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8337045 上传时间:2023-02-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说课稿模板集锦5篇说课稿 篇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梦圆飞天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语文第十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梦圆飞天这篇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详尽地记叙了“神舟”5号飞船载着航天员杨利伟首次飞行太空的过程,表现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文章通过送行发射问候梦圆的顺序,生动地描述了“神舟”5号飞船成功发射的过程,表达了中国人民实现飞天梦想的无比喜悦与自豪。(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建设和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1、指导学生精读感悟,体会飞船发射过程人们的心情;2、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3、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

2、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三)、教学重、难点1、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2、理解梦圆的重大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太空的兴趣,树立对祖国航天事业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四)、课时安排为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难点,我将此课安排为三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第二课时:精读感悟,凭借具体的课言文字感受氛围,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去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第三课时:总结全文,把自己收集有关“神舟”飞船信息进行交流。(五)教学准备多煤体课件二、说学情本班学生大多数是农村的小学生,他们大多数在朗读和回答问题上还活跃,是教学中的

3、有利因素,不过在收集信息这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学生在要求上比较困难。三、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采取“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教学策略,优化结合。(一)、说教法本课的教法是:朗读讨论交流反馈小结这一过程进行。这样能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二)说学法本课时学生的学习方法:通过阅读讨论交流反馈的环节进行,这样能便学生在学习中动脑、动口、动手,开拓视野,加深巩固,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大胆提问,积极参与探索。阅读教学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过程;是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处我构建、学习阅读、促

4、进表达的过程。四、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分三大部分进行(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这部分我从四个要点来说1、谈话引入并板书课题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当你的梦想实现时,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板书课题:梦圆飞天梦圆飞天是什么意思呢?2、要求学生默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神舟”5号飞船发射过程3、理清文章脉络4、教师小结,相机板书送行:人们心情激动梦圆飞天 发射:扣人心弦问候:充满自豪梦圆:意义重大说课稿 篇2富饶的西沙群岛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一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介绍了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课文共7个自然段,从三个方面对西沙群岛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先讲西沙群岛的位置,

5、再按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的顺序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最后讲英雄儿女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赞美了西沙群岛的富饶美丽,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宝岛的喜爱之情。一、课题引入:随着现代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传媒相继进入了课堂。运用现代的声像视听,三维动画等手段导入新课,对课堂教学是一次重大的变革。我在教学本文时,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录象:五光十色的海水,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各样的贝壳,庞大的海龟,不计其数的海鸟学生一边观看这些奇妙的海底世界的景象,一边听解说员的解说,深深地陶醉在如此缤纷的神奇世界之中,产生了新奇感,激起了浓郁的学习热情。此刻,我抓住时机,

6、说道:这就是富饶的西沙群岛,同时板书课题,导入新课。这种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创设意境,由画入文的导入方法,促使学生产生渴望学习的内趋力,形成学习冲动的教学效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美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之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在本课一开始,我采用录象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沉浸在美好的意境中,情感处于最佳状态,再通过教师充满感情的语言的启迪引导,学生就会展开丰富的联想,脑海中就会再现生活和自然的美景,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情感的滋润。二、教学思路:这篇课文内容具体,层

7、次清楚,语言生动,富有吸引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三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学习分析自然段,归纳主要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大纲指出,要处理好语文课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为了突破以上重难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部: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三朗读课文-加强语感的训练。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通读全文,了解每段的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从课文整体入手

8、,目的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了解作者是从“地理位置,总的特点海水海底海鱼海滩海岛保卫建设海岛的人们”这几个方面来介绍西沙群岛的。二抓住重点,品词析句1、让学生默读第一自然段,通过看地图了解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知道什么是群岛,向学生渗透南大门的含义,同时明白“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西沙群岛总的特点。2、自读第二自然段。我在教学中,从三个层次入手:1你从哪儿看出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要引导学生先读,明白课文具体描写了海水的各种颜色,有深蓝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学生把这些词句联系起来,想象海水呈现的各种颜色互相交错的景象,就比较具体地理解“五光十色”的意思了。此外

9、还可采用填空的形式来训练。2再弄明白,哪儿水深,哪儿水浅,与地形联系起来,加深对“瑰丽无比”的深入理解。从而体会出海水给人带来的神奇之感。3思考:海水为什么会五光十色呢?引导学生理清第1、2句与第3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因为海底( ),有( ),有( )海水( ),所以从海面看( )。通过这个练习,使学生懂得海水的颜色与海面的深浅息息相关,感受祖国南海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3、朗读第三自然段。由于本段内容较简单,为了解学生的掌情况,我设计了下面这个填空练习:海底的岩石上长着( )的珊瑚,有的像( ),有的像(

10、 ),( )到处都是,大龙虾的样子( )。小学生抽象能力不强,在这段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的珊瑚,让学生用手势、动作演示出珊瑚的形状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学生情绪特别高。给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度和思维空间,运用电教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代替教师枯燥的解说,使学生遇到难点时迎刃而解,这样真正做到了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他们通过自身的活动展开积极的思维,使画面形象与文字形象得到了统一,使学生深刻地体会到海底不仅景色美丽,而且物产丰富。4、默读第四自然段。让学生用直线把说明鱼多的词划出来。通过理解成群结队等词语,体会出鱼的种类多。在此基础上提问:这段除了写鱼多你还看出了

11、什么?让学生体会鱼的动态美。利用多媒体画面放映出各种各样正在嬉戏的鱼群图。我这样设置教学环节是因为电化教具的应用使教学效果声像化,它们能化静为动,化平面为立体,化不可见为可见,使教学活动有声有色,使儿童身临其境,多种感官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使他们越学越爱学。齐读最后一句话,提问:谁能把“多得数不清”与“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学生会说:既然说鱼多得数不清,为什么又说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呢?变老师的问为学生质疑。亚里斯多德有句名言:“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让学生自己质疑,带着问题再读书思考,想办法解决,说出对问题的理解,体会到文中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并非真的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12、而是进一步说明西沙群岛的鱼的数量之多,从而体会到这里物产丰富。5、分组自学五、六自然段。讨论: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里景色美丽,物产丰富?一是让学生读明白每自然段写的层次,二是抓住语言因素体会出这里景色美丽,非常富饶。为了使学生能提纲契领的掌握第五自然段的内容,便于理解本段,又能使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有条理地进行叙述,我设计了分层这一步骤,让学生先找出本段向我们介绍了哪些事物,学生很容易就会找出贝壳和海龟两种事物,为此,就可将本段分为两层。再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将这些词句恰当地连接起来,归纳段意。这可以和训练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的能力结合起来,以减轻初学归纳段意的难度。在第六自然段教学中,引导学生

13、理解这段中每句话是围绕什么写的,是怎么连起来的。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6、反馈质疑,体会富饶,对结尾段加以理解。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西沙群岛必将更美丽、富饶?引导学生体会出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感受到西沙群岛的景美、人更美。深挖教材,培养学生的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联系思想实际谈认识,让他们萌发“学好本领,建设祖国”的远大理想。三朗读品味加强语感的训练。在本课教学中,我把指导学生朗读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这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朗读后,最后读懂了课文,就会感到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朗读训练不仅培养了学自觉读书的习惯,而且学生的思维、想象、理解表达能力通过朗读也得到了综合训练。以朗读助理解

14、,以朗读促抒情,是学习写景抒情这类文章的有效途径。本课我采用“听读”、“评读”、“引读”、“对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品词品句,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抒发学生对祖国宝岛的热爱之情。说课稿 篇3一、说教材教材是连接知识和学生的纽带,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首先,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信息及其特征属于教育科学出版社信息技术基础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关于什么是信息以及信息的特征。这节课同时也是高中信息技术的第一节课,所以这节课的教学尤为重要,关系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和理解。同时信息的基本概念也为后续的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联系生

15、活实际,利用典故案例,让学生能够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并且不会产生厌倦情绪。二、说学情教师也要对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我所教学的对象是高一新生,他们抽象逻辑思维明显占优势,并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但信息技术的水平参差不齐,对一些理论知识有些抵触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通过创设情境、结合实际、案例分析等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三、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互动目标,在本节课中具体体现在以下三点:1.能够说出信息的定义,并能描述出信息的特征。2.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讨论,提高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四、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了解学生特点的基础,在本课中,主要内容是信息的定义以及信息的特征,所以将其设置为本节课的重点;而本节课知识中的信息的定义,较为抽象,高中生比较难深入理解,所以把理解信息的定义设置为本节课的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