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8463840 上传时间:2022-09-2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化学第一次(8月)联考试题7. 实验室模拟工业漂白液(有效成分为NaClO)脱除废水中氨氮(NH3)的流程如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中采用蒸馏的方法精制粗盐水B中阳极的主要电极反应:4OH- - 4e- = 2H2O + O2C中制备漂白液的反应:Cl2 + OH- = Cl- + HClOD、中均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8.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用灼烧的方法可以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因其可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9. 探究浓硫酸和铜的反应,下列装置或

2、操作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进行铜和浓硫酸的反应B用装置乙收集二氧化硫并吸收尾气C用装置丙稀释反应后的混合液D用装置丁测定余酸的浓度10. 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28g乙烯和丙烯中的极性键数目为4NAB32gCu和32gS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C精炼铜,若阳极失去0.1NA个电子,则阴极增重3.2g D等物质的量的钠分别在足量的氧气和氯气中燃烧,转移电子数相等11. 化合物 (a)、 (b)、 (c)同属于薄荷系有机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 都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b、c都能使溴水褪色C由a生成c的反应是氧化反应 Db、c互为同分异构体12. 短周期

3、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分别是X、W两元素对应的单质,丙、丁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戊是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且25时0.1 mol/L 戊溶液的pH为13,工业上通过电解丙和丁的混合物来制取甲、乙、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ZWYXBZ分别与X、Y、W形成的化合物中一定没有共价键C元素Y与X、Z都能组成两种化合物 D乙与戊的水溶液反应后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13. 我国研究锂硫电池获得突破,电池的总反应是16Li+S8 8Li2S,充放电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放电时,锂离子向正极移动C放电时,1mol L

4、i2S6转化为Li2S4得到2mole-D充电时,阳极总电极反应式是8S2-16e-= S8 26(15分)叠氮化钠(NaN3)是汽车安全气囊最理想的气体发生剂原料。下面是工业水合肼法制备叠氮化钠的工艺流程;NaNO2溶液CH3OHCH3ONOH2SO4溶液NaOH水合肼混合液 A溶液蒸馏CH3OHB溶液结晶抽滤,洗涤,干燥产品已知NaN3能与AgNO3反应生成白色难溶于水的AgN3;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熔点沸点溶解性 aCH3ONOK1K2K3N2H4H2ONaOH溶液X磁力搅拌子温度计CH3OH9764.7与水互溶水合肼(N2H4H2O)2113.5与水、醇互溶,不溶于乙醚和氯仿亚硝

5、酸甲酯(CH3ONO)1712溶于乙醇、乙醚请回答:(1)步骤中NaNO2与稀硫酸发生副反应生成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在空气中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气体)的离子方程式为 ;步骤中生成NaN3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室模拟步骤实验装置如上图(装置中冷却水省略,下同): 仪器a的名称 ,作用是根据实验发现温度在20左右反应的选择性和转化率最高,但是该反应属于放热反应,因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图中X处连接的最合适装置应为下图中的 。 A B C D(3)步骤、中制备叠氮化钠并对溶液A进行蒸馏的合理操作顺序是 。 打开K1、K2,关闭K3 打开K3 加热 关闭K1、K2(4)步骤对溶液B加热蒸发至溶液体

6、积的1/3,NaN3结晶析出。步骤可以用 洗涤晶体。 A水 B乙醇 C乙醇水溶液 D乙醚沉淀滴定法测定产品纯度,是以淡黄色K2CrO4溶液作指示剂,将AgNO3标准溶液滴入样品溶液,至少量Ag2CrO4出现,即溶液呈淡红色为终点。AgNO3溶液要装在棕色的酸式滴定管里进行滴定,理由是 。下列操作合理的是 。A滴定管和移液管管尖不可接触锥形瓶内壁B滴定时滴液速度应先快后慢,接近终点时一滴一摇C滴定过程中可用蒸馏水将锥形瓶壁上粘附的溶液冲下D若未等滴定管液面稳定就读数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E若发现滴液过量,可回滴样品溶液,至红色褪去27工业上用含三价钒(V2O3)为主的某石煤为原料(含有Al2O3、C

7、aO等杂质),钙化法焙烧制备V2O5,其流程如下: 【资料】:+5价钒在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与溶液pH 的关系:pH46688101012主要离子VO2+VO3V2O74VO43(1)焙烧:向石煤中加生石灰焙烧,将V2O3转化为Ca(VO3)2的化学方程式是_。 (2)酸浸:Ca(VO3)2难溶于水,可溶于盐酸。若焙砂酸浸时溶液的pH4,Ca(VO3)2 溶于盐酸 的离子方程式是_。 酸度对钒和铝的溶解量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酸浸时溶液的酸度控制在大约3.2%,根据右图推测,酸浸时不选择更高酸度的原因是_。(3)转沉:将浸出液中的钒转化为NH4VO3固体,其流程如下:浸出液中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

8、。 已知CaCO3的溶解度小于Ca3(VO4)2。向Ca3(VO4)2沉淀中加入(NH4)2CO3溶液,可使钒从沉淀中溶出。结合化学用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_。 向(NH4)3VO4溶液中加入NH4Cl溶液,控制溶液的pH7.5。当pH8时,NH4VO3的产量明显降低,原因是_。 (4)测定产品中V2O5的纯度:称取ag产品,先用硫酸溶解,得到(VO2)2SO4溶液。再加入b1mL c1molL1(NH4)2Fe(SO4)2溶液(VO2+2H+Fe+=VO2+Fe3+H2O)。最后用c2molL1KMnO4溶液滴定过量的(NH4)2Fe(SO4)2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b2

9、mL。已知MnO4被还原为Mn2+,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则产品中V2O5的质量分数是_。(V2O5的摩尔质量:182 gmol1)28(14分)氨催化分解既可防治氨气污染,又能得到氢能源,得到广泛研究。(1)已知:反应I:4NH3(g)3O2(g)2N2(g)6H2O(g)H11266.6 kJmol-1,H2的燃烧热H2=285.8 kJ.mol-1 水的气化时H3=+44.0 kJ.mol-1反应I热力学趋势很大(平衡常数很大)的原因为 ;NH3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 ,(2)在Co-Al催化剂体系中,压强P0下氨气以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得到不同催化剂下氨气转化率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28-1,活

10、化能最小的催化剂为 ,温度高时NH3的转化率接近平衡转化率的原因 。如果增大气体流速,则b点对应的点可能为 (填“a”、“c”、“d”、“e”或“f”);(3)温度为T时,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0.8molNH3和0.1molH2,30min达到平衡时,N2体积分数为20%,则T时平衡常数K= ,NH3分解率为 ;达到平衡后再加入0.8molNH3和0.1molH2,NH3的转化率 (填“增大”、“不变”、“减小”)。 图28-1 图28-2(4)以KNH2为电解质溶液电解NH3,其工作原理如图28-2所示,则阳极电极反应为 。35【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硫、钴及其相关化合

11、物用途非常广泛。回答下列问题:(1)基态Co原子价电子轨道表达式为,第四电离能I4(Co)I4(Fe),其原因是;Co与Ca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单质钴的熔沸点均比钙大,其原因是。(2)单质硫与熟石灰加热产物之一为CaS3,S32的空间构型是_,中心原子杂化方式是_,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是_ (任写1种)。(3)K和Na位于同主族,K2S的熔点为840,Na2S的熔点为950,前者熔点较低的原因是_。(4)S与O、Se、Te位于同一主族,它们的氢化物的沸点如下左图所示,沸点按图像所示变为的原因是_。 (5)钴的一种化合物晶胞结构如上图所示。已知A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为(0,0,0),C点为(,),则B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_。已知晶胞参数为a=0.5485nm,则该晶体的密度为_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即可)。36【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15分)聚合物H ()是一种聚酰胺纤维,广泛用于各种刹车片,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C、D、G均为芳香族化合物,分子中均只含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Diels-Alder反应:。(1)生成A的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