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68506620 上传时间:2023-01-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分析:本单元是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材首先让学生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及特点和区别,再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公式求出它们的表面积、体积以及体积单位的换算。教学要求:1、 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2、 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掌握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3、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知道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2、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掌握体积单位间、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变换。教学难点:1、 掌握单位

2、间、容积单位间的进率和名数的变换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名数间的变换。2、 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具教学方法:探究实践、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十五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的认识教学案例当阳市育溪镇中心小学 曹谈红课型:新授课教学要求: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教学方法:实践探究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教材第20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并将教材第169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备用。教学过程:一

3、、创设情境1、观察后回答: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平面图形)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立体图形)2实验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一概念。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

4、学生分组讨论)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

5、)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 个)(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 (投影出示)(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形)围成的 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 ,相对的棱的长度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

6、相等吗?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想一想:(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三、课堂实践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2练习五的第2、3题。五、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口诀: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 六、课外延伸 在家里找一个自己喜欢的长方体玩具或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它的面、棱、顶点;或是找一些材料自己做一个长方体并涂上或画上喜欢的图

7、案。课题二:正方体的认识 课型:新授课教学要求 :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正方体的特征及长、正方体的异同点。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用具: 教师准备:教材第22页的正方体实物和一个长方体纸盒、投影仪。学生准备:上节课做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请大家拿出昨天做好的长方体,边观察边填写下表:(投影显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 棱长长方体2、填好表后请回答:(投影显示)(1)什么叫做棱?(2)什么叫做顶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这个长方体的什么?以上是

8、长方体的特征及有关知识,(拿出一个正方体)你知道它有什么特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和研究正方体的特征,并板书课题。二、探索实践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小组合作学习。(1)观察并回答:它们的形状都是什么体?(正方体)正方体还有一个名称你知道吗?(立方体)(2)小组讨论。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和讨论一下正方体有什么特征。然后选一个代表说出你们观察讨论的结果,最后将学生的发言归纳在下表中。(投影出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 棱长正方体(3)用填空的形式小结。正方体是由 个 的正方形围成的 图形。正方体也有 条棱,它们的长度 。正方体也有 个顶点。(4)做第22页的“做一做”。请同

9、学们拿出准备好的正方体展开图的硬纸片,动手将它折、贴成一个正方体,再量出它的棱长,并标出它的棱长。2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点。首先将复习与新课的两张表合在一起如下图:(投影显示)形体面棱顶点面的形状面积棱长长方体61286 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时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组互相平行的四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6128都是正方形都相等都相等(1)请你观察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看它们有哪些相同点,有哪些不同点,根据学生的回答填完上表。(2)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结论:正方体可以说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它是一种特殊的长方体。用图表示。(投影显示) 长方体 正方

10、体三、课堂实践1练习五的第5题。2练习五的第6题。3练习五的第7题。先让学生口述出上下、左右、前后六个面的的长和宽,再让学生观察后归纳出相对的两个面的长和宽。四、课堂小结让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1)正方体的特征。(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五、课堂作业1练习五的第8题。2练习五的第9*、10*题。教学反思: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课题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课型:新授课教学要求 :1、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引导学生理解和推导长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

11、观念。教学重点 : 表面积的意义。教学难点: 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用具 : 教师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展开的教具、投影仪。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各一个。教学方法:观察实践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说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2、看图回答。 (1)指出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3)填空: 上、下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这个长方体 左、右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 前、后两个面的长是 宽是 。3、想一想。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几个面?4老师现在做了一个“长6,宽5,高4”的长方体架,要在它的六个面上贴上薄塑料片,你说应该准备多少平方厘米的塑料片呢?二、实

12、践探索1个别学习-表面积的概念(1)老师和同学们都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在上面分别用“上”、“下”、“左”、“右”、“前”、“后”标在6个面上。(2)沿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棱剪开并展平。(3)你知道长方体或者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什么吗?学生试着说一说。2小组合作学习-计算塑料片的面积(1)想: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要我们求什么?使学生明确:就是计算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2)学生分组研究计算的方法。(3)找几名代表说一说所在小组的意见。解法(一):(是分别算出上、下,前、后,左、右面的面积之和,然后算总和。)652642542=60+48+40=148(平方厘米)解法(二):(是先算出

13、上、前、左这三个面的面积之和,再乘以2)(656454)2=742=148(平方厘米)(4)比较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三、课堂实践做第26页的“做一做”,学生独立列式算出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你发现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了吗?结论: =长宽2+长高2+宽高2 长方体的表面积 =(长宽+长高+宽高)2五、课堂练习做练习六的第1、2题,学生口答,学生讲评。七、课后实践做练习六的第3、4题在作业本上。教学反思: 课题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长方体和正文体表面积的实际应用 课型:新授课 教学要求: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