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案:《真菌》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68376198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2 大小:5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教案:《真菌》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生物教案:《真菌》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生物教案:《真菌》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生物教案:《真菌》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生物教案:《真菌》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教案:《真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教案:《真菌》(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生物教案:真菌 生物教案:真菌1一、 教学目标1、 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 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 小组成员间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探 究活动,体验与人的合作与交流;4、 认同严谨求实、持之以恒的科学态度。二、 重点难点重点: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2、探究活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难点:探究活动中小组成员要做好分工,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观察记录。三、 课前准备教师:1、变质的牛奶、各种真菌(木耳、香菇、灵芝等)长霉的馒头、面包,腐烂变质的水果;2、实物投影仪;3、培养菌落实物;4、琼脂、培养皿、烧杯、甜豆浆、酒精灯、吸管、三角架、无

2、菌棉棒、镊子、放大镜。学生:预习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四、 课时分配一课时五、 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引入新课积极思考、踊跃提问展示变质的牛奶,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认识大型的真菌和真菌中的霉菌仔细观察,从实物中获得有感性认识。展示大型真菌及霉菌实物。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请两个同学讲解和演示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提问并解答。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究解决问题。区分细菌和真菌菌落分布的特点观察菌落实物、区分其分布的特点。阅读教材。将课前培养的菌落实物分发给各小组,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并及时点评并给予鼓励。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通过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总结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展

3、示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制定探究活动的方案制定实施方案、交流活动的计划及展示观察记录的表格下课后半小时内将在各自环境中已接种的培养皿密封好,送回教室后排的空桌上。布置设计探究方案,提醒学生注意设计对照组。巡视和指导、参与设计,及时激励。每组发给两套有培养基的培养皿。生物教案:真菌2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说出霉菌和蘑菇的营养方式,通过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等认识真菌的主要特征。3、描述真菌的生殖方式。(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青霉、曲霉及新鲜蘑菇的形态,提高观察能力。2、通过制作孢子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4、3、通过模拟实验,提高探究合作能力。(三)情感目标:正确认识作为分解者的真菌,理解真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知识_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认识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教学难点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2、真菌的繁殖方式。3、如何制作孢子印。教学方法观察法、模拟实验法、实验法、合作交流、资源共享法。教具准备1、教师准备:(1)提前组织部分学生亲手培养蘑菇和霉菌。(2)课件(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剪刀、烧杯、放大镜。2、学生准备:(1)部分同学培养蘑菇和霉菌。(2)各种颜色的纸片。

5、(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这几幅图片。在和谐、优美的自然中,有各种类型的生物分别做着自己的贡献,它们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维系着大自然的平衡。它们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类是什么呢?学生:还有一类是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教师:前面我们刚刚学习了细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真菌。2、提出问题展示课题:第三节真菌教师:对于真菌,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内容?有部分同学亲手培养了一些真菌,还收集了一些资料,今天我们一起来资源共享!3、创设情境,展开新课展示自己培养的蘑菇和霉菌。教师:蘑菇用我们的肉眼就可以看得很清楚,属于一类大型真菌;桌面上的霉菌

6、就不同了,它们比较微小,属于一类较小的真菌。生活中常见的真菌还有很多,你认识它们吗?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如何?一、各种各样的真菌1、展示各种各样的真菌图片观看、认识、讨论交流教师:其中,很多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例如我们可以食用的有?有的药用价值很高,例如?是否所有的真菌都是有益的?由此,你还能联想到生活中还有哪些真菌?2、根据学生的回答可以通过链接展示图片收集资料突出的同学上台展示一些野生蘑菇的图片,资源共享分析蘑菇的生活环境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称为蘑菇的一些大型真菌,对于微小的霉菌,我们如何识别它们呢?3、青霉、曲霉的异同点观察,比较青霉、曲霉颜色上的不同。放大观察,比较青霉、曲霉形态上

7、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通过不同点,我们可以区分青霉和曲霉;而它们的相同点反映了所有多细胞真菌的主要特征:大多数真菌是多细胞的,菌体由菌丝组成,生有许多孢子。它们的细胞结构怎样?链接真菌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比较图。学生:观察比较细胞结构有什么不同?判断真菌的营养方式如何?教师:真菌细胞不断地从周围吸取有机物,形成许多菌丝,当长到一定的时期,就会在菌丝顶端产生许多孢子。孢子有什么作用?二、真菌的生殖模拟自然:探究真菌的生殖方式一起来活动:模拟自然界的风吹和震动,把装有霉菌的塑料袋放在手里,拍打几下,传给下一个同学,依次传给小组内的多个同学,然后观察塑料袋的内壁上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发现:塑料袋内弥漫

8、着许多孢子,有许多粘附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孢子多而轻,容易被风吹散,在自然界,空气中到处弥漫着真菌的孢子,一旦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萌发长出各种各样的真菌。例如,霉菌的孢子萌发长处霉菌,蘑菇的孢子萌发就会长处蘑菇。你想知道蘑菇的孢子生长在什么地方吗?观察孢子印的颜色和形态,了解不同的蘑菇孢子的颜色排列形态不同。当我们把这些孢子收集起来,散到一定的培养基上,就会栽培出蘑菇来。想知道蘑菇孢子的萌发过程吗?请我班培养蘑菇的小专家介绍蘑菇的成长日记。回顾与整理1、各种各样的真菌2、真菌的生殖练习与应用1、2探索与实践1、想进一步了解蘑菇的营养与美食吗?据真菌的营养保健作用设计美食方法。2、你想自己栽培蘑菇

9、吗?请与栽培过蘑菇的同学交流。编写思路 :本节课是人教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在前面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知道,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可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类,但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比较直观,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而分解者一般都是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用肉眼比较难看清,所以比较抽象,也比较难学。新教材提倡宏观与微观结合起来学习,本节课是这一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生物教案:真菌3一、教学目标1.描述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3.通过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4.辩证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5.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二

10、、教学重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的共生。三、教学难点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列举它们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2、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寄生)如:链球菌,各种癣,等3、与动植物共生(共生)如:地衣,根瘤等六、作业1、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洒味,这主要是由什么菌引起的( )a、霉菌 b、蘑菇 c、酵母菌 d、甲烷杆菌2、引起人感染臂癣、甲癣、足癣的生物是一种微生物,这种微生物是( )a、寄生虫 b、真菌 c、链球菌 d、病毒3、饮用水是否符合标准,通常通过测定

11、水中的数下列哪种菌群数来确定( )a、酵母菌 b、乳酸菌 c、大肠杆菌 d、霉菌生物教案:真菌4教学目标1、阐明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分析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自学指导课前准备:教师课前准备好腐烂的梨、菜叶,地衣。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拿出准备好的腐烂的梨、菜叶问道: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让我手上的梨和菜叶坏掉的吗?学生猜测:是细菌和真菌。引出新课: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二、出示学习目标目标1、理解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2、理解引起动植物和人类患病3、理

12、解与动植物共生三、自学指导用约5分钟时间,阅读教材7982页,并思考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2、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四、讨论交流1.枯草杆菌使梨和香蕉腐烂,它与水果有怎样的关系?2.细菌和真菌是怎样生活的?经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1.杆菌以水果为营养源,靠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获得物质和能量,导致水果的腐烂。2.细菌和真菌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进行腐生生活的。五、课堂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有很大作用,既有有害的一面,也有有得利的一面,它们在自然界中都有哪些作用?学生巩固回答:作为生产者参与物质循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与动植物共生。提出

13、思考题:每年的秋天,一部分植物会落叶,对落叶的处理方式有三种:焚烧、填湖、掩埋。请分析,你会选择哪种处理方式,简要说明理由。六、课堂练习课后练习七、布置作业本课时练习册生物教案:真菌5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菌落,认识菌落的外观形态,辨别被细菌、真菌感染的食品和生物;2、通过学生介绍,分析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了解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操作过程,尝试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4、根据所学知识,对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并阐述自己的论据,培养相关的科学素养;5、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2、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课前准备1、变质的水果等食物、发霉的食物、感染细菌和真菌的花卉2、生长有细菌和真菌菌落的平板培养基或斜面培养基实物3、空白培养基以及配置培养基所需要的药品;4、放大镜5、有条件的可配备实物投影仪6、有条件的可组织学生兴趣小组,进行配置培养基和培养菌落的实验教学设计本节教学分为两课时。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