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8593808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9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饮酒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饮酒教案教学设计(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饮酒教案教学设计饮酒教案教学设计篇一:饮酒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设计蚌埠四中 王蕊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2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反复阅读,领会作者意志和情趣。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和感悟诗的表现手法。2语感的培养和诗歌表现手法的学习。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国的诗歌源远流长,从诗经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诗歌的发展过

2、程中,出现过不少流派,“田园诗派”就是其中之一。旧时代的一些诗人,由于对现实不满,便退居山野,避入乡村,通过对自然景物尤其是田园风光的歌咏抒写情志。这类诗被称为田园诗,当然,写这类诗的人也就被称为田园诗人了。陶渊明便是最具代表性的田园诗人。听闻美味,总不如亲口尝一尝来得真切。今天我们就来一同品尝陶渊明饮酒之美味吧!二、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1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一说名潜,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九江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相关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陶渊明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有心出仕,但又

3、厌倦官场世俗的束缚,总处在出仕与归隐的心理冲突之中。他29岁开始人仕,时官时隐13年,这种“一心处两端”的矛盾贯穿一生,所以鲁迅说他“并非浑身是静穆”。2据说,饮酒诗都是陶渊明在饮酒以后所写,但诗的内容不一定都与饮酒有关,抒写的是自己的志趣。饮酒组诗 共20 首,本诗便是其中的第五首。三、研习课文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对照译文聆听诵读,注意字音及诗句的诵读节奏。(2)学生个读,师生做适时点评。(3)学生齐读,整体感知诗歌意境及诗人情感。2诗文探究、赏析。(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明确:这里的“车马喧”并非指平时老百姓来来往往干活的车马发出的喧闹声,而应指“上

4、层人士之间的交往”。“而无车马喧”意指作者疏远了奔逐于俗世的车马客,看淡了权力、地位、财富、荣誉之类了。(2)心远地自偏”中“远”的对象是什么?明确:远离官场,更进一步说,是远离尘俗,超凡脱俗。(3)1、2两句是什么关系?陶渊明“结庐的人境”,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总结1、2句:住在众人居住的地方,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这在当时确实是不易做到的。从封建社会直至今天,权力、地位、财富、荣誉,常常是人们所追求的,

5、“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已成了普遍现象。而作者却是个例外。(4)“采菊东篱下”一句中有两个典型意象“菊”“东篱”,大家能通过回忆相关诗句来体味其中韵味吗? 明确:“东篱”:种菊花的地方,常用于田园诗中来表达诗人的志趣。“菊”: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它清丽淡雅、芳香袭人,而且傲霜斗雪;它艳于百花凋后,不与群芳争列,历来被用来象征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菊花残谢后一般不会凋落花瓣,不会像桃花一样,一片一片掉下来,落英缤纷的。故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6、诗人以饮露餐花寄托他那玉洁冰清、超凡脱俗的品质。 伤感的象征“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菊花在李清照笔下成了抒发情思的对象。斗士的象征“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因见菊花在秋天独放的景象,想到要改变它的处境,让它在春天与桃花一齐开放,抒发了要为劳苦大众改变现状的思想感情。花之隐者也自从被陶潜先生垂青之后,菊花就成了“花之隐者也”。东篱下悠然采菊的他,以田园诗人和隐逸者的姿态,赋予菊花独特的超凡脱俗的隐者风范,菊花从此便有了隐士的灵性。(5)“悠然见南山”的“见”有的版本作“望”,能说说两种版本的优

7、劣吗?明确:“见”是漫不经心地看一下,而“望”却是眼睛有意盯住看。这就是说“望”是有意识的注视,“见”是无意识的瞥见。用“见”正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用“望”就缺乏“悠然”之情味了。所以苏东坡也说:如果是“望”,这诗就变得兴味索然了。(6)“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是什么描写?有何深刻意义?明确:景物描写: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援引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去来兮辞中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可见此句有深意: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诗人不光在

8、勉励自己“还”,还在规劝其他人,不妨也“还”吧。(7)总结3/4两句:诗人笔下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明确:在东边的篱笆下,诗人正在专心致志悠闲地采撷,偶一抬头,无意间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美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篱笆、菊、山、鸟、日、人景,由近及远,构成了一幅质朴纯真、自由恬淡,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图景,表达诗人回归自然后的悠闲自得的心境。(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明确:“此”应该是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这两句说这其中有人生的真义,想表达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只可意

9、会,不可言传。“至情言语即无声”。 “真意”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四、交流探讨陶渊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思想有什么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明确:积极意义:陶渊明渴望自由,弃官归隐,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的人格。他的弃官归隐,独善其身,是对当时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消极意义: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秽,不能单靠“归隐”与“独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五、课堂小结。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理想和信仰而活着的文人;他犹如一座山、一株树、一只鸟那样自然而然的活着,他不急不缓

10、、不左顾右盼,只是专心地拉好自己的生命之车,并不留意于是否落在他人之后,正是由于不争先恐后,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篇二:饮酒教学设计<<饮酒>>教学设计(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 写作背景: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东晋人,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称五柳先生,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归去来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东晋是我国历史上很黑暗、很混乱的朝代,统治者重视门阀(出身),很多品质低下,才能平庸的人占据高位,一些品德良好,才能出众的优秀人才却屈居低位。陶渊明当过十

11、多年的地方小官,每逢上级来地方巡视的时候,他都必须前去迎接,曲尽礼节。久而久之,他很厌烦这种情形,有一次他终于说:“吾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结果他就归隐田园,并写下很多诗来表现这种生活,而且这些诗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所以后人称他为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对唐朝的王维、孟浩然等人影响很大。二、补充饮酒的注释。喧:吵闹的声音。君: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心远地自偏: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辨:说明。忘言:想不到用什么语言来表达。三、译文: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却感觉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请问你怎么能够这样呢?这是由于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

12、方僻静了。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撷菊花,正在专心聚志悠闲自得地采,偶一抬头,无意中望见了悠远的南山。太阳下山时,山色十分秀丽,成群的飞鸟结伴而还。这里边有人生的真义,想辨别出来,却忘了怎样用语言表达。四赏析诗文: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田园生活中自然景色的悠闲欣赏,反映出作者厌恶官场腐败、决心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b、第一、二句直接道出作者对宁静田园生活的喜爱,对车马喧嚣的官场生活的厌倦。c、第三、四句自问自答,表现了作者对自由自在、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d、第五、八句将菊花、南山、山中晚景、归林飞鸟构成一幅大自然的美丽画面,作者完全陶醉在悠闲自得之中。e、“此中有真意

13、,欲辨已忘言”两句是全诗的总结,意即大自然有人生的真义,作者想说出来却不能说出。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写出了日近黄昏、云入山、飞鸟入林的景象。请联系上下文,品析诗句的深层喻义。3、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4、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d、“

1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茫的情形。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璞归真的人生理想。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7、下面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出了诗人的居

15、住环境和生活状况。b、尽管没有车马的喧闹嘈杂,但仍有“采菊东篱下”的劳作烦忧。c、诗中四句写景句子传神的描绘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d、全诗融说理、写景、抒情为一体,表现了诗人细微的内心感受。8、“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几句诗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状态?10、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2至3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关键词语 佳妙句参考答案:1、 e2、 鸟儿在空中经受了风雨严寒的折磨,倦而知返,作者以飞鸟自喻,以飞鸟倦而知还来表达他弃官归隐的惬意情怀。3、 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4、 换成“望”不好。“见”表明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之间无意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