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6850661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C. Henriquez, R. Gonzalez and C. Krarup2Departamento de Ciencias VegetalesFacultad de Agronomia e Ingenierfa ForestalPontificia Universidad Catolica de ChileCasilla 306-22, Santiago, Chile摘要:C. Henrfquez,R. Gonzd lez和C. Krarup.西红柿采后热处理与冷害及着色程度。 番茄的两个水果季节期间,多米尼克(r593),在初秋的成熟阶段采收,在2 C储

2、存之前 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并评估冷害和着色的进程。第一季度的热处理用空气 (24小时在 38 C,6小时42 C)或水(2分钟48 C,2分钟50 C和15分钟40 C),在贮存前 与保持在20 C的对照进行比较。2 C14天之后又20 C 3天,结果显示水果的蚀损差异 明显,但总体上来说,最好的处理为 (6小时42 C) 只造成轻微的冷害影响。在第二个 季度,热处理用空气(6、12、24、48或96小时42 C)与保持在20 C不同时 期2C的对照对比。热处理期间或之后叶绿素的降解没有受到影响,所有的例子与对照相 比番茄红素的合成受到抑制。再次,热处理对冷害程度的整体影响在2 C是轻微的。关

3、键词:叶绿素、番茄红素、蚀损斑、质量、症状介绍番茄果实储藏温度低于10-C时将造成冷害(CI ) (Lurie and Klein, 1991)。使用 温度接近0 C时不仅可以延长水果储藏的期,而且还导致了水果物理处理技术代替化学 杀虫剂的发展(McDonald et al., 1998)。近年来多项研究报告说明,多种产品在低温储 藏前使用热处理能降低果实的腐烂,包括西红柿,苹果,梨,黄瓜,等等 (Lurie,1998)。 这可能是因为快速感应及表达基因表编码热休克蛋白(HSPs),在热应激情况下起到了保 护它们组织的作用(Lurie et al., 1996; Sabehat et al.,

4、 1996)。对番茄的首次研究表明,在2 C储藏的前三天使用空气36,38或40 C处理,结果 阻止了绿色水果的成熟,与非处理水果相比造成了茄红素含量的增大,浓度叶绿素降低 (Lurie and Klein, 1991)。后来的研究已经表明了在低温储藏之前对温度的不同组合,逗留 时间和应用方式 (水或空气)( Lurie and Klein, 1991, Whitaker, 1994, Lurie and Sabehat, 1997, Mc Donaldet al., 1998 and 1999, Fallik et al., 2002)。这些变化造成了更大的影响,抑 制成熟,控制疾病或增强抵

5、抗病能力。因此,目前热处理被推广于商业应用 (Fallik,2004) 。然而,有些研究显示热处理不能保护某些品种(Lurie,1997,Lucangeli et al., 2000), 这些影响比那些稍微成熟的水果较轻微 (Whitaker, 1994),或者说效果非常不明显 (McCollum and McDonald, 1993)。此外,热处理对某些生理反应 (即果实着色变化)存 在矛盾。处理的比未处理的水果的叶绿素少,而番茄红素含量较多(Lurie and Klein,1991),或者没有被影响(McDonald et al., 1996 and Mc Donald et al., 1

6、998)。智利的研究表明品种(FA 1028, R593)有可变的灵敏度,在预成熟阶段,不同作物和水 果表现为不同的反应,在受到多种热处理时减少量不清楚 (Krarup and Vasquez, 2000) 。这 些初步研究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相矛盾。也许这可能是因为该品种有内在反应变量;此外, 还可能是受到成熟度,季节,地点, 生产工序影响的原因 (Whitaker, 1994, Lurie, 1997 and Fallik, 2004) 。一些文献的结果和我们先前的研究工作报道了热处理的许多好处(调节成熟、疾病控 制、符合检疫规定的潜在用途), 使得现在的工作具有了下列目标: 在成熟采收期间

7、评估 空气或热水处理的效果,并确定影响茄红素的合成的可能,或叶绿素的降解。材料和方法使用的果实来自于 quillota 的商业作物种植温室( 2003 和 2003 年秋开始)。品 种 为 多 米 尼 克 或 Hazera 种 子 (ANASAC) 的 R593 , 分 为 中 级 或 中 度 敏 感 (Zamora,2000) 。根据该品种的特点 ( 形状、重量、质量) 水果采收期选定在上述的时期, 作为均匀的实验材料。在实验室里 , 用次氯酸钠水溶液 (150mg. L-1) 清洗这些洗水果, 于室温下干燥并随机分配给不同的处理。在第一季度期间,研究热效应减轻冷害症状使用以下处理:1空气2

8、4 h , 38C (Lurie and Sabehat,1997);2.空气 6 h, 42C (Lurie and Sabehat,1997),3.浸泡在水中 2 分 钟,48C (Lurie et al., 1997); 4.浸泡在水中 15 分钟,40C (Nagetey et al., 1999);5. 浸泡在水中 2 分钟 ,50C (Lurie et al,1997; Lurie et al., 1998) ; 6. 对照 (浸 泡在水中 2 min、15C) 。在第二个季度期间,进行热处理对叶绿素降解,番茄红素合成,及与冷害的关系的可 能性评价。此外, 在贮存的关键时期为了研究

9、每个特定温度的着色演变,具体进行以下处 理: 1. 空气 6 h、42C (审议了年度最佳热处理 2002) ; 2. 12 h 、42C; 3. 空气 24h、 42C; 4. 空气 48h、42C; 5. 空气 96h、42C;6. 对照 (直接储存于 2C ) 。热处理后,水果均储存在温度2C 2C和相对湿度755%的庭院中14天(第一季度);6、12、18、24天(第二季度)。使成熟进程和冷害形成,然后又转移到温度20C 1C 和相对湿度505%的庭院中3-6天。根据以下参数进行评估:鲜果失重率(FWL),测定初级鲜果损失的重量所占的百分比。 成熟度,使用了农业部一个改良的色彩图表测定

10、,参照以下值:1. 未成熟绿色; 2. 成 熟的绿色; 3. 褐色; 4. 黄褐色; 5. 粉红; 6. 浅红; 7. 红色。冷害的表面,出现的症状如蚀损坑,皱纹,黑点,以及果实表面各种病害症状的比例。 硬度,依照 Kader (1973)等人使用的以下刻度: 5. 非常硬; 4. 硬; 3. 中度坚硬; 2.稍微坚硬; 1. 软。质量,依照 Kader (1973)等人使用的以下刻度: 9. 优良(无缺陷) ; 7. 好(小毛病, 不 反感) ; 5. 一般(轻度至中度缺陷, 限售) ; 3. 差(严重缺陷, 限制使用) ; 1. 很差(过分缺陷, 没用)。绿叶素含量,分别从中间部分的每一个

11、水果取两个直径为1cm的样品,重量为1.00土 0.01 g,分别保持在-24C16h,解冻后采用Porra等人(1989)建立的叶绿素提取方 法。用10ml80%(V/V)丙酮萃取叶绿素,离心取上清液、用Shimadzu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40)在波长为646.6, 663.6和750nm处测吸光值。读出646.6和663.6nm处的吸光值减 去750n m的以纠正。叶绿素A和B浓度的计算方程如下:叶绿素a (gml-l) = 12.25 A663.6 2.55 A646.6 叶绿素 b (gml-1) = 20.31 A646.6 4.91 A663.6 叶绿素总量(gml-1)

12、= 17.76 A646.6 + 7.34 A663.6番茄红素含量,果实先是在-16C贮存24h再用42C的炉子解冻,采用Fish等人(2002) 建立的茄红素提取方法。用5ml丙酮从0.5土 0.01 g果实样本中提取番茄红素,再用0.05%的氢 甲苯脂化。用Shimadzu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UV-240)在波长为503nm处测上清液的吸光 值。番茄红素浓度的测定公式如下:番茄红素(pgg-l组织-i) = A503 31.2g 组织-1。色度测量,在储藏的后期使用Minolta CR-300比色计测定,给出L*,a*和b*组分。实验设计为完全随机实验,每一个处理对应6组复制对象(第一季

13、度)和4组复制对象 (第二季度)。所有情况下的实验对象均为果实。数据的方差分析采用SAS (NC, USA)的统计方法。用Tukey - Kramer (2002)或Student-Neuman-Keuls (SNK, 2003)做多重,测试p = 0.05。结果与讨论第一季度,表1列出了进行不同处理后保持在2C14天后的结果。在这个期间均无皱纹、 黑点或病害。果实外观和硬度没有受到影响,但各处理间的失重率和蚀损斑有很大异常。失 重率较多的是在空气38C24小时的处理。这可能由于果实长时间逗留在高蒸气压降的条件 下。这个发现类似于储存温度为2C的报道(Lurie and Sabehat, 19

14、97)。蚀损斑是冷害番茄果 实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浅凹或不规则深斑。在经过2C14天以后蚀损斑主要集中在中上 部的较小区域,尽管是初期,这是对照和热处理之间产生重大分歧的唯一变化(表1)。如 同Lurie (1997)综述的其他处理一样,2C储藏前使用相似的热处理,蚀损斑减少。然而, 蚀损斑仅仅是冷害的一个症状,虽然果实的品质降低,但这不是各个处理之间统计的差异。 Table 1. Effects of pre-storage heat tieatments ou parameters associated to chilling injury of tomato fiiiits. afte

15、r 14 d日吐onigw nt 2 C.Hear TreatmenrsFWL: (%)Pitting(%)Firnmess2 (scale)Quality * (scale)Air 24 h at3S CC3.8 a44.7 b44.7 a46.7 a4Water 15 mill at 40 C2.7 b6.3 b5.0 a7.0 aAir 6 h at 42 C2.6 b0.0 b5.0 a7.0 aWater 2 min at 482.3 b4.7 b5.0 a7.0 aWater 2 min at 502.3 b3.3 b5.0 a7.0 aControl2.3 b14.2 a4.7

16、a6.5 a】FXVL = Fresh weight loss. 2Fimw.ess = 5 extra hard to 1 soft. QuaLity = 9 excellentfree from defects) to 1 extremely poor fnot usable) Mean separation in cohuims by Tukey (p 0.05).表2显示,在20C6天后不同处理之间出现的重大差异仅是蚀损斑而没有失重,皱纹、硬 度和质量。同样,在2C14天后,即没有发现色斑也没有明显的病害(数据没有显示)。后者 是不常见的,因为先前的大多数研究表明增加了腐烂或冷害的相关症状I (McCollu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