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重点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468508891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马克思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马克思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马克思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马克思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重点(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重点专题一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 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2. 马克思主义的特征: 1.科学性和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是指它以客观事 实为根据,以揭示事物的规律为己任,通过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成果, 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从而为人类正确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 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体现为它的批判精神,它用唯 物

2、辩证法观察事物,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 反对把客观世界和人的认识绝对化、凝固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质上是革命的和批判 的。2.实践性和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显著的特征,一是它的实践性,全面论 证了实践在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强调理论依赖并服务于实践,哲学的任务不只是解释世 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二是它的阶级性,公开申明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由它的实践性所决定 的,也是它的阶级性所要求的,在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基础上,实现了革命性和科学性的 统一,成为解放全人类,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3. 马克

3、思主义的当代价值:马克思主义理论品格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 马克思主义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把握人类 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遵循。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事物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 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但要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 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并且要把马克思作为行动的指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第一, 要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 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要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第三,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

4、主义。把 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也要做到三点:第一,在思想上自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 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第三,不断增强服务 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专题二1. 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包括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 方面的内容: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人的思 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其中第一方面更为根本。由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 学划分为唯物论与唯心论,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相反

5、;由 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将哲学分为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 列宁关于的物质意义及其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 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 映。”列宁对哲学物质的科学规定,在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它 与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它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观的 缺陷;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3. 物质的存在形态: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辨证唯物主义 的运动观-物质的存在方式;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不 确定)4. 物质和意识的辩

6、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 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 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5.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 本质的联系和必然的趋势。主观能动性是指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实 践能力和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

7、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 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 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罚。 2、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对客观规 律认识愈深刻、全面,主观能动性愈充分地发挥。如果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它的惩 罚。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的。既要尊重客 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6.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实践是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基础。社会起源于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劳动不仅

8、创造着和体现着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还不断创造 和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而实践是人类社会的活动方式和基础。(2)实践构 成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社会关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构 成了全部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特别是生产实践是整个社会的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 神生活的基础,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历史。(3)实践是社会 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人类的实践活动发展的过程,以物质生产实践 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推动了整个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4)实践揭示了社 会规律的特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规律,但自然规律无论人类活动是否参与 都

9、起作用,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表现出来的。(不确定)专题三1. 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 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 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 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发展具有普遍性,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 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 是一个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2.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联系和发展是通过一系列基本环节(基本范畴)实现的。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

10、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构成了联系和发展的 基本环节。3.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客观世界 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质量互变规律 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钥匙,它是贯穿于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 的中心线索。第三,对立统一规律是区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试金石,是这两种发展观4.5.6.斗争的焦点。第四,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 分析法。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 作用表现在:第一,统一行使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

11、另一 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 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 发展的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 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 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 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

12、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 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 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 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 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 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量变、质变规律及其方法论意义: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在总

13、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 的部分质变,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质在量上的扩张。量变引起质变, 在新质的基础上,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如此交替循环,形成事物质量互变的规律性。 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方法论意义在于:第一,在认识和处 理问题上要把握适度的原则。第二,注意在理论上正确处理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第三, 注意把握质量互变规律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意义。第四,结合我国现代化建设实际,处 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质量关系。辩证的否定观及其方法论意义:辩证的否定观认为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即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

14、的 联系,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扬弃”,是既克服又保留)。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有科学分析的态度,不能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对待中外文化都要有科 学分析的态度。专题四1.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 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认识对实践具 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 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不符合事实本质规律的错 误认识,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2. 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或通过实践对客体的能动

15、的、创造性的 反映。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2、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3、主 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3.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同一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 二者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区别在于:感性认识是认识的 初级阶段,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具体特性 和外部联系,具有直接性和形象性的特点,是对事物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 级阶段,是对感性认识材料的抽象和概括,它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的特点,反映的是事 物的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联系在于: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

16、性认 识依赖于感性认识,一切真知都是从社会实践中得来的,而感性认识直接发源于实践, 离开了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这体现了认识的唯物论。4.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飞跃的条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过程的 第一次飞跃,完成这次飞跃,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1)必须掌握丰富而又真实的材料。 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隐藏在感性材料的背后,如果感性材料残缺不全,或者缺乏真实性, 就不能通过它获得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2)必须充分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运用主体 的认知结构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 里的选择和加工,才能达到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认识。5. 理性认识到实践飞跃的条件:第一,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要把关于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同主体自身的需要和利益的认识结合起来。 形成正确合理的实践观念;第三,要把理论的正确性与现实的可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汽车 > 电气技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