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515773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30(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师范大学21秋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平时作业一参考答案1. 实验法和调查法是演绎方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 夸美纽斯(1592-1670)是德国教育家。(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3. 考试命题应该注重对能力和思想觉悟的考查,注重考试知识有机结合,注重开放性试题,注重联系实际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 1956年( )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A.泰勒B.布卢姆C.布鲁纳D.派纳参考答案:B5. 美国教育家斯塔弗比姆首创了CIPP评价模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6. 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是( )。A.学校功能重建B.学校精神文化重建C.学校制度文化重

2、建D.学校物质文化重建参考答案:B7. 不是古特莱德提出五种不同水平课程的有( )。A.理想课程B.校本课程C.国家课程D.理解课程参考答案:BC8. 课程与教学目标不具有评价功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9. 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0.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 )提出的。A.加涅B.桑代克C.皮亚杰D.加德纳参考答案:D11. 教学模式具有整体性的特点。(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2. 下列哪些是范例教学过程结构阶段?( )A.范例阐明个的阶段B.范例应用的阶段C.范例掌握规律阶段D.范例阐明类的阶段参考答案:ABD13. 根据新课程改革

3、的需要,对教科书的评价将服务于以下( )目的。A.为国家评审按新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B.为上一级升学考试服务的C.向教科书编写单位提供改进教科书的参考意见D.为基层单位选择教科书提供参考依据参考答案:ACD14. 教育目的的特性包括( )。A.终极性B.永恒性C.本体性D.超越性E.未来性参考答案:ABCDE15. 十分注重课程立场上的不同的课程设计模式是(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自然设计模式参考答案:C16. ( )是课程改革的统帅,认清它,对于我们把握课程改革是很重要的。A.课程改革手段B.课程改革途径C.课程改革目标D.课程改革评价参考答案:D17. 课程与教学目标具

4、有聚合功能。(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18. 优化教学能力,就是用最少的精力和时间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的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19. 在课程内容选择的认识上,哪种取向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人”( )。A.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B.课程内容即教材C.课程内容即活动参考答案:B20. 教育思想包括( )。A.教育认识B.教育观念C.教育理念D.教育实践参考答案:ABC21. 在范例教学法中,下列属于过程结构阶段的有( )。A.范例的阐明个的阶段B.范例的阐明类的阶段C.范例的检验假设阶段D.范例的掌握规律阶段参考答案:ABD22. 课程设计与评价过程模式特征包括( )。A.行为

5、导向的目标B.强调结果性评价C.强调以程序原则为依据进行课程设计D.强调形成性评价参考答案:CD23. 从教学方法的外在表现形式看,教学方法向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24. 理想课程是课程专家按照课程理论和当时社会发展及儿童发展的需要,所确定的有关课程应该如何设计,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和标准的想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5. 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26. “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是泰勒原理的内容。(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27. ( )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通

6、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对课程计划、活动及结果等有关问题的价值或者特点做出判断,并追求和促进课程发展的过程。A.课程开发B.课程设计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参考答案:D28. 赞科夫、布鲁纳、杜威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29. “课程内容要与学生的特点相适应”不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原则。(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0. ( )提出“生活即教育”。A.罗素B.陶行知C.杜威D.加涅参考答案:B31. 生命和人性都具有( )。A.预设性B.可预测性C.非预设性D.不可预测性参考答案:ABCD32. 合作学习的要素包括( )。A.积极互赖B.个体责任C.

7、面对面的积极互动D.社交技能E.小组加工参考答案:ABCDE33. 赞科夫、布卢姆、杜威的教学论思想被视为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34. 主要由教师、管理者、学区所建立的学生作品集。评价的标准是预定的。这属于( )成长记录袋。A.理想型B.展示型C.文件型D.评价型参考答案:D35. 美国学者艾斯纳将课程目标分为两种,即( )。A.教学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参考答案:CD36. 基础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基础教育要以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三个代表”的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A.错误

8、B.正确参考答案:B37. 课程设计的学术理性主义取向重点强调知识、技能和各种学科的价值。(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38. 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39.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包括( )。A.知识与能力B.教法与教学C.教师与学生D.理论与实践参考答案:CD40. 从教科书的管理和审订上,各国并非都切实体现了教科书的多样化,并注重教科书的审定工作。(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A41. 每门课程要以( )为本位。A.知识传授B.发展C.技能提升D.价值观培养参考答案

9、:B42. 探究类课程不是校本课程的基本类型。(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3.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并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方针。(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44. 活动程序是指教学活动在时间上展开的步骤以及每一个步骤的主要任务等。(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45. 最早提出“课程目标”并将其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属的学者是( )。A.卡斯威尔B.坎贝尔C.博比特D.查斯特参考答案:CD46.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A.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B.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C.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D.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参

10、考答案:AB47. 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只有需求-主导这种模式。( )T.对F.错参考答案:F48. 在泰勒看来,评价在本质上是确定课程与教学计划_。A.实现教育目标的程度问题B.结构的完整性问题C.结构的合理性问题D.内容的可行性问题参考答案:A49. 在既有的课程框架内是很难在教学上有根本突破的。(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0. 政治教师的能力结构包括一般能力也称智能或智力和特殊能力也称教学实践能力。(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1. 所谓校本培训,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发展目标和需求,由学校发起和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的形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

11、52. 最先实行选修制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参考答案:B53. “文化人”的基本假设有( )。A.人是文化的产物B.人性就是文化性C.和人打交道就是和他所属的文化打交道D.理解一个人也就意味着理解他所代表的文化参考答案:ABCD54. 板书综合体现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5. 教学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 )A.错误B.正确参考答案:B56. 施瓦布的理论的主要特点是实践取向,课程本身是动态的、变化的。(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7. 从教学方法研究的重心看,由“要素研究”向“过程研究”发展。(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A58. 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包括( )等。A.基础性和时代性相结合的准则B.学科化和生活化相统一的准则C.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原则D.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原则参考答案:ABC59. “教师按讲授的内容,内在的逻辑关系,概括出要点,依次排列而构成的板书”是线索式板书。( )A.正确B.错误参考答案:B60. 以下四种学习中,( )是其它三种学习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参考答案: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