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8460091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守儿童帮扶制度为促进留守儿童快乐、健康成长,经研究,我校决定开展“大手拉小手” 爱心结缘活动, 每一名教职工结队帮扶一两名留守儿童。为切实提高帮扶成效,特制定留守儿童登记制度:1. 每名教职工要详细了解帮扶对象的家庭、学习、生活情况,深入家庭了解家庭经济、 人口、留守儿童父母和第二监护人的详细资料。2. 每周至少要和留守儿童谈心一次, 了解留守儿童在学习、 生活上是否有困难,并要积极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3. 帮扶人员要熟记自己帮扶的留守儿童家长、 现监护人的联系电话,保证随时能联系帮扶对象的家人, 每周要为留守儿童提供条件,和其父母通话一次。 每月帮扶人员至少要和帮扶对象的父母

2、通话一次,向其通报其子女在校学习、生活情况。4. 谈心、通话情况要有记录,上交政教处备查。5. 帮扶人员有切实负起责任,要从学习、生活、情感上帮扶,确保自己所帮扶的留守学生生活上有人照料、 行为上有人管教、 学习上有人辅导、 心灵上有人抚慰, 学习安心, 生活舒心, 情感温馨。.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联系制度1. 在校内, 做到三个 “三” ,即“三知、 三多、 三沟通” 。“三知”指的是教师要对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等三个方面做到知情, 并建立了留守生个人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生”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

3、报“留守生”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生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 指的是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 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2在校外,建立“一组、一家长、一中心”。“一组”指的是学校在留守生中打破年级、班级界限,组建校外学习小组,由高年级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指定一名指导老师负责,每周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比如小组成员互相检查作业、开展校外表现评议等。“一家长”指的是从本地有较高威望的党员、教师、干部中聘请一批编外家长,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留

4、守生品行方面的教育引导工作,定期向学校反映孩子在校外的表现。“一中心”指的是鼓励有条件的退休教师或个人创办留守儿童托管中心。3学校开设了“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 “留守儿童” 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还以“师爱助你成长”为主题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队)会、“你在他乡还好吗”书信竞赛活动、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生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生”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留守儿童活动制

5、度1. 每周举行一次集体升国旗、 唱国歌活动, 对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2. 充分运用少先队活动和班委会两大活动阵地, 对留守儿童进行五爱教育及遵纪守法教育。3. 坚持不懈的开展文体活动,定期开展各种竞赛活动。4. 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实践中培养留守儿童的实际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5. 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服务、信息服务活动,以提高“留守儿童”实际生存意识。6. 积极组织各种形式文娱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生活。7. 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课, 提高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8. 聘请专业心理老师给留守儿童定期上心理辅导课, 每月一次恳谈会,了解其思想、学

6、习和生活情况。9. 根据学校实际, 每周利用课余时间定期开展以下活动: 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让学生看看电视, 了解国内外大事, 增长知识和见闻。周一开放图书阅览室; 周二开放留守儿童工作站; 周三开放电脑室;周四开展文体等活动; 周五开展交流活动。 时间均安排在每天的课外活动,由各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10. 各班充分利用节假日,有计划组织留守儿童开展快乐伙伴假日营活动,重点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兴趣小组、社会实践、文化体育、手拉手等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丰富留守儿童假日生活,引导他们参与健康有益的假日活动,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吃苦精神,提高他们独立自主,自理及综合实践能力,激发他

7、们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热情。.留守儿童组织领导制度1. 学校成立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教导处、总务处、少先队负责人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2. 领导组成员分工明确, 责任到人,充分发挥领导小组成员职能作用,加强对全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管理。3. 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对部分贫困留守儿童给与生活补助,确保他们不辍学。同时不断改善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后勤保障。.留守儿童信息登记制度1. 各班每学期初要对留守儿童家庭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摸底,全面调查掌握留守儿童的动态信息。2. 根据新学期学生变化情况, 各年级、各班级的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分人头, 通过上门调查、

8、走访群众等形式, 逐一做好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统计,汇总后上报到学校。3. 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档案,重点记录“留守儿童”的现居住地、现监护人(或托管人)的姓名、关系及联系方式、父母工作单位及通讯方式等情况。.留守儿童谈心交心制度1. 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 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2. 学校教师、 代理家长每周至少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 与他们进行零距离交心,了解他们一周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

9、,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工作职责1. 管理员负责每周 “留守儿童之家” 开放时间不得少于1 天,负责儿童安全工作。2. 领导小组成员每月至少与儿童开展一次谈心活动。3. 领导小组成员每季度至少与儿童监护人见面一次, 督促监护人加强对儿童的管理和教育。4. 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每月至少通过电话、 书信等途径与家长联系一次, 便于家长及时掌握孩子的成长情况, 沟通儿童与家长之间的感情5. 每年为儿童体检一次。6.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 向儿童普及法律法规、 科学文化知识,宣传文明新风, 传播自护技能,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留守儿童管理制度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关

10、键时期,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这些孩子往往感到“情感缺失”、“情感饥饿”,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缺失。为此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决不能忽视农村留守少年儿童这一特殊群体。1. 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制度。 各班级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 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2. 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 每学期向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

11、性建议。 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3. 建立留守儿童情况报告制度, 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4. 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 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 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5. 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 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社区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法治安全教育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6. 建立留守儿童管理教育责任制度, 形成学校、 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共同关心、教育、管理留守儿童的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