算法:自主研发和应用国产密码算法,如SM2、SM4,确保通信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2.核心网络设备国产化的关键技术:攻克关键技术,包括核心交换路由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核心网络设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垄断。3.安全可控的通信网络:建立自研的安全可控的通信网络,实现关键数据的安全传输和应用,保障敏感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入侵检测与防御体系自主可控1.自主入侵检测技术:发展基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自主入侵检测技术,提高入侵检

9、测的准确度和及时性。2.国产化入侵防御系统(IPS):研发和部署国产化的入侵防御系统,具备自主检测、分析和响应入侵的能力,有效抵御网络攻击。3.可控的入侵检测与防御平台:建立自主可控的入侵检测与防御平台,实现安全事件的实时监测、预警和响应,维护网络安全稳定。网络安全体系自主可控网络空间测绘与信息收集体系自主可控1.国产化的网络扫描和探测技术:自主研发国产化的网络扫描和探测技术,实现网络空间的全面探测和资产发现。2.网络空间态势感知:构建全面的网络空间态势感知平台,实时监控和分析网络空间中的威胁和漏洞,实现安全态势的可视化和主动预警。3.自主可控的信息收集系统:建立自主可控的信息收集系统,收集和

10、分析各类网络安全信息,为网络安全决策提供数据支撑。网络威胁情报体系自主可控1.国产化的威胁建模与分析技术:自主研发国产化的威胁建模与分析技术,识别和分析网络空间中的威胁,为安全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2.开放共享的威胁情报平台:建立开放共享的威胁情报平台,汇聚和共享来自各个渠道的威胁情报,及时预警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3.自主可控的网络威胁情报服务:提供自主可控的网络威胁情报服务,为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及时准确的网络安全威胁信息。网络安全体系自主可控应急响应体系自主可控1.自主可控的应急响应平台:建立自主可控的应急响应平台,协调和指挥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实现快速响应和有效处置。2.专业化应急响

11、应团队:组建专业化的应急响应团队,具备丰富的安全事件处置经验和技术手段,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性和有效性。3.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明确各级责任和处置流程,提升网络安全事件处置的组织性和协调性。安全管理体系自主可控1.国产化的安全管理平台:研发和部署国产化的安全管理平台,提供集中的安全事件监控、预警和审计功能,实现对网络安全事件的有效管理。2.自主可控的安全认证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的安全认证体系,对安全产品和服务进行统一的认证和检测,保障安全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3.安全运营和维护能力建设:加强安全运营和维护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安全运维制度和流程,提高网络安全事件的响应和处置能力。数据

12、安全与隐私保护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1.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明确数据分级分类、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安全策略,保障数据完整性、机密性和可用性。2.采用先进的数据安全技术,如数据加密、脱敏、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手段,有效抵御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风险。3.提升数据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培养从业人员的数据安全素养,防范人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安全隐患。隐私保护1.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对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存储、传输、处理等环节进行合规管理,保障个人信息合法权益。2.采用隐私增强技术,如匿名处理、差分隐私、联邦学习等手段,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实现

13、数据共享和利用。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主题一:信息安全合规建设1.确立信息安全合规框架:制定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合规。2.开展安全合规评估: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合规评估,验证信息基础设施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发现合规差距并制定整改措施。3.实施合规技术手段:采用加密、身份认证、安全日志审计等技术手段,保障信息系统和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的有效性。主题二:网络安全合规建设1.部署网络安全防御体系:部署网络安全网关、入侵检

14、测系统、安全信息和事件管理系统等网络安全产品,建立多层次、纵深防御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防止和抵御网络安全威胁。2.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网络安全事件响应计划、网络安全审计制度等,规范网络管理和使用行为,确保网络安全合规建设的规范性。3.加強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培养网络安全专业技术人员,提升网络安全防护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合规建设的持续性和有效性。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主题三:数据安全合规建设1.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数据访问控制制度、数据备份和恢复制度等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数据安全合规建设的制度化。2.实施数据安全技术措施:采用

15、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审计等数据安全技术手段,保护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或破坏。3.提升数据安全意识:开展数据安全意识培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使用者的数据安全意识,加强数据安全合规建设的宣传和教育。主题四:云计算合规建设1.采用云安全认证标准:采用ISO27001、云安全联盟(CSA)云控制矩阵(CCM)等云安全认证标准,指导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开展云安全合规建设。2.加強云安全监管:建立云安全监管体系,制定云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云安全合规建设监管,保障云计算服务的安全和可控性。3.落实云安全责任分担:明确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用户的云安全责任分担,促进云安全

16、合规建设的多方协同,确保信息基础设施云计算环境的安全性。信息基础设施合规建设主题五:物联网合规建设1.建立物联网安全认证和测评体系:制定物联网安全认证和测评标准,引导物联网设备和系统供应商开展安全合规认证,提升物联网产品的安全性。2.加強物联网安全监管:建立物联网安全监管体系,制定物联网安全监管制度,加强对物联网设备和系统供应商的物联网安全合规建设监管。3.促进物联网安全技术创新:鼓励物联网安全技术创新,推动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增强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性。主题六:大数据合规建设1.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大数据安全技术规范、大数据安全审计制度等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大数据安全合规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性。2.实施大数据安全技术措施:采用数据加密、数据脱敏、数据审计等大数据安全技术手段,保护大数据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泄露或破坏。体系认证与可信评估信息基信息基础设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施自主可控体系体系认证与可信评估体系认证与可信评估1.体系认证:旨在通过独立第三方机构对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体系进行评估,验证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提升体系的公信力和可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信息产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