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68592246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说高一地理湘教版必修1课时作业:章末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学年地理教学精品资料 2019.5章末检测三一、选择题读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回答12题。1下列有关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黑土广布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2下列有关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叶呈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生长旺盛常年高温多雨12.【解析】本题组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1题,甲位于西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冷夏热,光照充足;乙位于东北温带季风气候区,林海雪原,冻土广布;丙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为较为贫瘠的砖红壤;丁位

2、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流水作用强烈。第2题,甲根系发达,是因环境缺水;乙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丁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答案】1.A2.C读某区域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34题。3图中反映的地理环境地域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热量差异 B水分差异C地形差异 D土壤差异4图中森林带可能是()A热带雨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亚寒带针叶林带34.【解析】第3题,考查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地景观由沿海向内陆变化,符合因水分条件引起的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第4题,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该地位于45N50N的大陆西岸,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

3、林。【答案】3.B4.C下图示意某山地植被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回答56题。5甲地的植被应为()A常绿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针叶林 D落叶阔叶林6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低纬度地区 B北半球中纬度地区C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南半球中纬度地区56.【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垂直自然带的植被带分布、山体所在半球及所处纬度带的判读。第5题,根据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类似于山麓向较高纬度方向出现的自然带的规律,山地针阔叶混交林之上应为针叶林。第6题,根据同一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海拔的差异,判断南坡为阳坡,因此该山地位于北半球;根据基带判断,该山地位于中纬度。【答案】5.C6.B林线是指高海拔山地的森林分布上限

4、。下图为根据我国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模拟的林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东端,林线高于青藏高原其他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气温较高B太阳辐射强,气温高C地势高,气温低、降水少D西南季风影响显著,水热条件好【解析】由图中林线高度总体上由北向南递增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热量条件好的地区林线一般较高。甲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东端,即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受深入峡谷的西南季风影响,水热条件好,林线较高。 【答案】D8乙地森林多生长在地势较高的区域,而河谷和平地却少有分布,其主要原因是()A冷空气下沉,河谷气温低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

5、气候干燥【解析】乙地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海拔较低的河谷和平地中冻土发育,排水不畅,不利于林木生长。【答案】C下图表示19612013年青藏高原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读图完成910题。9对19612013年青藏高原的降雨量、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降雨量持续增加降雪量呈下降趋势雪雨比年际变化幅度持续减小雪雨比最大值出现在1975年前后A BC D【解析】读图可知,青藏高原降雨量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上升的特点;降雪量、雪雨比的年际变化呈现波动下降的特点。都是“持续”变化,表述不准确。【答案】B10雪雨比的变化会影响到地表反射率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地

6、面与大气的辐射平衡。一般来说()A雪雨比下降,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小,冰川消融减缓B雪雨比下降,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加速C雪雨比上升,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小,冰川消融加速D雪雨比上升,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大,冰川消融减缓【解析】雪雨比下降,冰川面积相对减小,冰川表面反射率减小,地面获得的热量相应增多,地气系统的温度上升,冰川消融量将会增多;反之,雪雨比上升,冰川面积相对增大,冰川表面反射率增大,地面获得的热量相应减少,地气系统的温度下降,冰川消融量将会减少。【答案】D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亚洲内陆某典型植被示意图。读图回答1113题。11与该植被生长地区气候特征最相近的是()【解析】

7、由图示信息“亚洲内陆”及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可判断,该类植被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判读选项中的气候统计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气候,B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C为温带大陆性气候,D为热带季风气候。【答案】C12有关该植被所在地土壤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土层深厚,土壤肥沃B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C地形因素是该地土壤形成的最活跃因素D土壤冻结时间长,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解析】据图可知,该植被地上部分退化而根系发达,说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中水分条件缺乏,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干旱,形成了荒漠景观,故土质疏松,土壤有机质含量低。【答案】B1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

8、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解析】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但因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答案】D读某区域降水分布图,完成1416题。14影响区域自然带变化的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区域距离大西洋越来越远,年降水量越来越小,自然带也随之发生更替。【答案】B15区域植被最有可能是()A森林 B草原C荒漠 D森林草原【解析】区域年降水量为200500毫米,大致相当于我国半干旱

9、气候区,植被应以草原为主。【答案】B16有关区域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小B因远离海洋而降水较少C冬半年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降水少D全年干、湿两季明显【解析】区域处于30N40N的大陆西部,虽然距离海洋较近,但由于受高山的阻挡,冬半年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稀少。故全年干旱少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答案】C读亚洲沿87E自然带的分布简图,完成1718题。17甲山垂直自然带的数量比珠穆朗玛峰少很多,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 B海拔C气候 D土壤【解析】甲山纬度比珠穆朗玛峰低,但由于海拔不足3000米,因而没有足够的垂直

10、空间形成较多的自然带。【答案】B18灰化土和砖红壤都是森林土壤,两者的地域分异符合()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灰化土和砖红壤分别是高纬度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和低纬度热带雨林带的地带性土壤,其地域分异是热量差异造成的,符合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A读“北非五国正在建设的绿化坝工程”示意图,回答1920题。19该绿化工程最适宜栽植的树种是()A落叶阔叶林 B常绿硬叶林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解析】根据图中地理位置,绿化工程适宜栽植地中海气候区的树种,扩大绿色范围,防止沙漠扩张。【答案】B20该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遵

11、循了()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解析】绿化工程栽植树种的选择所考虑的是南北自然带差异,属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A 二、非选择题21读南美洲地形图及南美洲南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化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河流域为陆地_(填自然带名称)的最大分布区。(2)图1中、三地都位于沿海,但自然带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分异现象体现了_规律,其形成的基础因素是_。(3)图2中时期隆起的安第斯山脉,是由_板块和_板块相挤压形成的。该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体现了地理环境具有_性特征。(4)实地考察发现图2中时期山

12、脉西坡雪线比东坡低,试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地域分异、安第斯山脉的成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雪线等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第(1)题,亚马孙河流域为世界上热带雨林带最大的分布区。第(2)题,、三地都位于沿海,自然带南北方向上更替,是以热量变化为基础形成的纬度地带性规律。第(3)题,安第斯山脉是由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形成的。区域从至时期的地理环境演变过程是由于地形的隆起造成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牵一发而动全身”)。第(4)题,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西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导致西坡雪线比东坡低。【答案】(1)热带雨林带(2)纬度地带性分异热量(3)南

13、极洲美洲整体(4)西坡为迎风坡,降水多,积雪量大2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中山脉的名称:A_,B_;甲是“五岳”中的西岳_山,从地质构造看,该山属于断层中的_,甲山北面是_平原,它是断裂下陷后,主要由_(风力、流水、冰川)挟带泥沙沉积而成。(2)图中乙是黄土高原地区,下图是其生态、经济关系示意图,将下列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A土地生产力下降 B植被破坏C人均耕地减少 D人口增长(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黄土高原植被破坏后地貌、土壤、气候、河流水文等要素的变化特点。【解析】第(1)题,考查地形分布及成因。根据初中知识,A为太行山脉,B为秦岭,甲位于秦岭,是华山,是断层中岩块相对上升的地垒式断块山地。该山北侧为岩块相对下沉、河流挟带泥沙沉积形成的渭河平原。第(2)(3)题,考查地理环境的“牵一发而动全身”。人口增长造成对生活燃料、住宅需求、粮食需求的增长,造成人均耕地的减少,进而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沟壑纵横,气候干旱,河流径流减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增大。【答案】(1)太行山脉秦岭华地垒渭河流水(2)DCBA(3)黄土高原植被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