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文言文教学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6842726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高中文言文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中文言文教学(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高中文言文教学摘要针对高中文言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惑和难题,本文探讨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教学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进而明确目的,以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然后直面现状,剖析了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最后,重点论述如何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式阅读整体性阅读诵读法 在语文教科研全面开花、如火如荼的今天,高中文言文教学研究显得有点受冷落,甚至至今还停留在“文白之争的层面上,这种状况不太正常。本文拟就高中文言文教学的价值、目的、现状及理想做法阐释一下个人的观点,以求正于方家。 一、探求价值学习文言文的几点理由 在漫长而剧烈的“文白之争中,支持学习

2、文言文的专家们全面而深入地论述过文言文的教学价值,总括起来大致有:教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我不想多作复述。下面要谈的是我面对学生的“学习文言文无用论而提出的几点看法。 1、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精英文化的结晶,多为当时一流人才的精神物化的产品,具有极为丰赡的精神内涵。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还承担着德育的重任,我们要培养良好精神品质的学生,促使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学生只是阅读他们喜欢的“思想情感委琐“众生喧哗的当代“快餐文学,显然达不到我们的目的。学生应多和出色人物、一流人才“对话,直接感受他们非同一般的“情感、智慧、思考,直接体味他们不同凡响的忧患意识、生命意识、家国意识,然后逐步修养其高层次

3、的生死观、荣辱观、忧乐观,在精神上走向丰润完满。 2、文言文是汉语言的“文物,是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是掌握运用现代汉语的起点,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文化的起点。高中生通过学习文言文,了解汉语言表达的言简意丰、谴词造句的讲究、思想内容的深刻、论辩艺术的出色、构造的严谨等特点,从而热爱民族语言,学习并开展民族语言的表现力。还要指出的是,继承这一“文物有助于培养学生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且不说将来要从事古代历史、政治、经济、科技、文艺、医学等研究工作的学生,就是个普通的中国人,至少能感受中国画、民乐、园林的美吧.至少在民族艺术面前,能激起一片浓浓的情愫,对民族对故土的依恋之情吧.学习独具民族审美特质的文

4、言文,可以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培育起那一份敏感。语文教师要带着青年学生认识文言文,研究文言文,让它与学生息息相通,从而到达在祖国语言文字与丰富灿烂的文化的历史平台上去开创新的现代文明的目的。3、文言文素养是语文素养的重要局部,是高中生应备的根本素质之一。今天的学者在反对学习文言文时,常引述胡适、鲁迅、叶圣陶等大师曾说过的话作为依据。可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能取得彪炳千秋的成就,跟他们拥有深厚的文言修养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开创中国新文学的大师们,都承受过良好的古文教育,比方朱自清、冰心、巴金。就是身为科学家的杨振宁,对其从?孟子?中汲取到的营养至今念念不忘,并常现身说法,告诫青年学子要学习古代经

5、典。再说,如果一个英国人不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我们会嘲笑他,可“莎士比亚就是英语的文言文呀.如果学生只有读李约瑟的?中国的科技和文明?才了解到中国古代的成就,只有到日本留学才能学到中医,这恐怕不只是一种为难吧.一个无力继承自己民族文化的国家,能开展到哪一步.如果高中生对着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千古佳句都一脸茫然,中学语文教育能说是成功的吗. 二、明确目的做好文言文教学的分内事 新大纲规定:“诵读古典诗词和浅易文言文,理解词句的含义和作品的思想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重点掌握常见的150个文言实词、18个文言虚词和主要文言句式在课文中的用法。

6、这规定看起来很“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诸多偏差。其一,什么叫“浅易文言文.?兰亭集序?的后半局部、?逍遥游?也算“浅易吗.难度过大的选文对学生学习热情的打击是可以想见的。其二,有人过于信奉“工具性,文言字词句的学习占据了课堂教学绝大局部时间,而对课文的整体阅读可有可无,使高中阶段和初中阶段一样只重文言知识的积累。其三,有些教师不顾实际,总想着“如何借助文言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品质、创新能力。教科研上的赶时髦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我认为,依据大纲,根据学生的教学实际情况,文言文教学主要是要做好以下的分内之事: 1、继续重视文言字词句的学习,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新旧联系、辨析异同

7、中理解掌握文言根底知识。 2、重视每一篇课文,把“帮助学生理解熟记具体的文言课文作为“文言文教育的第一要务。引导学生走入“文心,和作者同命运共呼吸,真正体悟到文言课文之美,从而乐学、会学。久之,学生在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就能恰当引用、巧妙化用,不断提高自己语言的美感。3、引导学生承受以思想见长的文言课文的熏陶感染,让他们直接感受一流人物的博大胸怀,自觉加强品格修养。多年以后,学生在困厄中能想到孟子的高论、司马迁的不屈以自励,在得意时能不忘魏征的警示、司马光的训诫以自勉,文言文教学的目的是真的到达了。 三、直面现状剖析学生“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 我曾屡次对新任教的班级作摸底调查,很遗憾,喜欢和比较

8、喜欢文言文的学生从未超过一成。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对文言文学习的评价,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怕和“厌恶。我想,要搞好文言文教学,不直面现状、不去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不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是不行的。综合历届学生的说法,我认为学生普遍怕学厌学文言文的原因除了上文论及的目的不明确外,还有下述几点值得我们加以重视。 1、文言文本身的因素。文言文毕竟是古代的语言,到现在已几乎没有使用价值了。和白话文的相去甚远也使得它难免令人感觉晦涩难懂。对于学生来说,“无用加“难懂,哪里还能提起学习的兴趣呢. 2、教材的因素。其一是选文。“课文要具有典*性,文质兼美的标准当然是对的,但也不能无视学生的承受能力,有的课文太深

9、奥,有的太乏味。其二是编排。新教材是以文学史为序编排的。这种编排方式偏重于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开展,无视了学生的学习规律。教材的编排还是按由浅入深、先韵后散,先故事性后哲理性的顺序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考试的因素。由于教师命题权力的缺失,使得学生重试题而轻教师。“考什么学什么是倍受批评却至今仍是学生信奉的最高信条。高考试题是不考课文的,学生怎么回“傻到孜孜以求地学习课文呢. 4、教学的因素。这里主要谈谈教学要求、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问题。 教学要求的问题。学习文言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字词句的知识,而且要背诵很多课文。而背诵现在根本演变为“默写。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中,两三天要背一篇古文

10、,怎么能不怕呢.我想说的一个问题是:所有要背诵的课文语文教师都会“默写吗.如果连教师都做不到,这教学要求是否该修改一下呢.此外,我们常要求学生搞清楚一些根本说不清楚的东西。比方,1997年高考题第17题,“高宗意乃解一句,让学生区别“高宗的主意这才消释和“高宗的情绪这才缓解这两种解释的对错。其实,谁能说得清前者就比后者准确呢. 教学思想的问题。我只想讲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过于强调文言文教学的“工具性,一是以应付考试为根本目的和任务。前者的结果是,45分钟里教师总是带着学生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特殊句式等知识点上猛下工夫,而没看见那是一篇优美的古代散文。后者更是带来恶果,教

11、师模仿命题迷宫化、文字游戏化的高考文言文试题,支解每一篇课文,大搞考点训练,学生能不“怕且“厌吗. 教学方法的问题。一方面,有人竭力奉行“字字落实,句句串讲的箴言,教法僵化,使学生日生厌倦之情。另一方面,有人把文言文当作现代文来教,外表上潇潇洒洒,可实际上学生连重要的字词句都没搞明白,于是,“潇潇不见了,就剩下“傻傻洒洒了。 四、实践理想探索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文言文的方法 一营造文言文学习的良好气氛,消解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恐惧感。 1、努力发挥语文教师的正面影响作用。要教好文言文,语文教师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教学原则、高效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更要具备较高的文言修养。上课

12、时要表现出对课文相当精熟,根本能背诵,对一些名人逸事、名篇名句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得心应手。教师这样的表现能让学生直接感受到学好文言文的好处,顿生仰慕之情,这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热情,鼓舞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信心。 2、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改变文言文在学生心中的印象。也许文言课文让学生怕了,那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先去读故事性强的文言作品。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进展自主式阅读。所谓自主式阅读,就是学生凭兴趣,主动、独立地阅读,教师不要布置硬性的阅读任务;阅读的动机是以关注文章内容、获取信息或娱乐审美等实际需求为中心;阅读方式是重整体感悟、内在体验,不求统解、甚解;阅读过程是放松

13、惬意的,不带负担的。事实证明,自主式阅读文言作品,学生的兴致很高,就连很厌恶文言课文的学生读起?聊斋志异?来也是津津有味、兴味盎然、爱不释手。久之,学生会蓦然发现:文言文其实并非面目可憎,更不可怕,还是有点得意的。 二引导学生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理解课文、欣赏课文,在快乐地学习中提高文言素养,修炼精神品质。 1、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走入课文,和作者心灵相通。我们知道,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和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的过程。可是由于上文论及的原由,学生在面对文言文时,他们虽然会在教师的要求下读读看看,但心灵的眼睛是关闭的,感情的大门是封锁的,课文不过是一堆无生命的文

14、字而已,我们还能奢谈什么教学效果呢.因此,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搭建一座桥梁,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让他们和课文息息相通,从而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委曲衷情,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博爱情怀。惟有如此,才能学好文言文。那如何搭建那心灵之桥呢. 提供必要的作者和写作背景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或作品产生的深层原因,有利于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如果学生对归有光的遭遇一无所知,漠然相对,就不会去用心体会?项脊轩志?中蕴涵在日常琐事中那份深沉的情感。学生了解了?鸿门宴?一文的历史背景及*项的相关情况后,就会很有兴趣地去体验那宴会里的刀光剑影。 指导学生诵读,有助于学生融入课文。我们谈学习

15、文言文,就该继承古人成功的做法。诵读法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几千年语文教育最重要也最有效的方法。朱熹说:“学者观书,务须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读一字,不可少读一字,不可多读一字,不可倒读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长远不忘。这不仅强调诵读的重要,且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教师一定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加以设计,对诵读多加指导,让学生读得得法。起初,要语音准确,句读准确,字正腔圆。然后,训练学生掌握音调、语气、停顿、重音等诵读技巧,尤其是读出文章的内在节奏,感知文章的“气、味、声、色。再后,随着理解的加深,要求学生在抑扬顿挫、表情传神方面下功夫。最后,学生在反复诵读到达因气求声、心口合一、与我为化的诵读境界。久之,学生便耳熟能详,目闭可诵,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的艺术感受,不知不觉间就和作者心意相通了。 用当代视野照顾文言文,拉近学生和文言文的心理距离。寻找课文和学生现实感触的共振点,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阅读经历,产生与作者、作品情感共鸣。比方学习?游褒禅山记?,课文关于“志、物、力的论述对学生很有教育价值,教师只要点一下,学生就自然联想到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引起共鸣。这样,学生和作者、课文就一下子沟通了。 2、教师引导学生赏读课文,领略其美,吸收养分。 积累知识,扫清阅读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