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49564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前沿讲座论文题目:特高压直流输电线防雷保护班级:专 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设计人:刘鹏完成日期:2012-06-15目录摘 要 3弓I 言 31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性能31.1雷击闪络特性31.2耐雷指标31.3雷击闪络的危害42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预期雷击闪络率指标43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性能的计算方法43.1 绕击计算方法43.2推荐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绕击计算方法和参数53.3 反击计算方法64 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防雷防护措施 65 结论76 参考文献7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摘要: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特高压直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输电距离长和输送 容量大的特点,运行经验表明,在高压和超

2、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各种因素中,雷击引起的跳 闸次数占40%70%,特别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和地形复杂的地区,雷击输电线路引 起的故障率更高。本文对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闪络特性和运行情况进行了分析,针对特高压 直流输电线路杆塔高的特点,推荐了直流输电线路的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参数,并提出了直流 输电系统的防雷保护措施。关键词:UHVDC;输电线路;防雷保护引言无论是交流系统,还是直流系统,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巨大的电能输 送到四面八方的负荷中心。特别对于直流输电线路,它承担着长距离大容量的送电任务,所 以,直流线路的安全运行显得尤其重要。架空输电线路分布很广、纵横交错、绵延数百乃至上千

3、km,所以容易遭受雷击。我国 近几年的架空输电线路故障分类统计表明,在引起高压、超高压输电线路跳闸的各种因素中, 雷击引起的跳闸次数占40%70%,特别是在多雷、土壤电阻率高和地形复杂的地区,雷 击输电线路引起的故障率更高。其中土5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经验表明,雷击直流输电 线路的情况也较突出。另外,输电线路落雷,沿输电线路传入换流(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 也可能造成变电站内设备的损坏。对于特高压直流线路,由于杆塔高度较高,更容易遭受雷击,所以,特高压直流线路 的防雷保护要给予特别关注。1直流输电线路的耐雷性能1.1 雷击闪络特性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闪络特性与交流输电线路有所不同,原因是由于

4、雷击架空输电线路 绝缘闪络后,交流和直流系统的保护动作方式不同。对于交流输电系统:当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绝缘闪络后,系统继电保护启动,跳开线 路两侧的断路器,切断故障电流,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重合闸操作,线路恢复正常送电。对于直流输电系统:当雷击架空输电线路引起绝缘闪络(即直流线路发生接地故障)时, 直流系统的控制保护系统启动,迅速将整流侧的触发角移相至160。左右,将整流站转为 逆变站运行,故障电流降为零,经过一段去游离时间之后,故障点息弧,再启动直流系统恢 复正常送电。而故障发生时刻到移相指令开始执行的时差与控制保护时延及故障地点距整流 站距离有关,参考三常、三广、三沪等直流输电工程控制保

5、护实际动作情况,全程时间一般 为150200ms左右1。1.2 耐雷指标交流输电系统是采用线路两侧的断路器跳开切断故障电流,由于断路器设备对跳闸次数 有要求,当跳闸次数超过一定数量后,需要对断路器进行停电检修。所以,交流输电系统把 “雷击跳闸率”作为线路的耐雷指标。特别是对于早期的少油断路器设备,为了尽量减少断 路器的动作次数,对交流线路的雷击跳闸率指标有较严格的要求。另外,雷击架空输电线路 绝缘闪络的同时,由于工频电弧的作用,有时会烧坏绝缘子。所以,每次雷击跳闸后,运行 人员需寻找故障点,必要时更换绝缘子,这也是控制交流线路雷击跳闸率的因素之一。直流输电系统是通过控制整流侧移相切断故障电流,

6、由于直流系统的控制无次数要求, 所以,直流系统不用线路雷击闪络率作为耐雷指标。由于雷击架空输电线路使绝缘闪络时, 直流短路电流也较大,有时会烧坏绝缘子,因此,每次雷击闪络后,运行人员也要寻找故障 点,必要时需更换线路绝缘子,这与交流架空输电线路是相同的。所以,直流输电线路的雷 击闪络率也不宜过高。1.3 雷击闪络的危害人们认为,直流线路发生雷击闪络造成的后果不像交流线路那样严重,原因是交流系统 短路电流比直流系统大,容易烧坏线路绝缘子,甚至发生掉串事故,影响系统安全运行。仿真计算表明,交流系统因地区网架不同单相短路接地电流在数kA至二三十kA范围; 直流系统因输送容量和故障位置的不同单相短路电

7、流在数kA至十几kA范围内2。在运行中,交流输电线路和直流输电线路都发生过由雷击损坏绝缘子的情况。并且,我 国网省公司的线路运行部门规定,不论交流线路,还是直流线路,当线路闪络后,都需要巡 线,查找故障点,更换烧损的绝缘子。所以,交直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工作量是一样的。对于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闪络故障,除上述因素外,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由于 特高压直流输电容量远大于常规的土500kV直流输电工程,因而,直流线路雷击闪络对两侧 交流网的扰动是不容忽视的。所以,特高压直流线路的雷电性能要给与特别的关注。2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预期雷击闪络率指标我国网省公司对输电线路的雷电跳闸(闪络)率都制定了相应

8、的指标。鉴于特高压工程 的重要性,我国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预期雷击跳闸率按500kV线路运行值的 70%80%考虑,约为 0.100.11 次/100km - a。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由于其输电距离长、输送功率大。建议预期雷击闪络率指标可 与1000kV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预期雷击跳闸率相同。3特高压直流线路雷电性能的计算方法与交流输电线路一样,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击有两部分组成,一是绕击,二是反击。 由于特高压线路的绝缘水平较高,反击的耐雷水平较高,绕击是雷击的主要因素。3.1 绕击计算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绕击雷电性能的计算方法,主要采用电气几何模型法和 先导发展

9、模型法。下面就其计算原理和使用效果分别进行说明。(1) 电气几何模型法60年代,美国爱迪生电工研究所在345kV交流线路上装设了能区分绕击和反击的寻迹 器4600支,统计了 84000公里年的运行经验,得出345kV线路事故主要是绕击事故引起。 美国的E.R.Whitehead,H.R.Armstrong和G. W. B r o w n等人据此相继开展了雷电屏蔽 技术的理论研究,提出了怀氏电气几何模型(EGM)。该方法是将雷电的放电特性和线路结构 尺寸联系起来分析,塔高、地形、雷电流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均予以考虑,和实际运行经验比 较符合,且比较简单。在以后的输电线路防雷设计和雷击屏蔽性能计算上得

10、到了成功地应用。 目前在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均采用该方法,在我国也得到了电业研究人员的普遍认可。该方法在500kV等级及以下的交流输电线路及土500kV直流输电线路上应用得到比较 令人满意的效果,但对于特高压输电的高塔型和特殊的地理条件的输电线路,该方法的适用 性需做进一步研究和验证。(2) 先导发展模型法该方法是基于雷电观察和长间隙放电试验的成果,基本思想是在雷电先导向下发展过程 中,当地面物体表面场强超过一定值时会在地面物体(如相导线或避雷线)上产生迎面先导; 随着上、下行先导的发展,当二者之间的场强超过空气间隙的临界击穿场强时,即发生雷击。 该方法由于考虑了其物理过程的诸多因素,其物理

11、意义更清晰,有其优势。但由于雷电现象 的复杂性,不同学者对雷击物理过程的描述还存在诸多分歧,有不少方面有待开展深入的基 础性研究。这其中至少包括雷电下行先导通道模型研究、不同线径和分裂导线的临界电晕半 径研究、复杂间隙结构下线/棒的上行先导起始条件、上下行先导在各种条件下的相对运动 速度、放电分散性的数学物理描述方法、工作电压对导线临界电晕和上行先导起始条件的影 响等一系列基础问题。由于缺少试验和运行数据的验证,对于先导发展模型的判据存在不同的观点,许多计算 用参数也不尽相同,都会导致计算结果相差非常大。3.2 推荐的特高压直流线路绕击计算方法和参数鉴于先导发展模型法的不成熟和电气几何模型法(

12、EGM)的可操作性,建议高压直流线 路绕击雷电性能计算采用EGM方法,但在参数的选择上应结合高压直流线路的特点特殊的考 虑,如:工作电压和建弧率。(1) EGM原理和计算方法由雷云向地面发展的先导头部到达距被击物体临界击穿距离(简称击距)的位置以前, 击中点是不确定的,先到达哪个物体的击距之内,即向该物体放电;击距同雷电流幅值有关。 本研究中采用了 IEEE标准4所推荐的击距公式,见式(4-1)、(4-2)。(4-1)r =10/ 0.65sr = 3.6 + 1.7ln(43- y )/0.65(y 40m)式中:I 雷电流,kA;r 雷电对避雷线的击距,m; rg 雷电对大地的击距,m;y

13、 一导线平均高度,m。(2) 工作电压的影响因素从我国土500kV运行经验可知,正极性导线容易发生雷击闪络,这是由于我国的雷电大 多为负极性雷,约占90%。这也说明直流工作电压对雷电绕击是有影响的,对于特高压直 流输电线路,由于直流工作电压高,其影响因素更加明显。所以,导线的击距还需考虑其上 的工作电压,雷电对导线的击距可由下式确定。r = 1.63(5.015/0.578 -U)1.125(4-3)式中:r 雷电对其上有工作电压的导线的击距,m; U血 导线上工作电压值,MV。(3)地形的因素采用电气几何模型进行绕击计算,导线平均高度可从纵断面图计算求得。由于线路走廊 情况复杂,实际操作起来

14、很困难。目前,对于地形的考虑有不同的观点和方法,一种方法是 在电气几何模型中以地面倾斜角考虑地形;另一种方法是按地形分类对导线平均高度进行初 估。第一种方法是假设线路是沿着有一定斜坡的地形连续架设,斜坡外侧线路的绕击电气几 何模型的地面为一条斜线,使绕击更易发生。由于这种假设的情况出现概率很小,除非线路 是沿山梁或者大堤架设。而输电线路的走廊往往是架设在平原、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区,或跨 越错综复杂的大山和湖泊等,各种复杂情况均用一个固定的倾角模型进行计算,显然是不全 面的。第二种方法,是美国的E.R.Whitehead在雷电5 一书中提到的,将地形分成三类: 平原、丘陵和山岳。对于这三类地形,在

15、确定导线高度的参数时采用不同的原则,如:平原 的导线高度取导线平均对地高度,即考虑了导线弧垂;丘陵的导线高度取导线悬挂高度;山 区的导线高度取2倍的导线悬挂高度。这种方法对于平原、地形相似的延绵起伏的丘陵地区和群山,简单可行,较为合理。但 对于山地,由于杆塔假设的位置和线路走势的不同而导线各异,简单的采用导线高度取2倍 的导线悬挂高度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对于地形特殊的高山和大跨越等,仍需做特别研究。 (4)雷击入射角度以往在进行常规输电线路雷电绕击计算中,雷电先导是按垂直大地考虑的。从日本特高 压交流输电线路运行中拍摄到的雷击照片得知,由于日本的特高压输电线路为同塔双回,杆 塔高度较高,在88148m之间,因此,有雷电先导侧向击中导线的情况发生6。由于特高压直流线路杆塔高度较高,从严格的角度出发,在绕击计算中建议考虑雷电先 导和垂直大地平面成一定入射角(W)的情况,入射角概率密度(g(W)可采用日本研究成 果,如式(4-4)所示g (中)=0.75cos3(中)(4-4)3.3 反击计算方法对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雷电反击计算,与交流输电线路相同,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行 波法。只是在感应电压、绝缘闪络模型上存在一些差别。运行经验证明,雷击避雷线的档 距中间且与导线发生闪络引起闪络的情况是极罕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