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风险分级细则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851460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8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风险分级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风险分级细则(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和方式方法、文件体 系、分级管控效果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山东省内电力企业(电网及各类发电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的建设和实施指南 的编制。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GB/TGB/TGB/TGB/T13861-200918218-200923694-201324353-200928001-201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

2、类与代码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风险管理术语风险管理原则与实施指南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DB37/T 2882-2016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国安委办201611号)电力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9号)关于加强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国能安20151号)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3术语和定义基准(整体)风险评估 benchmark risk assessment通过对所有评估对象进行风险评估,确定现有风险概况以及风险评估的重点区域和项目,形成一套 整体风险概述,用

3、于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活动。基于问题的(重点)风险评估 based problem risk assessment对基准风险评估中所确定的具有重大风险的项目,以及针对生产过程中所发生事故(事件)暴露的 高风险问题,进行深入详细的评估。持续风险评估 continuous risk assessment通过日常工作,经常地进行风险评估,同时为基准风险评估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反馈信息。 主要表现形式有工作前风险评估、班组日常风险评估等。组织策划电力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本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的组织管理,组织制定目标 任务和工作方针,建立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责任制,明确风险识别、评价和

4、管控的责任分工和主管部 门;分管负责人应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等管理工作,组织编制有关体系 文件并实施;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车间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职责分工开展风险分级管控管理 和指导工作;企业员工应根据岗位职责分工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策划标准 要求参见附录A)全员参与、全方位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电力企业从基层员工到最高管理者,都应参与风险辨识、分析、评价和管控。电力企业应根据风险 等级,确定落实管控措施及责任单位的层级,确保风险管控措施持续有效。安全风险管控应涵盖管理、 作业活动、安全设施、设备系统和区域等各方面,贯穿企业生产管理的全过程。控

5、制损失、创造价值电力企业应通过切实、合理、可行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在保证人身、设 备、环境安全的基础上做到效益最大化。动态管理电力企业应将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生产管理中,除定期组织开展基准 (整体)风险评估,对较大风险进行基于问题的(重点)评估外,还应运用适当的方法进行日常的持续 风险评估;发生事故、障碍、异常后及时进行问题评估,制定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风险。5工作程序和内容工作程序电力企业应发动组织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责任范围内的全部风险点进行基准风险评估,形成风险点 清单,逐级审核上报汇总,编制企业风险基准(整体)风险评估台账,判断风险点整体状况;

6、按职责对 风险再组织进行基于问题的(重点)风险评估;班组应对所辖设备、设施和消缺、维护、清扫等一般作 业活动进行经常性风险评估管控,同时为基准风险评估和基于问题的风险评估提供反馈信息。(安全风 险管控工作流程参见附录B)。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划分原则电力企业对生产系统风险点的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 清晰”的原则。可按照工艺流程、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区域等功能独立的单元进行风险点划分;对操 作及作业活动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每一项独立 完成作业目标的操作及作业为一个风险点;可把具有独立功能的管理行为划分为一个风险点。风

7、险点分类电力企业可将风险点划分为: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二类;为便于管理和识别危险源,可将上述各种 类型按划分原则细分为若干个风险点,形成风险点清单。清单内容应包括:风险点名称、风险点详细位 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管控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等信息(见附剥)。风险点排查电力企业应在本单位生产活动区域内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确定包括风险点名称、类 型、区域位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后果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做成统计台账(见附录C)。危险源辨识辨识范围危险源辨识从空间、流程方面考虑,其范围如下:厂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流程、生产设备设施、 材料工器具、作业环境、作业过程、管理制度等。危险源

8、引发的后果,包括人身伤害、非计划停运、大面积停电、财产损失、健康伤害、环境污染等几个 方面。危险源造成的事故类型分为人身伤害事故和设备事故,人身伤害包括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 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它爆炸、中毒 和窒息,以及其它伤害等,设备事故包括设备停运、设备损坏、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等。危险源辨识应综合考虑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即正常生产作业及设备正常运行状态,设备异常状 态以及发生能量意外释放、泄漏和超标排放等事故紧急状态。辨识过程应充分考虑四种不安全因素: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管理因素。人的因素:包括心 理、生理、行为

9、性危险有害因素;物的因素:包括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环境因素: 包括室内、室外、天上、地下(含水下)及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管理因素:包括机构不健全、责任制不 落实、制度不完善、投入不足及其他管理因素缺陷。危险源辨识方法常见危险源辨识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JHA)、安全检查表(SCL)、预先危险分析(PHA)、危 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等方法。各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本标准推荐以下三种方法。工作危害分析法(JHA)a)适用范围:主要用于日常作业活动的风险分析,辨识每个作业步骤中隐含的危险;也可用于作 业步骤清晰的检(维)修作业活动中;b)分析步骤:选定作业活动一分解工作步骤

10、一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和后果(列出表格参 照附录D)f进行风险评价分级f制定控制措施f对评价结果定期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a)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分析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流程等携带的风险分析,辩识每个子系 统或部件中隐含的危险;检查的项目是静态物,而非活动。b)分析步骤:选定对象f确定人员(岗位职责)f分解系统(子系统或部件)f收集依据资料f 识别危险源(将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因素列出表格参照附录D)f制定控制措施f汇审签批。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a)适用范围:主要用于设备设施或系统改扩建工程项目初期阶段,特别是在设计、施工的开始之 前,进行宏观的、粗略的危害和潜在的风险

11、分析。b)分析步骤:收集资料(主要装置、设备设施、工艺流程等的说明书、图纸、操作规程、防火及 安全设施等)一分解工作步序(设计、制造、施工、调试、运维等)一识别危险源(物质、工 艺、设备设施、作业行为和环境)一分析每种事故所造成的后果(通常指有可能导致事故的最 坏的后果)一风险评估(填写风险分析评价表参照附录D)-在分析现有的措施的基础上补充 消除或减少风险控制措施建议。危险源辨识实施电力企业应对全体员工进行危险源辨识方法的培训,按照确定的辨识范围组织全员有序地开展危险源辨 识,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基准(整体)风险评估活动,组织各专业、各部门、各岗位全面辨识分管范围 内存在的危险源。电力企业应当

12、根据技术改造项目、设备设施变更、非常规作业活动等适时开展专项危险源辨识。日常生产活动中每项作业、运行操作前都要进行危险因素辨识,预控措施应在工作票和操作票中予以落 实。风险评价风险等级划分企业应将生产安全风险分为四级:分别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 蓝四种颜色标示。当一个风险点中存在多个危险源,按最高风险度评价控制(属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按GB 18218-2009规 定评价控制)。当企业生产组织机构、生产条件、作业条件、设备、设施等发生变化或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应及时 对相关的风险项目重新进行评估,并更新风险点统计台账。风险评价方法电力企业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应

13、进行定性、定量、半定量等方法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 等级。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风险矩阵分析法(LS)、危险指数方 法(RR)、职业病危害分级法。可根据实际选择,本细则推荐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见附录E。安全风险评价判定准则是风险评价分级的标准,不同的行业有不同,同一行业应统一,本细则推荐风险 评价判定准则见附录F。风险等级确定方法如下:a)针对评估对像,根据现有的经验判断,在附录F评价判定准则表“F1、F2、F3”中分别选取人 员伤亡、健康伤害、设备损坏、生产中断(大面积停电)、环境污染等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人员

14、暴露率“E”严重性“C”的分值;b)利用D=LXEXC,计算出风险值D;c)按照附录F评价分级准则表“F4”,确定风险等级,将其中最高的风险等级定为该风险的风险 等级。重大风险确定原则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a)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b)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 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d)存在能量意外释放(剧毒爆炸、火灾、倒塌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e)构成电力安全生产事故的;f)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风险控制措施风险控制措施类别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行政)措施、教育培训措施、个体防护

15、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工程技术:a)消除或减弱,通过对装置、设备设施、工艺等的设计来消除危险源,如采用机械提升装置以清 除手举或提重物这一危险行为等;b)替代,用低危害物质替代或降低系统能量,如较低的动力、电流、电压、温度等;d)封闭,指对产生或导致危害的设施或场所进行密闭;d)隔离,指通过隔离带、栅栏、警戒绳等把人与危险区域隔开,采用隔声罩以降低噪声等;e)移开或改变方向,如危险及有毒气体的排放口。管理(行政)措施:a)制定实施作业程序、安全许可、安全操作规程等;b)减少暴露时间(如异常温度或有害环境);d)监测监控(尤其是高毒物料的使用);d)警报和警示信号;e)安全互助体系;f)风险转移。教育培训:a)提高员工风险意识和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认识;b)通过开展针对性的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水平;d)使员工掌握有效识别危害因素及危害分析评价方法和提高控制风险能力;d)使员工了解本岗位安全风险和防控方法。个体防护措施:a)个体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耳塞、听力防护罩、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绝缘鞋、呼吸器等;b)当工程控制措施不能消除或减弱危险有害因素时,均应采取防护措施;d)当处置异常或紧急情况时,应考虑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