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8538360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工作中,时常会有许多令我们欣喜的、感动的、值得反思的教育教学片段、场景等,它对我们教育教学的意义是不可置否的。如何有效地把它们记录下来表达出来;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研究,如何利用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与科学,则是我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带着这个想法我想到了与大家交流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案例分析这样一个内容。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收获。什么是教育案例分析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是指围绕一定的教育目的,把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真实的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学习者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往往是一个故事、一个事例或一个事件),通过学习者独立分析或相互讨论,来提高学习者分析和

2、解决教育问题能力的一种方法。有人说:案例是教师独特的话语系统,案例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案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一个老师如果过分偏重教育理论,难免空泛;过分依赖教学经验,则会易致盲目。以案例为基础的探讨恰好可以弥补这两者的缺失。它分析的是真实教学情境下,面对不确定的、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教师所作的决策判断或两难困惑,从而促进教师实践的反思和默会的智慧。记录分析好教育教学案例的学习准备:一是要掌握基本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这是基础。(教学案例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考察教育理论知识及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运用能力,因此自身的教育理论功底是最基本的条件。片段中属于什么类型的案例?此案例的目的是什么?跟哪些教

3、育理论有关?);具体说来,教师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分为三个方面:1. 是本体性知识,主要指学科专业知识;(即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是文化知识,指的是与教育有关联的综合性知识;(新的课程结构尤其强调教师应打破原有的学科壁垒,具备跨学科知识);3.是条件性知识,即教育科学知识,也就是怎样教书育人方面的知识。其次是技巧,即如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这是分析的关键。(关键问题是什么?谁充当了主要角色?该如何充当?要围绕问题展开分析。需注意从两个基本角度进行分析:当事者角度,不是旁人,要进入角色教师角度,记录分析教育教学案例是为了提高教师教育能力,教师的行为当然是关键。记录分析具体案例的举例:记录事例一

4、: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要分析好这个事例的教育理论知识的储备: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3、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二、可以从该教师的行为作记录,围绕这个问题展开分析(1)“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

6、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严厉的斥责。(师生要平等相待,教师不能以权威压制学生。)(4)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教师缺乏民主意识,要和学生实行等距离教学,“请你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请你走下高高的讲坛”)【案例二】某校三年级有位叫王峰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

7、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首先要了解后进生转化方面的知识:一、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二、转化后进生的途径和方法:(1)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理论支持:没有一个教不好的学

8、生)(2)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3)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通过观察、调查等手段深入了解)(4)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5)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二、可以从如何对待和转化这样的学生进行分析记录:(1) “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说明该生学习差,品德也差,转化不是易事,但作为班主任应看到王峰才三年级年龄小,可塑性强,只要肯下功夫是一定能转化的,一定要想办法挽救;(2) 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3) 在信念的基础上展开全面调查,了解王

9、峰坏习惯形成的原因;(4) “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百米赛跑速度超人,在校运会上,他连续两年获得百米赛冠军,为班级争得了荣誉。除此以外,他还特别喜爱画画象棋也走得非常棒。”说明,要全面、辨证地看待后进生,要挖掘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5) 要为后进生转化创造各种条件;可以主动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争取家庭的配合与支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依靠、发挥班集体的力量等。(6) 抓反复,反复抓。注意衔接处,在低谷时应注重培养自制力,在进步时,应予以鼓励,看到不足,在复发时,应确立信心。【案例三】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常常会看到以下现象:(一) 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前后桌的4人为一小组,

10、展开讨论。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男女生搭配而成的。(二)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一、与此种情境有关教育理论知识为:新课程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关知识。(1) 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首先,合作学习的成员之间是一种平等的互促关系。(相同的权力和共同的责任)调动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机。其次,成员个体通过向他人阐述自己的理解或推理过程,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质量,又观察到他人的思绪过程,从而进行较准确从中学习有效策略。第三,重视

11、学生彼此间的人际交往。(交往是全方位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2) 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 组建是以“组内异质一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所谓“组内异质”,是指合作学习小组在结构上体现班级的缩影,学生按性别、学生成绩、个性特点、家庭和社会背景、守纪状况等方面的合理差异建立的相对稳定的学习小组。“组间同质”是指各小组的总体水平要基本一致,从而保证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赛。 每小组有一名小组长,负责活动有序开展。小组内的的各种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领导者、激励者、记录者、检查者等角色要定时进行轮换) 小组合作学习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七字诀:听取发言不插嘴,分析比较求领会;说明理由要充分,启

12、发大家同思考;求助别人心要诚,注视对方稍欠身;反思敢于承认错,肯定别人学着做。)可以从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来进行有效分析:(1) “往往座位的编排是按照学生的高矮次序,”不符合“异质分组”的原则;(2) “教师抛出一个问题(或者该问题来自学生)后,教室里立即一片嗡嗡声,感觉小组内每个人都发言;”实际上,小组活动缺乏一定的规则,简单地讲就有“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3) “一两分钟后,教师喊“停”,说明学生缺少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两分钟的讨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4) “请小组代表(往往是固定的)站起来发言,”说明:角色要轮换担任;(5) “学生一张口就是:我觉得我认为说明:学生自

13、我意识过强,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技能。最后,教育理论是教学案例分析的基础,教学案例分析是教育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以及具体运用。一个典型的案例可以生动形象的诠释一个教育观念,或者解读一个问题解决的策略,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中的真理。从而对现行的理论、政策和措施提供反馈,或从中发现新理念,新思路和新见解,从而找到改进学校工作的新的生长点。教师作为实践的研究者,最适合于进行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把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过程写成“案例”,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过程或辅导过程录制成“可视个案”录像,进而围绕案例,展开集体研讨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案例研究报告”。正是通过案例研究,我们可以清楚明白地阐明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育决策,可以将教师明确的知识内化,将默会的知识外显,不段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向纵深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