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8502615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混凝土、钢筋)中国铁建审批:编制:审核:中铁二十二局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项目部二0一二年三月七日一、指导原则为提高工程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塑造我项目部在安全、质量、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率各方面的良好信誉,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标准、建设部有关标准和质量体系要求,确保施工项目达到各项技术规范要求,切实做到“样板引路,规范施工,开工必优,一次成优,”,确保长春地铁1 号线一期工程卫星广场站- 南环路车站(不含卫星广场站)及区间主体工程快速、有序、优质、高效的按计划完成,进一步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全面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正确处理好工程质量与进度的关系转变质量

2、理念,加强质量管理,创新质量控制措施。坚持精益求精的质量追求,树立质量均衡提高的质量观。推动质量通病智力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促进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质量全面提高。运用科学理论预测和总结质量通病、编制合理的施工方案及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用以克服质量通病的产生、严细认真的工作态度有效指导施工生产。二、工作目标通过地铁工程质量通病的防范和治理,进一步提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各作业工区的质量意识,进一步营造强化质量管理的氛围,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管理,逐步消除常见的质量问题,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工程耐久性,促进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整体质量上一个新台阶,切实落实好“治理质量通病”活

3、动。三、组织机构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长春地铁南环路车站及区间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工作领导小组:组 长:李同果副组长:麻国臣 张玉成 朱成龙 胡明林成 员:刘力军毛德勇 何海涛 高宏瑾 徐炳华 丁剑南 黄艳春 魏 江李永军 周 昊四、质量通病防治基本要求1、质量通病的治理要以管理和技术措施为主,反对不计成本,以治理为名进行不必要的变更的治理行为。治理质量通病要充分体现管理和技术的作用,从“管理”和“技术”上要效果,在管理上,要加强施工组织,完善各项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广标准化、精细化施工管理;在技术上,要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研发、推广和采用新技术、新材料,完善工艺流程和标准,限制和

4、淘汰落后的工艺,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2、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和精细化管理相结合,治理工作注重从小、从细抓起。治理质量通病的过程就是一个精细化管理的过程,要注重抓好工程质量的细小部位,施工管理的细小措施,施工工艺的细小环节。3、质量通病的治理要加强协作,各负其责。参与工程建设的业主、施工、设计、监理各单位都是质量通病治理的主题,必须责任工单,在治理过程中,要通过治理责任这个纽带,建立治理沟通、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共同发挥作用。4、质量通病的治理要预先制定专项治理措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做到事半功倍。质量通病是长期形成的痼疾,治理活动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突出重点、重点突破,

5、带动全面。5、质量通病治理活动要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一线人员的智慧,要防止质量通病的治理要求、治理措施和一线人员不见面的情况,要让一线工程人员了解质量通病的名称、危害、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掌握治理的措施和施工工艺关键环节,把治理的直接责任落实到一线,调动一线人员的积极性。6、项目部各技术人员要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全体监理人员按照职责规定,依据质量通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涉及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加强动态监控,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五、质量通病具体防治措施(一)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混凝土用碎石针片状严重超标

6、、泥土粉尘土含量过大,强度不合格产生原因:1、料场未硬化。2、碎石进料把关不严,未进行筛分。3、采用不合格岩石(或不合格隧道出渣)加工碎石。4、碎石加工设备不合格。防治对策:1、对砂石料堆积场地进行全面硬化。2、对针片状超标的碎石进行全面筛分或废弃,重新进料。3、自加工碎石应采用规范允许的岩石加工。4、自加工碎石或采购的碎石必须进行物理化学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5、不得采用颚式破碎机生产的粗骨料,不得使用碱碳酸盐反应活性骨料,不宜采用砂岩碎石。质量通病:混凝土拌制、运输及浇筑能力不足,不能连续灌注,施工缝多且出现冷缝产生原因:1、混凝土生产、运输设备不配套,老化或缺乏日常保养。2、无备用设备。

7、防治对策:1、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相关设备和备用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并加强保养、添置足够的备用设备。2、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减小分层间断时间。3、混凝土浇筑间断时间较长时应对结合部进行处理(凿毛冲洗)下层混凝土浇筑前应先铺一层15-20 cm的砂浆,必要时应预埋接荏钢筋。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泡水,影响混凝土质量 产生原因: 1、混凝土浇筑部位排水措施不完善。 2、降水设备严重不足。 防治对策: 1、督促承包人配置足够降排水设备。2、混凝土浇筑前对排水设施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全过程中不致受水浸泡而降 低强度。质量通病:结构混凝土强度偏低产生原因:1、水泥堆放不规范,水泥受潮标号降低。 2、

8、不同规格的砂石料混堆。含杂质较多。 3、未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或实际配合比计量不准。 4、混凝土浇注时漏捣、过捣。 5、养护不规范,如暴晒、受冻。 防治对策: 1、水泥库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处搭设,地面要硬化并有防潮措施,按水泥进场时间顺序依 次使用,防止过期失效。2、砂石料堆放场要硬化,砂石料要分类堆放并贴好标示牌。3、砂石料质量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4、定期校核标定的各类计量设备和计量器具。 5、混凝土浇筑前应测定砂石料含水量。 6、选择合格的拌和及养生用水,必要进行覆盖浇水养护。 7、严格按审批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施工,采用正确的施工工艺,并加强过程旁站。质量通病: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9、产生原因: 1、水泥安定性不合格。 2、大体积混凝土未采用缓凝和降低水化热的措施。 3、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大,导致混凝土收缩产生裂缝。 4、模板、支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不够引起的裂缝。 5、养护方法不当,养护时间不够。 防止对策: 1、采用安定性合格的水泥。 2、大体积混凝土应优选低水化热水泥。 3、优化配合化,添加外加剂。4、采用降温措施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推迟水化热峰值出现。5、及时养生。6、同一结构物的不同位置温差应在设计允许范围内。7、基础与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8、现浇梁的支撑体系应采取预压措施。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离析产生原因:1、集料级配不合格。2、混凝土

10、自由倾落度过高。3、混凝土过振。4、拌和时间过短,方法不当。5、水灰比过大。防治对策:1、采用级配合格的集料。2、严格将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控制在2m以内。3、避免混凝土过振。4、严格控制水灰比。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和时间,必须采用强制式拌和机。质量通病:大体积混凝土表面、龟裂产生原因:1、收缩裂缝。2、温差裂缝。3、水泥安定性差。4、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够。防治对策:1、优选水泥,优化配合比。2、掺入缓凝型减水剂和膨胀剂,必要时掺入粉煤灰。3、降低混凝土水化热。4、加强混凝土养护和保温,必要时混凝土内部埋设降温管。5、改善施工工艺,严格规范施工。质量通病:混凝土施工缝处理质量差

11、产生原因:1、施工缝处先期浇筑混凝土未凿毛冲洗或处理不彻底。2、用钢筋拉毛代替凿毛。3、施工缝凿毛时间过早,导致先期浇筑混凝土受到扰动。防治对策:1、混凝土强度达到 2.5Mpa 后进行凿毛。2、严格混凝土凿毛质量检查。3、混凝土凿毛后用水冲洗干净。4、严格控制施工缝处砂浆铺垫质量或采用高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并加强振捣。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表面有泌水现象,且成品色差大产生原因:1、砂石料级配差。2、水泥泌水性大,导致混凝土保水性差。3、混凝土过振。防治对策:1、确保砂、石料具有良好的级配。2、采用泌水率小的水泥。3、避免混凝土过振。4、局部产生泌水时应采取的措施排尽。5、同一结构采用同批种

12、水泥、砂石料、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质量通病 : 混凝土漏浆、表面污染及表面平整度差产生原因:1、模板整修不到位表面不平整。模板刚度不够。 2、模板缝未做有效处理。 3、模板跑模。 4、混凝土坍落度过大。 防治对策: 1、采用平整度、刚度符合要求的模板。 2、处理好模板拼缝,采用适合的脱模剂。 3、将模板的榫槽嵌接紧密。 4、严格控制混凝土水灰比。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渗漏水 产生原因: 1、配合比问题,粗细骨料含泥量超标。 2、混凝土漏振、养护方法不当,养护不及时,养护时间不够。 3、防水处理不合格。 防治对策: 1、加强原材料控制、检测,选用合格骨料,必要时进行清洗。 2、培养混凝土振捣专业作

13、业人员,加强教育培训。质量通病: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差或存在严重质量缺陷,未经监理检查擅自进行修饰。 产生原因:承包人对质量缺陷的整改不认真、不重视。防治对策: 1、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反复试配,改善混凝土浇筑工艺,提高混凝土观感质量。2 、混凝土拆模后必须经监理检查后方可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修复方法整改质量缺陷。质量通病:混凝土麻面、混凝土蜂窝、混凝土露筋产生原因:1、麻面表现为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模板表面不光滑,板缝漏浆,脱模剂选用不当。3、混凝土振捣方法不当,漏振、局部过振混凝土产生离析。、模板板缝漏浆,运输工具漏浆。4、粗骨料粒径过大、

14、垫块设置, 净保护层不符合设计要求。防治对策:1、脱模剂要涂摸均匀,模板有凹陷时,注意将积水擦干;浇注前先检查模板拼缝,确保接缝严密不漏浆;严密振捣,将气泡完全赶出。2、配合比设计时砂率不宜小,搅拌时间应足够;运输工具完好防止漏浆;仔细检查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巡查模板质量情况。3、浇注前检查垫块的情况,确保净保护层符合设计要求;避免模板湿润不够,吸水过多或造成死角;要求振捣密实、不漏振。质量通病:钻孔桩桩身混凝土强度偏低产生原因:1、未按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施工。2、导管初始埋深过小引起混凝土夹泥夹渣。3、清孔不到位引起混凝土夹泥。防治原因:1、严格按设计配合比施工。水下混凝土标准养护试件强度必须符合设计强度等级的 1.15 倍。2、确保导管初始埋深,导管通畅且不得漏水。3、应彻底清孔,严格控制沉碴厚度,不得采用加深孔深的方法代替清孔。质量通病:钻孔灌注桩出现断桩或缩径产生原因:1、混凝土集料级配差 , 混凝土和易性差而造成离析卡管。2、泥浆指标未达到规定指标标准,致使孔壁坍孔。3、搅拌设备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