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68503256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22(附答案带详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成人高考-语文考试全真模拟卷(附答案带详解)1. 问答题:这牵涉到风格问题,“风格就是人格”,每个作者都有他的特性,都有他的特殊风格。所以严密地说,风格不是可模仿的或普遍化的,每个作者如果在文学上能有特殊的成就,他必须成就一种他所独有的风格。但是话虽如此说,他在成就独有风格的过程中,不能不受外来的影响,他所有的语言是大家所公用的,他所承受的精神遗产来源很久远,他与他的环境的接触影响到他的生活,就能影响到他的文章。他的风格的形成有他的独异点,也有他与许多人的共同点。如果把这共同点叫做类型,我们可以说,一时代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一民族的文学有它的类型的风格。这类型的风格对于个别作家的风

2、格是一个基础。文学需要“学”,原因就在此。像其他人类活动一样。文艺离不开模仿,不模仿而创造,那是无中生有,不可想象。许多作家的厄运在不学而求创造,也有许多作家的厄运在安于模仿而不求创造。安于模仿,类型的风格于是成为呆板的形式,而模仿都只是拿这呆板的形式来装腔作势与真正的文艺毫无缘分。从历史看,一个类型的风格到了相当时期以后,容易变成呆板的形式供人装腔作势,想要它重新具有生命,必须有很大的新的力量来震撼它,滋润它。这新的力量可以从过去另一时代来,如唐朝作家撇开六朝回到两汉,19世纪欧洲浪漫派撇开假古典时代回到中世纪;也可从另一民族来,如六朝时代接受佛典,英国莎士比亚时代接受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从整

3、个的中国文学看,中国文学的类型的风格到了唐宋以后不断地在走下坡路,我们早已到了“文敝”的阶段,个别作家如果株守故辙,虽有大力也无能为力。西方文化的东流,是中国文学复苏的一个好机会。一个文人必须有学问和经验所逐渐铸就的丰富的精神生活,除了这一点以外,如果还另有什么资禀使文人成为文人的话,依我看,那就只有两种敏感。一种是对人生世相的敏感,事事物物的哀乐可以变成自己的哀乐,事事物物的奥妙可以变成自己的奥妙。其次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语言文字是流通到光滑污滥的货币,每个字在每一个地位有它的特殊价值,丝毫增损不得,丝毫搬动不得。许多人在这上面苟且敷衍,得过且过;对于语言文字有敏感的人便觉得这是一种罪过,发

4、生嫌憎。只有这种人才能真正创造文学,欣赏文学。在这两种敏感之中,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第二种。古今有许多哲人和神秘主义的宗教家不愿用文字泄露他们的敏感,像柏拉图所说的,他自己宁愿在诗里过生活,不愿意写诗。世间也有许多匹夫匹妇在幸运的时候会偶然发现生死是一种沉痛的事,或是墙角一片阴影是一幅美妙的景象,可是他们无法用语言文字把心中的感触说出来,或是说的不是那么一回事。文人的本领不只在见得到,尤其在说得出。说得出,必须说得“恰到好处”,这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摘自朱光潜的从我怎样学国文说起)第2自然段用柏拉图和匹夫匹妇两个例子说明什么道理 (不超过24字)答案: 本题解析:对于文人,最重要的是对语言

5、文字的敏感。或:文人要成为文人,就需要对语言文字的敏感。 或:对于语言文字的敏感,是作者特有的本领。2. 问答题:对话在小说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试以小说中夫妻对话为例加以分析。答案: 本题解析:阅读小说,要着重分析人物对话,常言道“言为心声”,研究对话有助于了解人物的性格和思想。例如“话别”一节: 水生很晚才回家,水生的女人笑着问“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看似一句平常的问话,却在对丈夫的关切中暗藏一丝疑虑一究竟干什么去了呢“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水生避而不答,绕开妻子问话。“他们几个呢”水生嫂绕着弯子再行追问。“还在区上。爹呢”水生应付一句后再转话题。“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水生嫂穷追不舍,显

6、然更加疑惑。水生笑了一下稳不住了,笑里带点神秘意味。水生嫂感到蹊跷,吃惊。“怎么了,你”这个倒装句强调了对事态的关切。“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水生无奈,只好交底。“你总是很积极的。”在称赞丈夫的行为中暗含不满之意。口气显然娇嗔。“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既表示支持丈夫参军,又感家事难为,内心矛盾不已。“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丈夫的理解,使水生嫂的精神得到安慰,她满足了。这段对话,妻子察言观色,寻隙追问不止;丈夫闪烁其词,支吾应对。一个机敏多情、一个憨厚朴。然而,深明大义,爱国爱家,却是他们的共性特征。以上虽是一段短短的对话,却把小说主人公的共性和个性特征表现得那么形象、细腻、生动感

7、人。3. 问答题:微雨李商隐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窗迥侵灯冷,庭虚近水闻。细雨李商隐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注:白玉堂:指天宫。相传中唐诗人李贺临死时,看见天上使者传天帝令召唤他上天给新建的白玉楼撰写记文。碧牙床:喻指天空。楚女:指楚辞九歌少司命里描写的神女。1.微雨中“初随林霭动”意思是:细雨中“萧萧发彩凉”意思是:2.就写作方法及诗歌风格看,两首诗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答案: 本题解析:1.“霭”指雾气。句意:微雨初起时,只觉得已随着林中雾气一起浮动。“萧萧”指清凉的感觉。句意:想象神女茂密的长发披肩而下,熠熠生辉,萧萧地传递着凉意。2.细雨是正面铺写,微雨则属侧

8、面烘托;微雨偏于写实,细雨则更多浪漫情味。4. 问答题:办公室的书桌上放着一只藤编的小鹿,小鹿侧着长脖子,天鹅般的优雅,加上稍微低着的头,温柔、沉默。那天我在广州的街上,见到一个小伙子提着一大串藤编的工艺品,我一眼看中掺在里面的这只小鹿。“停停,让我瞧瞧。”我叫住了小伙子。他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将那串工艺品搁在路边,任我翻看。“我买它。”我找到了小鹿,正要掏钱。“不卖。这些都是样品。”小伙子笑呵呵地说。我还以为他是街边的小贩呢!“真可惜。”我爱不释手,将小鹿拿在手里看了好一会儿才放下。正想离开,小伙子却大方爽快地将小鹿递给我说:“你拿去吧,送你好了。”“那怎么可以 ”我惊喜不已,“我付钱。”“拿

9、去吧。”小伙子脸上依然堆着笑容。我终于发现,这张笑脸流露出除了“小意思”的大方外,还有一种被人欣赏的喜悦。于是, 我欣然接受了小鹿这个陌生人送给我的礼物。好多年了,小鹿虽与办公桌的现代化用品很不相称,但我总会将小鹿摆在办公桌上。每看到它,我就会想起那个成人之美的小伙子。小鹿比用钱买的东西更可贵,因为它代表着我对那位陌生人的感激,它还引发出我心灵深处的那份善良。从那以后,我会为买东西时无法找钱的陌生人出零钱;我会在“的士”上主动与司机聊天;我不会介意陌生人在街口不小心将我碰撞我相信,在陌生人的世界里,有着许多淳朴善良的心。一分善意,会换来十二分的感动。第1自然段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答案: 本

10、题解析:由盛赞小鹿的美引出下文追述小鹿的由来。5. 问答题:雾茅盾雾遮没了正对着后窗的一带山峰。我还不知道这些山峰叫什么名儿。我来此的第一夜就看见那最高的一座山的顶巅像钻石装成的宝冕似的灯火。那时我的房里还没有电灯,每晚上在暗中默坐,凝望这半空的一片光明,使我记起了儿时所读的童话。实在的呢,这排列得很整齐的依稀分为三层的火球,衬着黑魈魃的山峰的背景,无论如何,是会引起非人间的缥缈的思想的。但在白天看来,却就平凡得很。并排的五六个山峰,差不多高低,就只最西的一峰戴着一簇房子,其余的仅只有树;中间最大的一峰竟还有濯濯的一大块,像是癞子头上的疮疤。现在那照例的晨雾把什么都遮没了;就是稍远的电线杆也躲

11、得毫无影踪。渐渐地太阳光从浓雾中钻出来了,那也是可怜的太阳呢!光是那样的淡弱。随后它也躲开,让白茫茫的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我诅咒这抹煞一切的雾!我自然也讨厌寒风和冰雪。但和雾比较起来,我是宁愿后者啊!寒风和冰雪的天气能够杀人,但也刺激人们活动起来奋斗。雾,雾呀,只使你苦闷,使你颓唐阑珊,像陷在烂泥淖中,满心想挣扎,可是无从着力呢!傍午的时候,雾变成了牛毛雨,像帘子似的老是挂在窗前。两三丈以外,便只见一片烟云依然遮抹一切,只不是雾样的罢了。没有风。门前池中的残荷梗时时忽然急剧地动摇起来,接着便有红鲤鱼的活泼泼的跳跃划破了死一样平静的水面。我不知道红鲤鱼的轨外行动是不是为了不堪沉闷的压迫

12、在我呢,既然没有杲杲的太阳,便宁愿有疾风大雨,很不耐这愁雾的后身的牛毛雨老是像帘子一样挂在窗前。1928年12月14日“雾”作为自然现象,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从文中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填人下面的横线上。答案: 本题解析:浓雾吞噬了一切,包围了大地。6. 问答题:这首词写景叙事层次分明,而且善于将历史与现实、景物与人物、写景与抒情融为一体。背诵全词,回答问题。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里说“千古风流人物”被“浪淘尽”,是基于一种什么联想2“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人道是”是一种什么语气 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赤壁的景色的答

13、案: 本题解析:1作者将历史也想象成一条长河,用东去的长江水来计量时间,把人事变迁与水的流逝联系起来,在叙事上,完成了由现实景物到历史人物的转变。 2“人道是”是一种不确定的猜测语气,表明了作者不太深究历史的真实,借事兴感的情怀。3“乱石穿空”是从形的方面写景;“惊涛拍岸”是从声的方面写景;“卷起千堆雪”,是从形色两方面写景。7. 问答题:阅读下面的问答题,完成15-17题。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深畏骂焉,

14、骂之亦可儆将来。”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异史氏日:“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者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这则小故事,阐发了什么样的道理答案: 本题解析:一个人如果做了坏事,却以为别人不会知道,企图掩饰,蒙混过关,最终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意思对即可)8. 问答题:根据以下材料,回答11-14题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起文学类别来,也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这是非常不公平的,然而有其原因。一般讲刭散文的应

15、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散文于是就成了动物中的蝙蝠,亦鸟亦兽,非鸟非兽。在文学大家庭中,仿佛成了童养媳,难乎其为文矣。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动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阅毕丢掉,四大皆空。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话,散文接近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