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468425190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PPTX 页数:12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2 古乐悠悠绘美景 课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古乐悠悠绘美景五年级下学期辽宁地方课程人与社会现代人唱歌是一件平常事,无论是激情的摇滚,还是轻缓的民谣,亦或是仿古的中国风,都有非常多的拥趸,那你知道在古代都听什么歌吗?你知道古代十大名曲是什么吗?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古曲小课堂,体会中国古曲之美吧!你们知道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都有哪些吗你们知道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都有哪些吗?中国十大古典名曲,分别是夕阳箫鼓梅花三弄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汉宫秋月。这些古曲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曲调优雅,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夕阳箫鼓又名浔阳夜月浔阳琵琶等。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

2、长卷,引人人胜,展现了夕阳西下、云破月来、渔舟唱晚等迷人的江南风韵。由夕阳箫鼓改编的春江花月夜更是广为人知的中国传统音乐。阳春白雪一首广泛流传的优秀琵琶独奏古曲。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这是一首最基础的琵琶传统曲目,一提起它,就不免会想起下里巴人,它似乎已经成了高雅的代名词。其实这首曲子的内容通俗易懂,节奏明快,清新流畅,描绘的是阳春三月,冰雪融化,大地复苏,万物生长,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最早见于东晋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明代

3、琴谱神奇秘谱中载有此乐曲。之所以命名为梅花三弄,一方面是因为乐曲借物咏怀,表现了梅花高洁、清逸、耐寒等品格;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曲中,同一曲调在不同的段落中分别变奏了3次,这里的“弄”具有现代音乐术语中“变奏”的含义。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渔樵问答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此曲在历代传谱中,有30多种版本,有的还附有歌词。现存谱初见于明代肖鸾编纂杏庄太音续谱。杨表正修订曲谱,配制歌词。清代琴家又略去歌词,将曲调稍加改易,成为独立的器乐曲。此曲优美清逸,以对答

5、式的旋律,描写渔夫与樵夫的对话。平沙落雁古琴曲又名雁落平沙或平沙,作者不详。问世以后,深受琴家喜爱,广为流传,并有多种版本,是传谱最多的琴曲之一。对于曲情的理解,有描写秋天景物的;有寓鹄鸿之志的;也有发出世事险恶,不如雁性的感慨的。音调基调静美,静中有动,旋律起伏,绵延不断,优美动听。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传说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的民间乐曲。现仅存古琴曲,以神奇秘谱载录最早。早期并无内容记载,现多数琴家按照聂政刺韩王的民间传说来解释。我国传统文化的特点是多元文化长期融汇而形成为一体。在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古典音乐是汉民族的文化瑰宝,与古诗词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我们要积极地去了解它,解读它,欣赏它,拜谒它,这不仅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艺术境界,也有利于振兴民族音乐,凝聚民族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