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8425210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PTX 页数:25 大小:3.6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识二十四节气(课件)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蒙沪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识二十四节气初识二十四节气立春立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交立春节气。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传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立春是汉族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

2、;春是生长,耕耘播种。雨水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公历2月18-20日),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不仅表明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后,人们则明显感到春回大地,春暖花开和春满人间,沁人的气息激励着身心。惊蛰惊蛰惊蛰,古称“启蛰”,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

3、”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春分春分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大约为3月20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时。趣味民俗竖蛋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春祭拜神祭日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清明节与除、盂、九度时交清明节气。清明节与除、盂、九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三节并称中国传统节日四大祭祖节日。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21日时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源自古人“雨

4、生百谷”之说。同时也是播种移苗、埯瓜点豆的最佳时节。“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气象专家表示,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大大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更是;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立字解见春。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小满(grainbuds)是

5、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芒种Grain in Ear 芒种的芒种的“芒芒”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字,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芒种的物的收获,芒种的“种种”字,是指谷黍类字,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作物播种的节令。“芒种芒种”二字谐音,表二字谐音,表明一切作物都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忙种”了。所以,了。所以,“芒芒种种”也称为也称为“忙种忙种”、“忙着种忙着种”,是农,是农民朋友的散播播种。民朋友的散播播种。“芒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6、。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夏至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六月二十一或者六月二十二。夏至这天,太阳运行到黄经90,太阳直射位置到达地面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可长达十五个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将近多一倍。小暑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120大暑大暑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

7、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因此有“落叶知秋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即为“出暑”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交节时间点在公历8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0。处暑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白露是农历二

8、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秋分(autumnalequinox),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22或23日。“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日夜时间均等,并由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气候由热转凉。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

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秋秋分分寒露寒露24节气中第17个节气,气温较白露时更低,露水更多,原先地面上洁白晶莹的露水即将凝结成霜,寒意俞盛。霜霜降降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10月23日左右,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立冬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九个,不仅是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故称为立冬。小雪每年11月22日23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40时为小雪。小雪节气的民俗小雪节气的民俗腌腊肉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是加工腊肉的好时候。小雪节气后,一些农家开始动手做香肠、腊肉,等到春节时正好享受美食。吃糍粑在南方某些地方,

10、还有农历十月吃糍粑的习俗。古时,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语“十月朝,糍粑禄禄烧”,就是指的祭祀事件。吃刨汤小雪前后,土家族群众又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大雪”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其时视太阳到达黄经25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至此而雪盛也。”大雪的意思是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时更大了,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

11、大。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中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冬至冬至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更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季冬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位于黄经285。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小寒寒每年的1月20日或21日为大寒,太阳运行到黄经300,时序已到隆冬,我国大部分地区小寒和大寒期间一般都是最冷的时期,形容天气的农谚有“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大寒以后,立春接着到来,天气渐暖。至此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完成了一个循环。大大寒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