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文章阅读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68312840 上传时间:2023-01-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普类文章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普类文章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普类文章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普类文章阅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科普类文章阅读(2009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进入21世纪后,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声音此起彼伏。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以及与自然选择相关的生存竞争和渐变,所以达尔文一再 宣称“自然界没有飞跃”。达尔文认为生物个体在长时间的演化中,经过自然选择,其微小的 变异积累为显著的变异于是形成新的物种或新的亚种。在大量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基础上, 1972 年,测一溯,看看差您在哪里!美国古生物学家古尔德和埃尔德雷奇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生物进化理论间断平衡论,认为 生物的进化是渐变与跃进交替的进化模式,是基因突变或地理隔绝造成新种出现的过程。该 理论比较合理地解释了地球生物演化史上许多

2、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指出了生物界不 但有渐进式进化,也有飞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是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学说的前提和基础。达尔文认为 动植物界在十分剧烈的竞争下,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物种有利的变异将被保存下来,不 利的变异则被淘汰,逐渐积累的有利变异结果就形成了新的物种。但是20世纪60年代以 来的科学研究表明,在自然界中,任何物种或生物个体,都处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态系 统内的生物个体、物种、群落的内部以及它们之间,它们与环境的关系,不但有竞争,更有 协同发展。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是,昆虫在采集花粉的同时,也为植物完成了授粉的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动物

3、与植物彼此受益,相得益彰。这种相互依 赖的关系有时甚至协同进化出令人惊讶的结果。地球上的生物物种经历了萌发、发展、壮大的过程之后,其最后归宿则是消亡。达尔文只承 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达尔文之后的古生物发现与研究明确地表明,自然界不单存在 着达尔文所主张的渐灭,还存在着达尔文所坚决否认的突然绝灭。在较短的地质历史时期 内,曾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的突然灭绝,从距今5.4亿年的寒武纪以来,这种明显的生物 突然大灭绝就发生过4次。需要指出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确存在着时代局限性但我们不能用现在的眼光去苛求他。 被恩格斯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达尔文进化论,其历史功绩是必须充分肯定 的。1.

4、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达尔文“自然选择”理论没能合理解释地球上某些物种突然爆发式出现的现象。B. 20纪60年代以来的研究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赖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之一。C. 达尔文认为,在过去的地质历史时期内,从未出现过生物大量、整体突然灭绝的现象。D. 在昆虫采集花粉的过程中,昆虫得到食物,花得以授粉,这一事例证明了 “间断平衡论” 的正确。【解析】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级)。D项昆虫采花粉这一事例证明的不 是间断平衡论的正确”,而是生物之间“协同发展”的正确,据第三段后三句可知。【答案】D2. 以下文字是从原文中截取的,应还原至文中的哪

5、一处?(只答序号)() 他在物种起源中说:“确信通常的世代没有一次中断过,没有任何激变曾经使整个地球 变为荒芜。”【解析】 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C级)。所截文字说的是达尔文不 承认突然绝灭。这层意思只有还原到文中处,与上文衔接才能保持文章思路的畅通。【答案】3. 本文介绍的新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研究,主要质疑的是达尔文的哪三个观点?请用文中原 话回答。【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与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级)。文本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不同角度质疑了达尔文进化论的三个观点,只要勾画出各段中心句即可正确解答。【答案】 自然界没有飞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承认渐灭,不承认突然绝灭

6、。 科普说明文是介绍、普及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科学说明文, 以传授一般科学知识为目的,要求有很强的科学性,严格遵循科学的原理,语言简洁、平实, 浅显易懂;一种是科学小品文,多用文艺笔调介绍科学知识和阐述科学道理,在表达上经常 凭借生动的比喻,有趣的联想,在讲清科学道理,使人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 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实用类文本阅读增加对“科普文章”的考查,但是没有表述为“科技文”,意图很明显,重 在强调“普”字,而力求降低“技”的意味,结合考试说明中的“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 和时代精神”等要求,不难看出,如果高考涉及自然科学方面的文章,也应该以科

7、学小品文 为主,如斑纹南州六月荔枝丹、法布尔的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序论等能 够体现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的作品,出题方式也以主观笔答为主。这是一种新的命题方式, 应该进行针对性训练。在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中以后一种为主。此外,如果涉及自然科学 方面的文章,也是从理论层面上照顾到了理科倾向的学生。科学小品文的特点:它是说明文的一种,它与其它说明文的不同之处,是采用了某些文学的 表现手法。文学是其手段,传播科学的知识才是其目的,所以,科学小品是文艺性说明文。 它短小精炼,也可称千字文,一篇集中说明一个问题,资料可靠,数据确凿,力求知识的科 学性;它玲珑活泼,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可叙述,可描写;它通俗生

8、动,多用比喻、拟人 等修辞。把科学融于艺术之中,富有情趣,引人入胜。一、(2010年济南统考)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基因密码与生命预测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对基因一直采取拒绝承认的态度。直到70年代,经过科学家的努力,“基因”二字才被写进了科教书。现在基因已经被世界各国接受,人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子弹、阿波罗登月计划并称为人类自然科学史上的三大计划。松甫#秽篆为什么人对基因二字如此敏感,如此谨慎?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 是怕染上迷信之嫌。在传统的观念里,生命不可预测。我们回想一下古代的相学和命理 学就不难发现,

9、相学和命理学是通过人的手纹、相貌及生辰八字来破译生命的奥秘和隐私。但由于手段落后,水平低劣,加之其他原因,很难给出准确的表述。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 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也就是说,基本可以知道这 个孩子一生的命运。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如不同人种之间头发、肤色、眼睛、鼻子等不同,是基 因差异所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决定一个物种之所

10、以是这个物种,是由它的遗传信息决 定的。一个人会自杀,是因为他生命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 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并认为它能导致某些人发生自杀的行 为。目前,科学家还不能定量测算出有官杀基因”者就存在自杀的必然性。有“自杀基因”并 不意味着一定会自杀,但自杀者一定带有自杀基因”。一个人是否长寿,也和基因有极大关 系。法国科学家就发现了长寿基因。他们研究了三万名长寿人,发现不少研究对象体内均带有两种基因的特定变体。这两种基因 能帮助他们对抗致命的老年疾病,特别是心脏病和老年性痴呆症。这个研究组的负责人科恩 博士说,带有这两种特定基因的人,颐享天年的

11、机会比普通人高两倍。离婚问题也不完全是 感情问题,还有基因在作怪。这是英国科学家最近对3 500名已婚者调查后得出的结论。他 们认为,离婚因子先天就有。主持这项研究的维克多哟金博士发现,离婚原因的一大半取 决于配偶的性格,而女人的性格比男人更有决定因素。他们发现,父母离婚的孩子结婚后, 离婚的危险要比常人高出十倍。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遗传基因在作怪。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声音也不例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正 像每个人的长相、指纹不尽相同一样,即使孪生子,也是如此。人的声纹如同指纹一样,是 长期稳定的密码。任何模仿者都不能逼真模仿他人的全部音色和其他要素。破译了基因也就 破译

12、了人的声纹。验声研究还表明嗓音和个人特征有密切关系,如身高体壮的大汉和瘦弱者 的嗓音就有很大差别。此外,根据一个人的语音特征,就可以推断出他的身高、体型、年龄、 长期居住地以及受过何种教育从事何种职业等一系列内涵因为声音语言负载着人体基因信息。知道了上述一切,就会明白长期以来困扰人类的生命预测不再是神话,可以说破译了生命基 因也就破译了生命的全过程。1.“在人体生命科学探索的历史中,没有比基因二字更具有震撼力了”,能表明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案】 基因的发现,使人类对生命的预测成为可能,一个人还可能拿到一张记录着自己 生命的奥秘和隐私的基因组图。2 .人们因为什么对基因敏感、谨慎? 【答

13、案】 除了其他原因之外,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怕染上“迷信”之嫌。3.作者基于什么说出“而基因的发现,是现代科学第一次向人类宣告了生命预测的可能性”?【答案】人的一切外观和行为都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基因是表现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 而不久,人类将破译全部基因信息。4. 人能够完全掌握自己未来的全部信息吗?谈谈自己的观点。【答案】 示例:可以。因为基因的破解。不可以。人的生命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 程,既有必然,又有偶然,基因信息只能是一种可能。二、(2010年安徽合肥质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披头士乐队的经典歌曲穿越苍穹2月4日被美国宇航局发送向431光年外的北极星,科 学家们希望那里的

14、外星人一假如存在的话一能够听到。此举引起了当时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开会的一些科学家的争论,有人认为,这样做可 能会让地球人在不怀好意的外星人面前暴露。持不同看法的科学家则表示,早在1974年人 们就向太空发射过信号,外星人如果要知道的话早就知道了,不必杞人忧天。这番争论是美国搜寻地外智慧(SETI)项目所召开的寂静之声研讨会中的一个插曲。SETI项目可以追溯到50年前,它一直在尝试通过无线电与外星智慧取得联络,然而50年过去了,人们得到的仅仅是毫无特点的无线电噪音。那么,外卜星智慧到底为什么如此沉默呢? 与外星人沟通,让人有一种无从着手的感觉。科学家知道,我们甚至于没有办法与自身进行 有效

15、的沟通。1984年,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近代符号学的先驱托马斯哂比奥克写了一篇名为“沟通十个千 年的通讯方法”的论文。这篇论文出于美国能源部为了警示一万年以后的人类而做的研究。 今天人们将许多核废料深埋在地下,为了不让后人不慎再将它们挖出,美国能源部想要设计 一种一万年以后的人类也能看懂的警示标志。西比奥克在详细考察了各种思路和方案后,得出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结论:所有的自然语言, 所有的人类交流系统,都会随着时间而变化,一万年后的人类不可能理解我们今天所留下的 警示。在试图与外星人沟通的历史上,人们最初以为外星人可能就在月球或是太阳系的其他行星 上。所以著名数学家高斯在19世纪提出的沟通方法是,在地

16、球上利用森林或者撒哈拉沙漠, 设法拼出巨大的图案,以便月球上的外星人能从月球上看到。现在看来,这种想法多少有点滑稽,因为月球上根本就不存在任何生命。但在当时,人们还 把这个方案想得相当周全:在森林中用树木拼出的图案可以让月球人在日间的半球看到,而 用火油在撒哈拉沙漠中燃烧构成的图案则可以让月球人在夜间的半球看到。后来人们知道了不但月球上没有智慧生命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上也都是没有智慧生命的。 所以科学家又将目光投向了太阳系之外。在20世纪70年代,飞向太阳系之外的“先驱者”号和“旅行者”号探测器上,都被设计搭 载了金属制成的人类名片,就好像是宇宙中的漂流瓶。这种名片被认为是一种与外星人进行直接沟通的方法。因为在名片上,人类以图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