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8527187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频考点九:遗传规律与人类遗传病(含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拓展及解题,遗传图解的书写是个重点:一定要写基因型,表现型,P,F等符号,遗传图解区别遗传系谱图,需文字说明的一定要写,特别注意括号中的说明。)60.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只研究茎高度的遗传,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2B甲、乙两植株杂交产生的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C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可得到能稳定遗传的矮秆抗病个体D以乙植株为材料

2、,通过自交可得到符合生产要求的植株占1/4【答案】B【解析】选B。根据图示,可以判断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乙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图示表现型为高秆的个体中,纯合子的概率为1/3;对甲植株进行测交,得到的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为ddRr,不能稳定遗传;以乙植株为材料,通过自交可得到高秆易感稻瘟病和矮秆易感稻瘟病的植株,没有符合生产要求的。61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下表信息可预测,图中3和4所生子女是()BBBbbb男非秃顶秃顶秃顶女非秃顶非秃顶秃顶A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4 B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8C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6 D秃顶色盲女

3、儿的概率为0【答案】D【解析】选D。根据题意,控制秃顶与非秃顶的一对基因为B、b,设控制色觉正常与色盲的一对基因为A、a,则3的基因型为BbXAXa,4的基因型为BBXaY,子代基因型及表现型为BBXAXa(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儿)、BBXaXa(非秃顶色盲女儿)、BbXAXa(非秃顶色觉正常女儿)、BbXaXa(非秃顶色盲女儿)、BBXAY(非秃顶色觉正常儿子)、BBXaY(非秃顶色盲儿子)、BbXAY(秃顶色觉正常儿子)、BbXaY(秃顶色盲儿子),故这对夫妇所生子女中,非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非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1/4,秃顶色盲儿子的概率为1/8,秃顶色盲女儿的概率为0。62已知某环

4、境条件下某种动物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全部存活,而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第一代后,再让第一代群体随机交配,所获第二代中基因型为AA和Aa的个体的比例是()A32B12C21 D31【答案】A【解析】选A。基因型AAAa12,产生配子的比例A占,a占,第一代群体中AA、Aa各占,产生配子的比例A占,a占,随机交配,第二代群体中AA、Aa的比例为32。63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

5、群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计算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多少()A50%和50%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答案】B【解析】选B。感染锈病前,T的基因频率20%1/260%50%;感染锈病后,TT与Tt的比例为20%60%13,因此T的基因频率1/41/23/462.5%。64现有四个果蝇品系(都是纯种),其中品系的观测性状均为显性,控制该类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号染色体上;品系均只有一种观测性状是隐性,其他性状均为显性。品系的隐性性状

6、及其控制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如表所示。若要通过F2中出现9331的性状比来验证自由组合定律,必须先选择下列哪种交配组合()品系隐性性状残翅黑身紫红眼相应染色体A.BC D【答案】A【解析】选A。基因型为双杂合的两个亲本(即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子代会产生9331的比例,而这要求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组合符合要求。65如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是显性遗传病,4是杂合体 B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D该病在男性人群中的发病率高于女性人群【答案】D127玉米的甜味和非甜味为一对相对性状。有

7、人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间行种植,如图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回答以下问题:(1)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则甜味是显性。若A、C行的植株种子是_,B、D行的植株种子是_,则非甜味是显性。(2)若非甜味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_。(3)玉米的长节(G)对短节(g)是显性,胚乳的紫色(E)对白色(e)是显性,现将某两植株杂交,子代性状类型及数量统计如图,请回答有关问题。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将F1中的长节紫色植株与短节

8、白色植株杂交,则后代长节紫色植株的概率是_。【解析】(1)每行植物都会接受甜味基因的花粉和非甜味基因的花粉,则隐性植株的种子有杂合(即显性)和隐性纯合两种类型,即两种口味,而显性植株的种子有显性纯合和杂合两种类型,即一种口味。(2)若非甜味是显性,则B行植株种子的基因型有两种:AAAa11,即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3/4,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1/4,随机交配后,后代基因型的比例为:AAAaaa9/166/161/16,即甜味与非甜味的比例是115。(3)子代中长节短节31,双亲基因组成均为Gg,紫色白色11,为测交类型,亲本基因组成均为Ee和ee,所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GgEe和Ggee。F1中长节

9、紫色植株的基因型为1/3GGEe和2/3GgEe,与短节白色植株(ggee)杂交后,后代中长节紫色植株的概率是1/31/22/31/21/21/3。【答案】(1)甜味甜味和非甜味 甜味和非甜味非甜味(2)115 (3)GgEeGgee1/3128某自花受粉、闭花传粉的花卉,其花的颜色有红、白两种,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控制,但不清楚花色性状的核基因控制情况。回答以下问题:(1)若花色由A、a这对等位基因控制,且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则红色植株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2)若花色由A、a,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其体细胞中

10、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化流程如下图。控制花色的两对基因符合孟德尔的_定律。该植株花色为_,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_。该植株进行测交时,应对母本如何操作_。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_,红色植株占_。(3)假设茎的性状由C、c,D、d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只有d基因纯合时植株表现为细茎,只含有D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他表现为粗茎。那么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解析】(1)从“该植物种群中红色植株均为杂合体”可推导出,红色为显性且基因型为AA的植株不能成活,红

11、色植株(Aa)自交后代AA(死亡)Aa(红色)aa(白色)121,故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白色21。(2)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但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从图中信息可知该植株(AaBb)的表现型为红色。该植株为自花受粉、闭花传粉植物,故杂交时应在母本花未成熟前去雄套袋授粉套袋处理;由于A、b位于一个DNA上,a、B位于另一个DNA上,故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可得到AAbb(白色)aaBB(白色)AaBb(红色)112,故后代中红色占1/2。(3)根据题意可知,基因型为C_D_的植株表现为粗茎,基因型为ccD_的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基因型为C_dd和ccd

12、d的植株均表现为细茎。由于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故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比例为:C_D_(粗茎)ccD_(中粗茎)C_dd(细茎)ccdd(细茎)9331,即粗茎中粗茎细茎934。【答案】(1)红色白色21(2)分离红色同源染色体花未成熟前去雄套袋授粉套袋白色1/2(3)粗茎中粗茎细茎934129某水稻颖色有黄、白两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E、e,F、f表示)。科学家利用甲、乙两个纯合的白颖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黄颖品系丙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实验组合后代表现型实验组合1实验组合2P甲丙乙丙F1类型及比例全是黄颖全是黄颖F2类型及

13、比例黄颖:白颖=9:7黄颖:白颖=3:1(1)两白颖亲本的基因型为:甲 ,乙 。(2)杂交实验组合1的F2中,白颖的基因型有 种;杂交实验组合2的F2中,能稳定遗传的类型所占的比例是 。(3)针对表中的实验结果,科学家的解释是:“该植物只有同时具有E、F基因时才表现出黄颖。”现有纯合的黄颖品系和隐性纯合白颖品系,请你补充完善“实验组合3”来验证这一假设。让 与 作为亲本杂交得F1,F1与 测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若为黄颖:白颖= ,则说明该植物同时具有E和F基因时才表现为黄颖。【答案】(1)eeff eeFF或EEff(2)5 1/2(3)纯合黄颖品系(2分) 隐性纯合白颖品系(2分) 隐性纯合白颖品系(2分) 1:3(2分)130. (12分)红星中学的同学在高一时用牵牛花做杂交实验,高二时得到子代,结果如下表所示:(1)若四个班的同学没有进行交流,且均以为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_班和_班对显隐性的判断刚好相反。四个班经过交流后,对该现象提出了两种可能的假说: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复等位基因(A+、A、a)控制,其中A决定蓝色,A+和a都决定红 色,A+相对于A、a是显性,A相对于a是显性。若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