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6863042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加一个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1、“媒介即讯息”人们往往认为媒介是讯息的载体。传播学者在研究传播主要苏中 也将大众传播媒介和媒介讯息区分开来。但是麦氏却对传播学领域的 这种传统上的区分不以为然。他对“内容”这一概念做了标新立异的 解释。从功能和效果这两个方面阐释了“媒介即讯息”的论点。首先从媒介技术的功能作用的角度理解“内容”,出语惊人的提出 任何媒介的“内容”总是另一媒介。“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正如文字 是印刷的内容一样。而印刷则是电报的内容。如果有人问,言语的内 容是什么?那么就有必要回答说,他是思想的实际过程,这本省就是 非语言的。”对于那些关注媒介具体被用于传播何种节目等通常意义 上的媒介内容

2、的研究,麦氏曾颇为轻蔑的写道:“我们对所有媒介的 官场反映,极重要的是他们如何被使用得这样一种反映,是技术文盲 的一种麻木态度,因为一种媒介的内容就像是窃贼所拿的多汁的肉 片,旨在分散看门狗的注意力,媒介效力之强是因为它被赋予另一种 媒介作为其内容。电影的内容是一部小说或者一部戏剧。电影形式的 效果与他的节目内容无关,文字和印刷的内容是言语,但读者全然意 识不到印刷或言语。”此外,麦氏还从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效果的角度理解“内容”。 认为一种新的媒介一旦出现,无论它传递什么样的内容,这种媒介本 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种变化,这就是他的内容,就是它带给人类社会 的讯息。在麦氏看来,媒介带给人类社会的

3、信息,在一个方面表现为 媒介“在人类事务中引入的规模或速率或形式(pattern)的变化。” 他是一个泛媒介论者,他论著中的“媒介”一词,概念比其他传播学 者使用的媒介概念宽泛得多。在他的笔下,各种技术性的工具、发明, 如电灯、车轮、铁路、飞机等都是媒介。他以铁路、飞机为例论证说: “铁路并未给人类社会引入流动或交通运输或公路,但却是人类先前 的功能加速,并扩大了其规模,开创了全新类型的城市和新型的工作 与休闲。这一切的发生,不管铁路是在热带环境中还是在北部环境中 运转都一般无异,且与铁路媒介所运货物或所含之物无关。而飞机通 过加快交通运输的速率,倾向于使铁路形式基础上的城市、政治和交 往解体

4、,这也与飞机被用于干什么无关/在麦克卢汉的笔下,梅杰技术对人的知觉、对人的各种感觉之间 的比例的影响,也是他带给人类社会的重要讯息。麦氏强调,研究媒 介技术影响人类知觉过程的方式,构成传播学研究面临的最重要的理 论问题。“技术的影响并不时产生于意见和观念的层次上,而是体现 在它稍稍地、毫无抗拒地改变感觉比例或知觉型式。严肃的艺术家是 唯一能够不受损害地面对技术的人士,因为艺术家是意识到知觉中的 变化的专家。”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技术的力量在于它把各种 感官功能分离。在部落化时期,人们的各种感官功能是平衡对称的, 而当任何一种感官功能以技术的形式实现时,就会出现各感觉之间的 比例变化。麦氏在

5、戈滕堡群英:印刷文人的诞生一书中写道:“那 些经历新技术(不管它是文字还是无线电)的首次出现的人们,反应 最为显著。因为有眼或耳的技术扩展而立即建立起来的各种感觉之间 的新比例,给人们带来一个惊异的新世界。新世界引起强烈的新的感 觉比例稳定,或是在所有的感觉之间相互作用的新类型。但是当整 个社会将感觉的新习惯吸收进它的工作和交往的领域时,最初的震动 也就消散了。然而真正的革命就在后来的漫长阶段中,这时期所有个 人和社会都为适应新技术建立起来的新感觉模式进行调整。”麦氏 这段有关媒介技术对感觉的影响的论述中,包含了他的另一重要观 点: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下面我们将对比展开讨论。2、“媒介是人体的延

6、伸”麦克卢汉在涉足传播研究之前曾是文学批评家,他的这一学术背 景似乎在其传播学论著的写作风格上留下了烙印。他往往以比喻的方 式提出其观点。它把媒介技术比作人体或人类感官的延伸,并提出了 “感官的平衡”的概念。他指出,使用不同的传播技术会影响人类感 觉的组织。例如,文字与印刷媒介是视觉器官眼睛的延伸,广播是听 觉器官耳朵的延伸,麦克卢汉强调电视是全身感觉器官的延伸。麦氏根据人类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手段的演变,把人类 社会分为三个主要时期:口头传播时期、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以及电子 传播时期。在每个时期里,人类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思维的方式 都有其自己的特点。与此照应的是部落文化、脱离部落文化

7、和重归部 落文化。他认为,在口语传播中,人的五官可以同时受到刺激,处于 和谐状态。在口语传播时期的部落文化中存在着感官的平衡。此外, 生活在口语文化中的人们只能通过与他人交往、通过社区活动来获取 知识。他声称,文字和印刷媒介的兴起和发展冲破了部落文化中的感 官平衡,使视觉功能凌驾于其他感官功能之上,并使人们疏远视觉以 外的其他感觉;而且,由于阅读基本上是个人行为,文字印刷传媒允 许个人脱离他人、脱离社区,在社区活动以外个人沉思冥想,因而, 在文字印刷传播时期,人们养成了单独阅读和思考的习惯,这促成了 行为与思考方式的个人化发展。他把这称为人类社会“脱离部落文化” 阶段。他还认为,由于印刷媒介是

8、通过抽象的、一行一行印在纸上的 语言符号,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的,此类媒介迫使人们用一种线性的、 因果关系的理性思维方式,来“组织视觉经验”,抽象化的思维由此 得到了发展,但这却使人们不能立体地、复合地认识和思考。他还把 分门别类的专业化倾向通印刷技术及机械技术联系在一起。他还提 出,印刷的发展促使方言规范化,扩大传播的空间,培养人们对抽象 民族的忠诚(与部落文化中人们对与之生活在一起的,其音容笑貌听 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的人的忠诚相对),促成了民族国家取代城邦。麦克卢汉把电子媒介比作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她的成熟 的媒介理论,形成于电视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60年代,因此,他对 电视尤其重视。

9、他把电视称为“触觉”(指各种感觉的总和)媒介, 这又是一种不同于一般说法的标新立异的提法。但从电视是对现实的 逼真再现的角度来说,认为接触电视对感官的刺激与现实中五官并用 的情况相类似,却也不无道理。麦氏认为电子感官使人们重新体验部 落文化中村庄式的接触交往,接触电视需要人们积极的感觉上的参 与,这种参与是有接触感觉的,因而电视称为人类社会脱离部落文化 以来长期失落的“感觉总体”和“感官平衡”重新恢复的工具。此外, 电子传媒打破了旧的时空概念,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 整个世界紧缩成了“地球村”,从这两个方面来说,电子传媒,尤其 是电视,是人类社会在高级阶段上又重归部落文化。文学批评家

10、出身的麦克卢汉频频使用“心理分析”一词,并对弗 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颇为推崇。他引用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神话来说 明新的媒介导致的“麻木”和“麻醉”状态:“年轻的那喀索斯误将 自己在水中的倒影当作另一个人。这种通过镜子的自我延伸使他的感 觉麻木,直到他成为他自己的延伸了的或复制的形象的伺服机构。回 声女神Echo试图以她自己的话语的支离破碎的片段来赢得他的爱 情,但却徒劳无功。他麻木了,他以适应自己的自我延伸,并已变成 一个封闭的系统。”他根据一些医学家的研究,认为人的所有自我延 伸都是为维持平衡而做的努力,并认为“那喀索斯的麻木”起到解除 中枢神经系统的压力的自我保护作用。在麦氏看来,“根据哪种

11、感官 得到了技术上的延伸或自动截肢,其他感官中对封闭或平衡 的追求是破可预言的。任何发明或技术都是我们身体的延伸或自 我截肢,而这样的延伸也要求身体的其他器官与延伸部分建立新的比 例或新的平衡。例如,人们无法拒绝遵守由电视形象引起的新的感官 比例或感官封闭。剪刀、使用或察觉以技术形式表现的我们 自身的延伸必然就是接受他们。收听广播或阅读印刷品是把我们自身 的这些延伸接纳近我们的自身系统,并经历由此自然产生的知觉的封闭或置换。正是这种对于每天使用中的我们自己的技术的持续 不断的接受,把我们置于那喀索斯的角色,即对于我们自己的这些形 象产生潜意识和麻木的状态。通过持续不断地接受技术,我们作为伺 服

12、机构和它们发生联系。”20世纪60年代,电脑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多媒体 技术,虚拟技术等传播新技术尚未出现,因此麦克卢汉笔下的新媒介 以电视为代表,但麦氏在其富有想象力的预言中并非丝毫没有涉及电 视后的媒介发展。他认为媒介对人体的延伸有三个阶段,“在机械化 时代,我们实现了自身在空间中的延伸。如今,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 的电子技术的发展之后,我们已在全球范围延伸了我们的中枢神经系 统,在我们的星球范围取消了时空。目前我们正在很快地接近人体的 延伸的最后阶段一一意识的技术模拟阶段,在这个阶段,知识的创造 性过程将被集体地、共同地延伸至整个人类社会,如同我们已通过各 种媒介延伸了我们的感官

13、和神经一样。”尽管当时麦克卢汉尚不可能 对后来将迅速崛起的互动型媒介作出清楚的描述,但是他还是扮演了 预言家的角色,虽不无模糊但却大胆地对信息传播新技术革命将使知 识、信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资源的趋势,作出了预言。他在理 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中写道:“在电子技术下,人类的全部事物变 成学习和掌握知识。从我们依然当作经济(希腊语成家庭为经济) 的方面来看,这意味着所有形式的职业变成有偿学习,所有形式 的财富都来自信息的流动。发现职业或工作可能被证明是难题,而发 现财富反倒轻而易举。”他还说,“时间()和空间()在瞬 时信息时代双双都化为乌有。在瞬时信息时代人类结束了其分门别类 的专业化工作并承担

14、其收集信息的角色。今天,收集信息重新占据包 罗万象的文化概念,完完全全如同原始的食物采集者在同整个环 境完全平衡的状态下工作一样。我们在这一新的游牧和无工作世 界中的追求目标,就是知识和对于生活及社会的创造性过程的洞察。” 这些可以说正是人类目前正在步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轮廓性的勾画。 麦克卢汉的预言能力,不能不令人赞叹。1、贡献一:开创新的研究传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麦、英两氏的理论把媒介技术置于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大背景中进 行考察,强调媒介技术本身(而不是媒介内容)的作用,在传播学研 究中开创了以媒介技术为焦点的新的研究传统。翻开传播学的发展 史,以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内容对受众的影响为中心的研究

15、传统,在 传播学领域堪称根深蒂固。不论是传播学形成初期四大先驱的研究, 还是被称为美国大众传播研究中的里程碑的几项大型的重要研究,基 本上都是围绕着媒介传递的各种信息内容展开的。拉斯维尔(Harold Lasswell)是内容分析法的倡导者;霍夫兰(Carl Hovland)最著名 的研究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制作的军教宣传片的劝 服效果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由霍夫兰率领的课题组采用了一系列实 验方法,通过变换对军教宣传片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对劝服传播中的 一系列变量(可变因素)进行了测量和分析;拉扎斯菲尔德(Paul Lazarsfeld)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同事对20世纪40年代

16、美国 两次总统竞选运动中媒介效果的研究,关注的是总统竞选运动中媒介 传递的有关信息对人们投票意向的影响;卢因(Kurt Lewin又译作 “勒温”)对传播过程中的“把关人”(“守门人”)和“把关行为”“守 门行为”)的研究,集中探索传播过程中的信息筛选和过滤现象 在许多重大的传播学研究中,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都占据着重要的位 置。而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研究,却一反以媒介传递的信息内容 为中心的研究传统,强调媒介技术本身对整个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 从而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传统,即以媒介技术为焦点,以媒介技术史 为主线把文明发展史串起来的研究传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令人耳目 一新的创举。这种创举不但在当时意义重大,即便在21世纪的今天, 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而对着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的滚滚浪潮,面 对着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 我们更能体会到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之洞察深远。同时,应尼斯和麦克卢汉也开拓了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