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529994 上传时间:2023-10-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复习目标:1、知道透镜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2、理解并能应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二、复习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结构。2、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像的特点并会应用。三、考点分析考前重点和热点:(1)凹、凸透镜的判别。凸透镜焦点的确定及焦距的测量。(2)透镜的特殊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4)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四、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整体把握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作用: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会聚 作用定义: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1、透镜(1)凸透镜(2)凹透镜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光心:透镜的

2、中心 符号:O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 符号:F焦距: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符号:f物距: 物体到光心的距离 符号:u像距: 像到光心的距离 符号:v(3)几个概念2、典型光路FFFF3、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蜡烛在焦点以内;烛焰在焦点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2)实验结论(成像规律)物距(u)像的性质应用倒立或正立放大或缩小实

3、像或虚像像距( v)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u2f倒立等大实像v2f测焦距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投影仪uf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3)几个特殊点F点是 实像与虚像 的分界点2F点是 放大的像与缩小的像 的分界点物体越靠近F点,像越 大 ,像距越 大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焦)像远(焦)像变大,像物移动同方向。(二)典型例题例1(2013济宁)下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 C )A. a B. b、d C. c D. a、b、c、d例2(2013广东) 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使光路完整.答案

4、:如图所示例3.(2013泰安)凸透镜的焦距是10 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处,物体所成的像是( A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放大的虚像D.倒立、等大的实像解析: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中心25 cm时,物距为25 cm,焦距为10 cm,物距大于2倍焦距,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选A.例4.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 cm的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 C )A. 10 cm B. 20 cm C. 30 cm D. 5 cm例5.一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5

5、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B )A像变大,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C像变小,像距变小 D像变小,像距变大(三)中考练兵1.下图中 L 为凸透镜,MN 为其主光轴,O为光心,若物体 AB 经凸透镜成的实像为AB,试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凸透镜的一个焦点F,并在图中标出F 的位置.2.下列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3.光源“F”放在15cm刻度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焦距10cm)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4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20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一个清晰的、倒立的、放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10 cm B20 cm C15 cm D5 cm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蜡烛火焰的高度不合适,在光屏上得到如图所示不完整的像,要得到蜡烛火焰完整的像,应将蜡烛向_调节;6.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16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 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16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 像。中考练兵答案:1.2. A3. C4. C5. 上6. 15; 正立放大虚像。五、本课小结(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