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饮食习俗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8637307 上传时间:2023-08-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暑饮食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大暑饮食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大暑饮食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大暑饮食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暑饮食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暑饮食习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暑饮食习俗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也是农作物生长最快,各地旱、涝、风灾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等农业活动较为繁重的时节。民间有饮伏茶,晒伏姜,烧伏香等习俗。大暑节气的民俗关键表现在吃的方面,这一时节的民间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个是吃凉性食物消暑。如粤东南地域就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而中国的台湾地域则有在大暑吃凤梨的习俗,因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而且有败火的作用。和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大家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如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个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

2、不需医生开药方”。:广东大暑吃“仙草”广东很多地方在大暑时节有“吃仙草”的习俗。仙草又名凉粉草、仙人草,唇形科仙草属草本植物,是主要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因为其神奇的消暑功效,被誉为“仙草”。茎叶晒干后能够做成烧仙草,广东一带叫凉粉,是一个消暑的甜品。烧仙草本身也可入药。民谚: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烧仙草是台湾着名的小吃之一,有冷、热两种吃法。烧仙草的外观和口味均类似粤港澳地域流行的另一个小吃龟苓膏,也一样含有清热解毒的功效。但这款食品孕妇忌吃。:浙江地域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域,尤其是台州好多渔村全部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

3、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演出。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根据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百分比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吨,船内载多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番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输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随即,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大家五谷丰登,生活安康。台州椒江人还有大暑节气吃姜汁调蛋的风俗,姜汁能去除体内湿气,姜汁调蛋“补人”,也有老年人喜爱吃鸡粥,谓能补阳。福建莆田吃荔枝“过大暑”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和米糟的习俗,

4、叫做“过大暑”。荔枝含有葡萄糖和多个维生素,富有营养价值,因此吃鲜荔枝能够滋补身体。先将鲜荔枝浸于冷井水之中,大暑时刻一到便取出品尝。这一时刻吃荔枝,最惬意、最滋补。于是,有些人说大暑吃荔枝,其营养价值和吃人参一样高。温汤羊肉是莆田独特的风味小吃和高级菜肴之一。把羊宰后,去毛卸脏,整只放进滚汤的锅里翻烫,捞起放入大陶缸中,再把锅内的滚汤注入,泡浸一定时间后取出上市。吃时,把羊肉切成片片,肉肥脆嫩,味鲜可口。米糟是将米饭拌和白米曲让它发酵,透熟成糟;到大暑那天,把它划成一块块,加些红糖煮食。说的是能够“大补元气”。在大暑到来那天,亲友之间,常以荔枝、羊肉为互赠的礼品。鲁南地域“喝暑羊”山东南部地

5、域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在XX市,不少市民大暑这天到当地的羊肉汤馆“喝暑羊”。枣庄吃伏羊的习惯,和当地的农事、气候相关。枣庄是有名的麦产区。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该休息休息,享受享受。农村有什么好吃的?也就是吃个新麦馍馍。狠狠心,杀只羊,不舍得自己吃,把嫁出去的闺女接回来,带着外甥狗子,回娘家,吃新麦馍馍,喝羊肉汤。你家闺女接回来了,我家也不能拉后,也蒸新面馍馍,也杀只羊,也把闺女接回来,吃伏羊。于是便成了一方民俗。营养学家对此进行过深入研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定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台湾大暑吃凤梨大暑期间,中国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因此也被用来作为请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另外,大暑前后就是农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於农历六月十五日是整年的二分之一,因此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和甜蜜。民俗教授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表现了大家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情感,也给中国丰富多彩的民间习俗增添了一抹独特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