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861463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习题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 八p高考生物习题精选教材实验和实验设计与分析Ap1 1 1.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 A 、 B、 C、 D 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 CO 2 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 135 s ,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 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 67.5 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50 。B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 组:先光照后黑暗,光

2、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 组(对照组) :光照时间为135 s ;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 100 。回答下列问题:(1) 单位光照时间内, C 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 、 B、 C 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 2 的同化量。2.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用纸层析法分

3、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B. 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密封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C. 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D. 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3. 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 标号 实验名称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镜检 1 :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镜检2 :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

4、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晰可见 A. 实验 B.实验 C. 实验 D.实验 4.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色素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可导致滤纸条上色素带重叠B. 低温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可能导致难以观察到染色体加倍的细胞C.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装片时,需保持细胞活性以便观察有丝分裂过程D. 将洋葱表皮放入 0.3 g/mL 蔗糖溶液中,水分交换平衡后制成装片观察质壁分离过程5. 为达到实

5、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 A.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B. 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最适温度 C. 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D.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6.下列关于实验现象与结果的分析Ap ,错误的是(多选)()A.组织切片上滴加苏丹田染液,显微观察有橘黄色颗粒说明有脂肪B. 组织样液中滴加斐林试剂,不产生砖红色沉淀说明没有还原糖C. 洋葱表皮细胞滴加蔗糖溶液后,发生质壁分离说明细胞有活性D.PCR 产物中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目的 DNA 产生 7.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

6、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B.用健那绿和叱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8. 为了探究治疗机体对某种药物依赖的有效途径,我国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1) 将大鼠置于自身给药箱中 ( 如图 ) 。当大鼠按压非给药杆时指示灯不亮,药泵不给药;按压给药杆时指示灯亮,药泵通过静脉导管向大鼠注射一定量药物。灯亮时,光刺激大鼠视网膜,引起视神经细胞产生,传至末梢,释放,作用于突触上的受体。信息传至视中枢,产生视觉。多次重复训练后,大量在光信号与给药之间建立联系。当单位时间内大鼠按压给药

7、杆的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被视为对该药物形成依赖。以下将这种大鼠简称D 鼠。(2) 研究发现, D 鼠相关脑内酶A 含量和活性均明显升高。为探讨酶A 活性对药物依赖的影响,在两组D 鼠相关脑内区注射酶A 活性抑制剂或生理盐水后,再分别放入自身给药箱,记录单位时间内两组D 鼠与对照组 相比, 若抑制剂组的 D 鼠_, 则表明抑制酶A 的活性可以降低D 鼠对药物的依赖。(3)研究者设计了一种能与编码酶 A的mRNA互补结合的,含22个核甘酸 的RNA,它能进入细胞,促进编码酶 A的mRNA降解。将这种小RNA用溶剂M 溶解后,注射到 D 鼠相关脑区,引起酶A 含量明显下降, D 鼠对药物的依赖降

8、低。进行本实验时要同时进行一个对照处理,将一小段RNA 用(填“生理盐水”或“蒸馏水”或“溶剂M” ) 溶解,注射到 D 鼠的相关脑区,这段小 RNA的最佳设计为:与实验组使用的小 RNA 相比,其核苷酸的 (多选,只填序号) a. 种类相同 b. 种类不同 c. 数目相同 d. 数目不同 e. 序列完全相同 f. 序列完全不同 若 此 对 照 组 D 鼠 相 关 脑 区 内 酶 A 含 量 无 明 显 变 化,则可以证明等因素对实验组结果无影响。9. 进食可刺激胃腺细胞分泌胃液,胃液中含有胃酸及胃蛋白酶,有利于消化。(1) 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 免疫;胃蛋白酶仅对食物中的

9、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性。(2) 哺乳动物进食时,食物尚未进入胃内就可引起胃液分泌,称为头期胃液分泌。该过程受神经调节和神经 - 体液调节的共同调控,如图所示。胃泌素通过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0(1) 为探究两种调节机制对头期胃液分泌的影响,有人用同一只狗连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4 h 胃液分泌量1 假饲 2 切除胃窦,再假饲 3 假饲,并注射一定量的胃泌素 ( 控制胃泌素的注射剂量,使胃液分泌量与步骤 1 相当 ) 4 只注射与步骤 3 相同剂量的胃泌素

10、,但不假饲 ( 假饲是让狗吃肉,但吞下的肉从食道上的人工瘘口掉出,不进入胃;“”数量表示胃液分泌量多少)步骤2中胃液的分泌是调节的结果。步骤3的目的是步骤 4 是为了确定在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 (大于 /小于 / 等 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参考答案 1 解析: (1)C 组只用了 D 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 组的 94 ,说明 C 组黑暗条件下进行了部分光合作用,暗反应消耗了 ATP 和 H ,为下一次的光照时间内光反应提供了充足的原料ADP、 Pi 和NADP

11、等,所以 C 组单位光照时间内,合成有机物的量较高。光合产物生成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2)A、 B、 C 三组实验中光照时间之和均为 67.5 s ,但是处理方法不同,结果也不一样,并且是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越高,光合作用产物相对量越高,可知光照时产生的 ATP 和 H 在光照时没有用完,可以在黑暗中继续利用,还原C 3 化合物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及C 5 化合物, C 5 化合物继续与CO 2 结合,因此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 2 的同化量。答案: (1) 高于 C 组只用了 D 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 D 组的 94 光照 叶绿体基质(2) 单位时间内光照和黑

12、暗交替频率ATP 和H 2 B 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则色素分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A 正确;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密封会导致其死亡,不能产生醋酸, B 错误;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C 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应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D 正确。 3 A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整体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呈紫色,不同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A 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

13、种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 B 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高度分化,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呈正方形,染色体经龙胆紫染色后呈紫色,形态清晰,但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呈紫色, C 错误;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清晰的形态且酵母菌无大液泡, D 错误。 4 B 色素分离时,若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不能分离出各色素带, A 错误;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若诱导大蒜根尖时间过短,染色体数目可能并未加倍, B 正确;用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装片时,细胞在解离时已死亡,不可能再继续分裂进程了, C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时,先制作装片,再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状况, D

14、 错误。 5 A 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先加NaOH溶液1 mL,振荡均匀后,滴加34滴CuSO 4溶液,振荡后观察颜色变化, A 正确;“测定胃蛋白酶分解蛋白质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自变量为温度,酸碱度是无关变量,应该保持相同且最适宜,胃蛋白酶的最适 pH 为 2 左右, B 错误;“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的实验中必须是溶解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C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细胞必须保持活性,碱性环境会破坏细胞活性, D 错误。 6 BD A 项对,组织切片中如果含有脂肪,滴加苏丹田染液,显微观察会发现橘黄色颗粒;B 项错,斐林试剂的使用需水浴加

15、热; C 项对,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说明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有活性;D项错,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但不一定是目的DNA。 7 A 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 A 正确;健那绿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 B 错误;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进行分离的方法,而不是提取色素的方法,C错误;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 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 D 错误。 8 解析: (1) 当神经细胞受到外 界刺激,会产生兴奋,在细胞内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当达到与下一个神经 元细胞的连接处( 突触小体 ) ,会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从而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的兴奋或者抑制。 (2) 通过对题干材料的分 析” 得知:小鼠对药物的依赖指标是给药的次数或用量,而对其给药又是通过 其按压给药杆的次数来决定的,所以其对药物越是依赖则小鼠按压给药杆的次数则 越多。若抑制剂组的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