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学术团队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学术团队 发表日期:2008年12月23日 【编辑录入:小颖】 一、研究方向和人员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名称中文应用生物技术英文Application Biotechnology 起止年月2006年06 月至 2009 年07 月团队负责人姓名魏 琴性别A 女出生日期1967年01月12日民族汉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最终学位博士最终学位授予国或地区及学校四川大学□省部级人才计划入选者□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拔尖人才行政职务副系主任电子邮箱weiqin67-2001@163com所在工作单位(系、所、实验室、中心)生物工程系通讯地址宜宾学院生物工程系联系0831—354506913778909762创新团队构成情况总人数高职中职初 级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9531135姓 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技术职务/学位研究方向在团队中的作用本人签名研究骨干魏琴女1967、01教授植物细胞工程主持组培技术、非试管快繁张超男1966、01副教授发酵工程与食品生物技术微生物工程王涛男1974、06讲师微生物育种微生物菌种选育周黎军男1965、02教授作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郭鹏男1970、09副教授两栖爬行系统学两栖爬行类保护生物学罗通男1964、01副教授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分子生物学黄飞男1963、05副教授仪器分析、化工工艺植物提取物的分析检测与提纯团队成员林娜女1979、08讲师作物育种细胞工程育种陈桂兰女1979、05助教植物细胞工程植物组培技术、非试管快繁尹礼国男1979、03讲师食品生物技术食品生物技术二、创新团队的基本情况简述创新团队的研究方向,团队形成的背景和发展目标等,2000字以内.研究方向:应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宜宾市及周边地区特色生物资源进行保护与利用研究。
团队形成的背景:“应用生物技术”创新学术团队成员由宜宾学院建立的重点实验室“西南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的主要研究人员和生物工程品牌专业的骨干教师构成;研究方向是依据该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目标和品牌专业的学科发展规划而确立的;该创新团队集中了生物工程系相关学科教学、科研的骨干人员,团队成员均有较丰富的从事生物技术科研的经验本年度即将建成的生物工程系专业实验室集中了学院提供的重点资金,可为有关科研工作提供必要的实验条件本团队力争创造市内创新,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科研成果.通过对宜宾市生物资源的综合考察及对宜宾市农业、食品饮料企业的调研,其结果表明:宜宾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区域经济发展急迫需求的一些种植资源都需要通过细胞工程进行解决,例如油樟苗木繁殖、木姜子的快繁、屏山白魔芋的快繁、仙茅的快繁等年需求量达到100-1000万苗以上,脱毒红薯、马铃薯、生姜的年需求量达到上亿苗,组培花卉苗木、组培茶叶苗木年需求量也达到几十万苗.作物育种成果的良种繁育市场需求量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但育种周期长,通过细胞工程技术可以缩短生产周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宜宾市长宁县生产的长裙竹荪因为菌种退化,现面临停产绝收状态,而市场需求量非常大,需要对其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宜宾市传统发酵产品思波醋、屏山套醋面临生产和市场困难,通过发酵工程研究,可望为宜宾特产发酵产品的发扬光大作贡献。
发展目标: 以理论联系实际为指导思想,以团队为对外窗口,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模式,充分利用我院现有条件,积极与其它著名高校如四川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云南大学合作,积极与地方产业和优势生物资源结合,开展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研究,为宜宾市及周边地区的农业产业化、传统工业生产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促进我院科研氛围发展、提升我院社会声誉的目标1 创新成果目标:1.1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目标:在细胞工程教学实验室基础上,三年内建成宜宾市内规模最大、设备一流、技术先进的植物细胞工程示范性实验室,成为宜宾市植物细胞工程研发中心;研发培养有经济价值的名贵花卉、林木、蔬菜等苗木;1.2 作物育种方向目标:建立花药培养、染色体工程的技术体系,力争3年内育成1个水稻不育系或恢复系并通过鉴定3 食品生物技术方向目标:完成红酵母富硒高密度培养、竹荪菌丝液态发酵、酵母抽提物制备工艺的研究,积极开展有益菌种资源的分离、发酵工艺的研究,开展传统发酵食品如碎米芽菜、思波醋、屏山套醋等生产工艺改造的研究,开发传统食品的新功能,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发酵工业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1.4 在特种动物研究方面目标:与特种动物养殖公司联合组建研发中心开展有关的技术培训、指导.2 产业化目标:植物组织培养初步实现产业化开发;植物育种方面选育出有苗头的育种资源;在实验室中开发出多个产品,力争与一家以上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开展传统发酵食品工艺的改造;力争有1—2项技术产品能与乡镇的优势产业结合,并得到应用。
3 社会效益目标:创新学术团队的工作积极争取得到宜宾市政府、宜宾市科技局和相关主管部门的支持;创新学术团队的工作积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酵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创新学术团队的工作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由此打造宜宾学院良好的科研氛围、服务意识和良好的社会声誉三、主要学术成绩、创新点及其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着重阐述近五年来在科学研究、高新技术创新及集成方面所取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及其产生的科学意义、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同行中所处的水平,具备的优势和特色,2000字以内.生物技术发展到现在,已在食品、饮料、农产品加工、医药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本团队近五年来取得的成绩:特色经济植物保护与利用方向:已与宜宾市卉丰花卉公司签署了科研基地协议,拟开展 多项合作研究;成功培育了屏山白魔芋、道地性仙茅、中国兰、西洋兰、茶叶、多种花卉苗木、脱毒红薯、脱毒马铃薯、脱毒生姜等组培苗作物育种:已与邱场乡政府签署了科研基地协议,目前邱场乡政府已提供水稻育种基地20余亩.在邱场乡政府的协作下已选育定型恢复系400余个株系、100余个不育系、育种材料4000余份.已有2个组合参加四川省和南方稻区2006年水稻新组合预试,5个组合参加多点试验。
食品生物技术方向:已与重庆啤酒总公司宜宾分公司签署了科研基地协议,开展了微生物菌种的分离鉴定、提纯复壮、富硒酵母高密度培养及发酵工艺等研究工作;已与长宁县楠竹经营所签署了科研基地协议,目前正在与蜀南竹海竹生物竹文化研究所、长宁县林业局、宜宾市林业局竹海分局、长宁县生产力促进中心联合对长宁特有的长裙竹荪的菌种复壮进行研究;正在与长宁县双河镇联合进行高复水性无公害玉兰片加工工艺研究. 特色动物研究方向:与宜宾市横竖养殖公司签署了科研合作协议,合作项目正在洽谈中宜宾市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更具有适合这些植物、动物、微生物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由于过去的过度开发,宜宾部分自然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有的面临枯竭;特色经济农林业发展起点低,工艺较为落后,急需采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改进、保护与开发,使其可持续发展宜宾市传统发酵食品有碎米芽菜、屏山套醋、思坡醋等,多采用传统生产工艺,劳动强度大、发酵周期长、产品市强竞争力弱,生产效益低下,面临着市场萎缩、企业倒闭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对有关工艺进行改进将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四、创新团队负责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习经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包括近五年主持或参加的科研项目以及所获各种人才计划或基金的资助情况等,1000字以内。
魏琴:学习经历1987年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98年四川大学植物学访问学者1年; 2004年四川大学获植物学博士学位;同年进入四川大学轻工纺织与食品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目前主要从事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天然产物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学术任职(1)宜宾市第九届市管拔尖人才(2)2005-2007年度宜宾学院学科带头人(3)宜宾市专家组成员(4)国际植物组织培养和生物技术联合会会员主要的研究课题(1)《宜宾油樟的的离体快速繁殖及活性成分的诱导》 省教厅课题、院级配套 已完成、待结题 主持人(2)《宜宾油樟离体再生体系的构建及细胞悬浮培养诱导活性成分的研究》 省科技厅课题、院级配套 正在进行 主持人(3)《宜宾油樟SAD的基因克隆及功能研究》 宜宾市科技局、院级课题 正在进行 第二主研(4)《魔芋工厂化育苗与产业化开发研究》 宜宾市科技局课题 已完成,待结题 第二主研(5)《西红花有效成分西红花糖苷化学全合成方法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正在进行 第四主研(6)《油樟油等5中芳香植物油抗微生物活性及抗菌机理研究》 宜宾学院博士启动金 正在进行 主持人 (7)《对我院非生物专业类学生实现生物学基础教学的研究》正在进行 主持人五、研究骨干(4~6人)简介简述大学以上学习经历、主要学术任职、主要科研工作经历等,2000字以内。
周黎军:学习经历1987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获得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应用分子生物学2004年被引进到宜宾学院,从事实验中心的工作、教学工作、水稻育种研究等学术任职(1)宜宾市第九届市拔尖人才后备人选(2)宜宾市专家组成员科研工作(1)《苦竹人工栽培技术体系研究》 院级课题 已结题 主持人(2)《魔芋工厂化育苗与产业化开发研究》 市科技局课题、院级配套已完成 待结题 主持人 (3)《利用早世代稳定选育水稻恢复系》 市科技局课题、院级配套正在进行 主持人(4)《利用早世代稳定选育水稻恢复系及其杂交组合的筛选》教育厅课题、院级配套 正在进行 主持人(5)《水稻早世代稳定的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 院级课题 正在进行 主持人(6)《水稻早世代稳定(杂种优势固定)遗传机理的研究与生产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