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68375517 上传时间:2023-04-2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工程识图与构造期末重点复习内容第二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课外知识:1房.屋各组成部分起着不同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是两大类,即承重结构和围护结构,建筑物的设计主要侧重于维护结构的设计。2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则:1)必须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2)必须有利于结构安全3)必须适应建筑工业化的需要4)必须讲求建筑经济的综合效益5)必须注意美观总之,构造设计的最基本原则:全面考虑坚固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美观大方。(还有适用和满足工业化的发展要求)3建.筑设计内容:建筑设计的两个概念,一是指一项建筑工程的全部设计工作,包括各个有关专业(俗称工种),确切地应称为建筑工程设计;另一是指建筑设计专业本身的设

2、计工作。民用建筑物的建筑设计内容:首先是提出任务、编制设计任务书、任务审批,其次是为选址、场地勘测、工程设计,以及施工、验收,最后才能交付使用。4建.筑设计的依据:1)使用功能2)自然与人为环境(1)温度、湿度、日照、雨雪、风速和风向;(2)地形、地质和地震烈度;(3)街道、建筑、绿化和噪声等人为环境。3)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4)建筑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5)文件依据5建.筑设计程序:1)设计前准备(1)熟悉设计任务书()收集设计基础资料气象资料地形、地质和水文资料定额指标()调查研究使用要求建材供应和结构施工等技术条件地基勘察当地建筑传统经验和生活习惯。2)建筑设计阶段划分:()初步设计设计

3、说明书设计图纸总平面布置图各层平、立、抛主要设备和材料表工程概算书注:在大型民用建筑工程中:根据需要可以绘制透视图、鸟瞰图或制作模型。()施工图设计设计说明总平面图各层平面图常用比例1各个方向立面图常用比例为1剖面图常用比例1详图,常用比例可根据需要用:1等工程预算书计算书2.民1用建筑概述1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可分为: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2建.筑物按承重结构可分为: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混合结构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钢结构建筑。3按.建筑结构的承重方式分类:墙承重式、框架承重式、局部框架承重式(内框架承重式、底部框架承重式)、空间结构。3民.用建筑

4、等级分类划分是根据建筑的设计使用年限(分四类等级)、耐火性能(分四个等级)【耐火等级标准依据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如墙、柱、梁、楼板、楼梯等)的燃烧性能(不燃烧体、难燃烧体、燃烧体)和耐火极限两个因素来确定】、规模大小(分六个等级)和重要性来划分的。4民.用建筑的构造组成:基础、墙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附属物件:阳台、散水、明沟、勒脚、踢脚、墙裙、台阶、雨棚等。5影.响房屋的构造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外力的影响、自然气候的影响、人为因素的影响)、建筑技术条件的影响、经济条件的影响。6房.屋构造的要求:坚固、实用、经济、美观以及工业化方面的要求。7建.筑标准化:首先是在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

5、、施工及验收等工作中应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和规程,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确保工程质量;其次是在诸如住宅等大型性建筑的设计施工中使用的标准图。建筑模数:是建筑设计中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包括基本模数(我国的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扩大模数【水平扩大模数的基数为;竖向扩大模数的基数为、】和分模数【分模数的基数为、2)9模.数数列:是由基本模数、扩大模数、分模数为基础扩展成的一系列尺寸。主要用于建筑物层高、门窗洞口和构配件截面等处;扩大模数数列主要用于建筑物的开间和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构配件截面尺寸和门窗洞口等处;分模数数列主要用于缝隙、构造节点和构配件截面等处。10为.了保证建筑构配件的安装与有

6、关尺寸间的相互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把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其中,构造尺寸+缝隙尺寸=标志尺寸。附技术尺寸:是建筑功能、工艺技术和结构条件在经济上处于最优状态下所允许采用的最小尺寸数值(通常是指建筑构件的界面或厚度)。11民.用建筑工业化的特征:建筑设计标准化(前提)、构配件生产标准化(手段)、施工机械化(核心)和管理科学化(保证)。12工.业化建筑可按结构类型和施工工艺分为砌块建筑、大板建筑、框架轻板建筑、盒子建筑、大模板建筑、滑模建筑、升板建筑等。13定.位轴线是确定建筑构配件位置及相互关系的基准线。其作用是定位主要承重构件的位置,确定其标志尺寸,同时也是施工放线和设备安装

7、的重要依据。定位轴线基础与地下室1基.础:是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结构,是建筑物的墙或柱子在地下的扩大部分,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荷载,并把它们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地基。2地.基:是位于基础下部并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它不属于建筑物,但对保证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承受荷载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3基.础与地基的关系:建筑物的全部荷载是通过基础传给地基的。公式:n式中:基础底部面积基础承受的总荷载地基承载力(地基每平方米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5基.础和地基应满足的要求:1)地基应具有足够的地基承载力和均匀程度;)基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经济性的要

8、求。6地.基可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种类型。人工加固地基的方法:压实法、换土法(一般选用压缩性低的无侵蚀材料,如砂、碎石、矿渣、石屑等)、打桩法(将钢筋混凝土桩、钢桩、或砂桩打入或灌入土中)、预压法(是在基础施工前,对地基进行堆载或真空预压,使地基土被预先压实的地基处理方法)、符合地基法。7基.础的埋置深度:设计室外地面到基础底部的垂直距离。8基.础按埋置深度可以分为深基础和浅基础。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时称为浅基础,大于时称为深基础。一般情况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但不应小于59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1)建筑物的使用要求、基础形式及荷载;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的条件;3)土的冻结深度影响(一般

9、应将基础的灰土垫层部分放在冻结深度以下不少);)相邻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n();)其他,如为保护基础,一般要求基础顶面低于设计室外地面不少于。10存.在地下水时,不论位于最高地下水以还是最低地下水位时,都应该位于其上。在选材时,应考虑地下水对地基有腐蚀性的可能要采取防腐措施。11大.放脚的做法:12基.础按材料和受力特点分类:刚性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较低的材料成为刚性材料,常用的有砖、灰土、混凝土、三合土、毛石等)和柔性基础(主要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刚性角是指基础放宽的引线与墙体垂直线之间的夹角(a角)基础按结构类型分类:独立基础(距离一般为上设钢筋混凝土基础梁以支撑墙体)、条形

10、基础(墙下条形基础、柱下条形基础)、片筏基础(整体性好,可以跨越基础下的局部软弱土)、箱型基础(可以有效抵抗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桩基础(软弱土层厚、开发不经济可以采用桩基础)14桩.基础按受力方式可分为端承桩和摩擦桩;材料不同可分为混凝土桩、钢筋混凝土桩(施工方法不同分为预制桩和灌注桩)、土桩、木桩、砂桩、钢桩等。我国常用的桩基础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振动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灌注桩等。15地.下室按使用性质分为普通地下室和防空地下室;按地下层房间地坪低于室外地坪的埋深分半地下室和全地下室;按材料分,有砖混结构地下室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地下室。16地.下室一般是由墙体(地下室的外墙不仅承受垂直荷载

11、,还承受土、地下水和土壤冻胀的侧压力)、底板、顶板、门窗、楼板五大部分组成。地下室组成、地下室防潮构造、地下室防水构造2. 墙3体1墙.体的作用:承重作用、维护作用、分隔作用,三者不是同时存在2墙.体的分类:按位置分类:内墙、外墙;按轴线方向分类:纵墙、横墙;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自承重墙、隔墙【框架填充墙】);按材料分类: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钢筋混凝土墙、轻质板材墙以及各种砌块墙等;按构造方式分类:实体墙、空体墙、复合墙(复合墙是由两种以上材料组合而成,目的是提高墙体的保温、隔声或其他功能方面的要求);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3. 砖块排列组合原则:1)砂

12、浆饱满、薄厚均匀,黏贴面积不少于80;)2保证砖缝横平竖直,上下错缝、内外搭接,避免出现竖向通缝,错缝长度不能小于,以免影响整体强度。4. 实心砖墙的尺度:我国现行标准黏土砖的规格是m长宽厚之比为(包括灰缝)用标准砖砌筑墙体时以砖宽度的倍数()为模数,与我国现行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中的基本模数不协调,这是由于砖尺寸的确定时间要早于模数协调的确定时间。因此,在使用中必须注意标准砖这一特征。5. 勒脚。一般是指室内地坪以下与室外地面以上的这段墙体。其作用是:保护墙脚,防止外界碰撞;防止地表水对墙脚的侵蚀破坏;增强建筑物立体美观。所以,要求勒脚坚固、防水和美观。砌块的类型与规格:按构造方式:实心砌块

13、、空心砌块(单排方孔、单排圆孔、多排扁孔);按重量和尺寸大小分类:大,重量大于高度大于中重量在之间;高度在之间小,重量以下,高度在之间砌块的厚度多为或m7门.窗洞口过梁根据材料和构造方式的不同有钢筋混凝土过梁、砖砌平拱过梁及钢筋砖过梁。8墙.身加固措施:增加壁柱和门垛;设置圈梁、设置构造柱。9.砌块的組砌原则:力求排列整齐、有规律性,以便施工;上下皮错缝搭接,避免通缝;纵横墙交接处和转角处砌块也应彼此搭接,有时还应加筋,以提高墙体的整体性,保证墙体的刚度和强度;当采用混凝土空心砌块时,上下皮砖块应孔对孔、肋对肋,使其之间有足够的接触面,扩大受压面积;尽可能减少镶砖必须镶砖时,应分散、对称布置,

14、以保证砌体受力均匀;优先采用大规格的砌块,尽量减少砌块规格,充分利用吊装机械的设备能力。10隔.墙按构造方式分:块材隔墙(普通砖隔墙、砌块隔墙)、轻骨架隔墙、板材隔墙。11卫.生间防潮处理:先在楼板四周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一小段不小于搞的墙体,然后再立骨架。在有水一侧的墙面可采用绑扎钢筋、固定钢板网并以水泥砂浆粉刷,可加贴墙面砖;而隔墙的另一面仍可采用纸面石膏板等面板。隔墙遇有门窗或特殊部位处,应使用附加龙骨来使用。12墙.面装修构造分类:1)按装修位置分:外墙面、内墙面2)按材料和做法分:抹灰类、贴面类、涂料类、裱糊类、铺钉类。2.楼4地层1.楼板层组成成分:面层、结构层、顶棚、附加层(防水层、

15、隔声层、隔热层)。2.地平层按其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分为实铺地平层(组成成分:面层、垫层、素土夯实层)和空铺地平层。3.钢筋混凝土楼板按施工方式不同有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按其结构类型不同分为板式楼板、肋型楼板、井式楼板、无梁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有实心平板、槽型板、空心板之分)、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有叠合楼板和密肋填充块楼板)。4整.体类地面包括水泥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水磨石地面;板块类地面包括陶瓷板块地面、石板地面、木地面(有空铺和实铺之分);卷材类地面包括塑料地板地面、橡胶地毯地面、毛毯地面;还有涂料类地面。5顶.棚有直接式顶棚(有直接喷刷涂料顶棚、抹灰顶棚、粘贴顶棚)和悬吊式顶棚(吊顶一般由吊杆、骨架和面层三部分组成)6阳.台的类型:与外墙的位置关系可分为凸阳台(挑阳台)、凹阳台与半凸半凹阳台;在建筑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中间阳台和转角阳台;施工方法可分为现浇阳台和预制阳台;使用功能的不同又分为生活阳台(靠近卧室或课厅)和服务阳台(靠近厨房)。屋5顶1构.成建筑的三要素:1)建筑功能满足目的要求2)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材料技术构件技术结构3)艺术形象2屋.顶的作用:承重作用、维护作用、装饰美化作用。3屋.顶主要满足的三方面的要求:功能要求、结构要求、建筑艺术要求。4屋.顶主要由屋面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