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468491914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方案小班集体教育活动教案【篇1: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提问设计如何突出重点】小班集体教学活动提问设计如何突出重点来 :康泰幼儿园 屠丽君 发布日期:20_.02.29 阅读次数:1259索取号:3078124-304003-20_-002集体教学一般是由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依据一定原则,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面对全班幼儿实施教学过程的活动,是教师和幼儿进行思想、知识、情感等各个方面交流的过程。那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应注意些什么呢?根据我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上了一节数活动好饿的小蛇后,我觉得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问题的设计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幼儿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

2、,合适的精心设计的问题,能点燃幼儿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丰富积累经验。那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我们的提问应注意什么呢? 1、问题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的目标及活动的重难点。问重点才能保持幼儿思维清晰。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内容要反复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这次活动的重点目标就是乐意表述自己的猜想与,并用恰当的词语描述物体的颜色,和形状。为了帮助幼儿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在幼儿欣赏绘本的不同画面时,提问道:“小蛇吃了什么?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呢?这样简单的一个设问,不仅让幼儿讲述不同物体的形状

3、和颜色,而且也注重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话大胆表述。 2、问题设计必须既要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因人而异。 3、设计的问题要开放。在好饿的小蛇教学中,一个香蕉吃到小蛇的肚子里,教师问“看现在小蛇的肚子象什么?”但这个时候我们发现:这个问题提出后,幼儿有点无所适从,幼儿还是说象香蕉,显然幼儿的思维还没有发散开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辅助小问题来提示幼儿思维的方向,让幼儿的思维得到“点拨”,师问“香蕉到了小蛇的肚子,看,现在象什么了?”这个小问题就像一滴落入油锅的水一样,顿时幼儿思维活跃了起来, “象弓箭”“象刀”“象月亮”等等,就这样多个发散性的回答产生了。 所以教师教师在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拓展思路,

4、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思维,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篇2:幼儿园集体活动教学案例分析p 】幼儿园集体活动教学案例分析p 案例背景:作为幼儿教师,我经常听到家长对我说:我小孩在家很顽皮,但在幼儿园却变得胆小内向,和老师和小朋友交流也缺少主动,该怎么办?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在家庭中幼儿的同龄玩伴很少,从而导致其缺乏集体活动的经验及与他人交流,对小朋友以后的成长和心理发育都是不利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以来,人们对集体教学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减少,而对幼儿的游戏活动却投入了极大的兴趣。一方面,“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是幼儿园课程改革方向和追求(所谓追求正表明了在现实中的缺少);另一

5、方面强调游戏正是对传统的集体教学方式的一种改变和改造。传统的集体教学由于过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而成为课程改革的对象。而游戏似乎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于是,用“游戏代替集体教学”,“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观点日益流行。然而,实践中,集体教学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地位却一直没有被动摇。用游戏改造集体教学的结果是“游戏被改造成了教学”,幼儿游戏的时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幼儿游戏缺少指导和观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集体教学本身是适应我国人口众多,师幼比例过高等国情的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再一方面就是教师对集体教学的误解,把传统的集

6、体教学等同于集体教学,把传统的集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混淆于集体教学的属性,而不相信集体教学经过改造后可以符合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本文谨以几个幼儿园集体活动案例,以此提高幼儿的集体活动与交流能力。 观察实录:观察一:大跳龙(中班教学片段)教师出示图片 t:小朋友,你们知道他们都害怕谁吗? c1:熊怕蜜蜂、老鼠怕猫。 t:还有哪个小朋友说一说? c2:狼怕老虎和狮子。 t:还有哪个小朋友能够说一说?c3:狼也怕狗,有的(狗)能保护羊群,不让狼吃了。(小朋友听到后立即争论了起来,有的说狗怕狼,有的说狼怕狗) t:安静!狼不会怕狗的,狼很凶残。好了,请小朋友再想想还有谁怕谁? 观察二:小雨点(小班音乐

7、活动)t:我们跟音乐一起做个游戏,好吗? c:好。t:听听音乐,音乐中说的是谁啊? c:小雨点。t:它在干什么呢? c1:在睡觉和散步。c2:在奔跑和在跳舞。t:那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一下小雨在睡觉、散步、奔跑和跳舞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吧?c:(用身体表示并做出各种动作)t:刚才小朋友都表演的很好,还有没有谁能表演出不一样的小雨点? (这时,两个孩子抱到一块跳了起来,其他孩子模仿起来,孩子们非常活跃) t:你们俩在做什么?(有点生气) c3:小雨点找到了好朋友。t:安静,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跳什么跳!有没有听到我刚才问了什么问题?!(t代表教师,c代表幼儿)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在幼儿园集体教

8、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掌握着话语权,表现为教师的话语霸权。后现代哲学家福柯认为话语是一种权力关系,它意味着谁有发言权,谁无发言权,语言的权力并不是话语符号系统本身,而是与说话者的地位和占有的社会资及权力息息相关。一方面,教师无论在体型还是在心理的成熟程度上都优于幼儿,加之教师的知识、能力及社会经验都比幼儿丰富,有着一定的知识权威;另一方面,国家及社会对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期望并赋予教师一定的社会权威,教师在对幼儿实施教育时并不是个人行为,而是在行使国家和社会赋予他们的权力,将社会认可的内容及价值观念转化为幼儿自身内在的价值观念与信仰,因而她们认为其话语具有合法性、权威性和不容质疑性。 教师

9、的话语霸权一方面表现在时间的分配上,即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否是“满堂灌”,给不给幼儿发表见解的机会。在这几个教学活动中,整个教学活动的大部分时间都被教师的提问占的满满的,幼儿只是充当教师的“应声虫”,只是追随老师前进的脚步,主体性及主动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另一方面表现在幼儿话语权的假性赋予上,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象征性的向幼儿发问,并引导幼儿按照教师自己预先的设计进行回答,对幼儿的不完整回答、模糊回答及错误地回答,教师往往会采取忽视、排除甚至批判的态度。案例中,当幼儿指着长颈鹿说“长颈鹿身上有漂亮的花纹”时,教师却提醒幼儿“先看看长颈鹿的头上有什么?”当幼儿在激烈的争论“狼与狗谁怕谁”时,教师却

10、不加思考的给予否定的回答“安静!狼不会怕狗的,狼很凶残”?,教师的提问让整个教学活动都在“既定”的轨道上展开,不给幼儿一点创生活动的机会。当幼儿的这些回答并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或超出了教师对问题地预设范围时,教师便急忙忙的阻止幼儿的回答并把幼儿的思维“拉”到自己预设的“轨道”上。整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看似师幼在对话交流,但这样的对话与交流不是真正的对话与交流,它只是教师为了顺利进行教学活动或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而已。此外,教师对幼儿话语的评价具有专横性。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是教学活动中必要的一个环节,评价要有针对性与启发性。然而在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用语具有任意性、非科学性和强制性。如“长

11、颈鹿的身体有漂亮的花纹”“错了,是不是有四条腿和长长的尾巴啊?”“狼不会怕狗的,狼很凶残。”“安静,跳什么跳!有没有听到我刚才问了什么问题?!”实际上,长颈鹿身上有漂亮的花纹,有的狼也会害怕狗,孩子抱在一起那是他们用自己身体表现积极情绪体验与创造性的方式。当幼儿的回答错误或对问题有争议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引导而不是给予武断的否定性评价。观察三:春天的秘密(大班语言活动)教师导入活动后,根据多媒体上的画面朗读了“春天的秘密”这首诗歌,开始了师幼之间的互动:t:小朋友,老师读完了这首儿歌,谁记住了诗歌中的哪一句?(教师分别找幼儿背诗歌中的内容,但是都记住了一两句。教师提问完后出示了挂图(一

12、)并对诗歌的第一节又进行了朗读) t:春天来了,春天来了,谁能找到春天的秘密?谁能说说这幅图中春天来了,发生了哪些变化? c1:天气变暖和了。t:回答的不错,还有哪个小朋友有不同的意见? c2:草变绿了,太阳出来了。t: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动动脑筋。 c3:小河里的水化了。t:回答的真好,小河里的水化了 t:那小河是怎么流的? c:哗啦哗啦地t:我们的书上怎么说的? c2:淅沥淅沥地t:那河水说什么了?c3:河水说“春天在这儿,春天在这儿”。t:真聪明,回答的真好,那河水是怎么说的? c4:小声说的?(t代表教师,c代表幼儿)从以上的整个教学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与幼儿之间展开的都是围绕问题

13、进行“提问回答”式的互动,教师与幼儿之间互动的目的及内容更多停留在了解幼儿知识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对幼儿情感的关注,忽略了与幼儿心灵、精神的交流。教师与幼儿在互动中,双方的语言仅被当作交流信息的工具,教师的语言中没有教师的“亲在”,教师的语言中更多的是对问题的提问;幼儿语言中也没有幼儿的“亲在”,更多的只是对问题的回答,双方的语言都是在说“问题”、说“事”,很少在说“人”“我”和“你”,很少把自己的思想、感情透露给对方。即便有鼓励及少量的关注或安慰的行为,也仅仅是一种流于问题或事件处理的“延伸”而很难深入到互动对象的内心深处。因为在教师的心中,让幼儿记住诗歌的内容比体验诗歌的美更重要、让幼儿记住

14、数字的组成比探索数字的过程更重要,因为前者比后者更容易量化,更容易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学生把教师看作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师控【篇3:小班运动游戏教案】集体教学活动方案:集体教学活动方案:幼儿园小班教学活动方案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设计:大和小【设计意图】“大”和“小”是通过比较得来得一组相对概念。幼儿不仅要在学习中获得这些相对的概念,还要让“大”和“小”的概念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本设计以系列游戏的活动,使幼儿在“大”和“小”的惊喜探索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并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动目标】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

15、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动过程】 游戏一:钓鱼1每次请一名幼儿来钓鱼,要求钓“池塘”中所有鱼中最大的一条和最小的一条。鱼钓上来后,分别放在大鱼筐和小鱼筐里。2尝试:请幼儿自由地钓鱼,仍旧要求钓最大的和最小的鱼。 游戏二:大人和小人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游戏三:吹气球1引导幼儿想一想:有哪些能够变大和变小的物体? (游泳圈、气球、被子、雨伞。) 2幼儿尝试让气球变大的方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