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8612672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分析 应用心理学专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言III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1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状分析1(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1(二)缺乏深入的思考1(三)缺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业技能1(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德育化倾向1二、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概况1(一)原则1(二)内容2(三)特征2三、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活动的意义4四、探索性的实施班级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一)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5注 释6参考文献7致 谢8摘 要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当代社会较为普遍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心理教育活动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教育部着重指出要通过多种不

2、同的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这些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他们的人格,增强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所以说我们要把心理教育重视起来,把这一项目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把心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才可以更好的发展下一代。关键词: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Abstract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lass activity is contemporary social popular a kind of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mode, can play a large role

3、,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has caused extensive attention.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to through a variety of different paper mainly points out the methods to different ages in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and guidance, to help these stud

4、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improve their personality, enhance their capability of bearing frustrations and adapt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bility. So we want to put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eriously rise, the project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an the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into

5、practice, can better development the next generation.Key words class;Clas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ctivities引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受教育者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活动。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心理教育的独特意义在于它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理基础,用其获得更全面的文化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以及可以全面的培养个人素质等等。所以说心理状况发展影响和制约着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素质的发展。中小学生是他们一生

6、中最关键时期,所以说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他们个人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经过调查,我国约有1/5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同的心理问题,比如说厌学情绪、看到学习就会不由自主的焦虑、在学习方面产生的攻击心理、遇到挫折就会退缩、贪玩耐挫力差等。这些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给学校正常的教育工作带来很大的的困扰,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在这过程中班级作为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却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在班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现状分析学校在全面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重要的载体。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虽

7、然经过各方面的努力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仍然发展的不成熟,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我国一直实行着应试教育这一模式的教学方式,受其影响,虽然学生在应试教育背后的考试上可以达到很满意的程度,但是学生的身心素质却依然处于被忽视和冷落的地位。现在学校领导到基层的任课教师都注重该校的升学率,所以这些老师和领导的眼光只放在了如何才可以加快文化课教学的步伐上,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实,所以致使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只是表面工作。在这些老师看来,心理健康教育科占用了主课的时间,本来主要课程的课时都不足,还要去开设什么心理健康教育课哪?在他们眼里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与本校的教学质量完全

8、的对立起来,之所以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也是一种形式,只是用来应付上级指令性任务。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发展一直都是受到限制的(二)缺乏深入的思考调查发现,目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主要教师讲授心理知识,这种形式枯燥乏味,学生不爱听,影响课堂效果。这样的模式缺少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最精髓的内容,回避了学生需要解决的内在问题,偏离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目的。(三)缺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专业技能目前,虽然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授课过程中不需要讲授纯心理学的知识,因为那些知识很抽象,难以理解,又非常枯燥,中小学生是听不懂的。但是这门课程却需要授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但是经过调查,

9、20所中小学校中,就有90%的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授课老师不是心理学课专业毕业的,都是由其他学科教师代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课。这样就会使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不能做到专业性和针对性,不能按照学生心理成长的规律授课,并没起到效果。而且在教授此课程的主题与内容上,呆板、老套,没有心理课色彩,致使学生更不喜欢上这样的课程,这样就会造成老师也不愿意讲授的循环效应。而且并没有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目标。(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有德育化倾向经过调查发现,一些教师竟然把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品德教育课相混淆。在他们的思想上都认为心理健康课与品德课教学的终极目标都是让学生健康成长,具备良好品德的素质。

10、他们把心理健康教育看成是德育内容的扩展,因此,在心理健康课教学中,在教受内容上强调学生思想行为的规范性;在方式上则采用传统的说教模式;在沟通上,教师以教育者的身份在整堂课对在坐的学生进行说教,导致听课学生心理紧张,使此课程具有了浓重的德育课的色彩,更加排斥此课程。二、班级心理健康活动的概况(一)原则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原则的,具体来讲,要考虑以下几点:(1)体验性原则。活动重在体验,尤其是直觉经验,而要避免知识传授。在班级活动中,通过创设体验式的环境,唤起同学内心的独特感受,这是和一般课堂知识教学最大的不同;(2)活动性原则。所谓活动

11、性,就是要促进班级同学的相互沟通和交互作用,以共同实现活动目的,因此,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要创造机会,让同学通过言语沟通、肢体语言沟通,典型体现于团体协作或分组竞争中高效互动,以体验人际互助等重要心理品质;(3)参与性原则。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不是主题班会,也不是个人表演秀,而是全员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成长。所以活动内容上要尽量避免单人独角戏的情境出现;(4)疏导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一般的学生团体游戏不同,其教育意义更多体现在通过活动暴露出同学们心理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需要提升的空间,然后借助活动组织者的整体把握与引导,通过共同澄清和思考,达成一种共识。大学生独立意识高度发展,凡事喜欢

12、先怀疑后相信。活动要侧重引导、澄清和引发思考,避免说教。(二)内容进行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需要针对不同的重点对象,在这一点我们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简要的分析,具体如下:(1)刚入小学阶段。小学生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离开温馨的家庭走进校园,他们依然还没有脱离父母的庇护,依然有着很深的依赖性。但是他们走进校园,当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适应,许多小朋友到新的环境里,都或多或少感到有些不适应,很多小朋友前一两个月因为不能适应会经常哭着要回家,不得不把家长叫来。因此,如何帮助这些新生尽快适应学校的生活,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活动的重心就在于引导通过具体的活动内容来帮助他们学会适应;(2)

13、三年纪阶段。这个年纪的学生开始出现两极分化,有些同学会依然不爱学习沉迷于玩耍、看一些动画片以及少儿节目中,而且常常由于种种原因不完成作业,但也有些会被一些为难的数学以及英语学习和内容所困扰。这时期有的小孩子自尊心特别强,成绩下降了会觉得特别没有面子,然而有些学生却不以为然。因此,班级活动的重点要放在孩子们一直难以解决的学习上以及兴趣培养等方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带动孩子们的兴趣预示着成功的一半;(3)五年级以及初三阶段。这时的小学生面领着升初中的压力,初中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每天不断的补课,学习,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升入重点初中,重点高中,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也无形中加重了这阶

14、段孩子的心理负担。因此,班级活动要聚焦于这些问题上,以及这时的心理领域,帮助他们确立信心,让他们可以做到轻装上阵。(4)刚入初中阶段。这如同小学生刚入校园的本质一样,适应二字很重要,虽然经历了六年小学的锻炼,虽然可以脱离父母的怀抱,但是却又进入新的学习环境,接触新的、更深层次的科目学习,这时,应该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再次对他们进行引导。(三)特征开展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是表面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系列重要变革。它是全体教职工尤其是班主任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种基本精神。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些较为突出的本质特征,抓住这些特征,才可以更好更有效率的发展其作用

15、。1.团体性现代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维护和促进人的心理健康、提升人的心理素质、开掘人的心理潜能的教育活动。每个中小学生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人的独特的天赋和能力,我们的任务是使所有中小学生本人独特的天赋和能力发展到一个相当的水平。这就需要班级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模式的应用。即以班级全体学生为对象,采用团体性的教育模式。(1)班主任所起的重要作用现在尽管不少中小学教师被送到高等院校或教育科研单位去进行相关的培训,但还是不能满足教学情况的需求。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以班主任为主导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这一模式有利于扩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面、提高工作效率。虽然中小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但是我们可以将班级学生看成是同质团

16、体对他们进行团体式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同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一个班级分成相对同质的几个小组,从而开展一系列的小组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活动。这样,可以较好地为最广大学生提供心理上的指导、帮助与教育。进一步的研究认为,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所谓“心理问题”有许多是他们在心理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遇到的暂时性的问题,虽然这些心理问题有些会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自然消失,但是有些可能因未没有被及时恰当的指导而转变为一种心理障碍。因此,经过相关培训的班主任,完全有能力及时妥善地处理这类学生问题。同时,班主任还可以通过自己了解和熟悉学生的特点,通过班级活动等一些途径去帮助学生,促使他们的心理素质能够更全面、更完满的发展。(2)班集体功能班集体可以说是班级建设的最终目标。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良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