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68311534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2.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残心理辅导自残后学生心理疏导一、一般1、学生的基本情况女,14 周岁,八年级学生,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自我评价低, 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3、个人成长史独生女,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父母关系紧张,时常吵架闹离婚。 母女关系紧张,母亲重男轻女严重,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 为主。但是与父亲却很好。最疼爱该学生的爷爷与三年前去世,让其 一直很伤心。刚上初一时被几个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欺骗一起去殴打其他 同学,事后那些同学都把责任推卸到她身上并由其一人承担处分。现 在觉得在生活中很少有值得她信任的人。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从不主动回答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 同学们对她印象不好。4、测验结果SC

2、L -90测验结果显示:人际关系、焦虑、抑郁指数超过正常 水平。二、学生的自述母亲很重男轻女,从小就对其十分不满,平时对待自己的态度和 行为都很不好,甚至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母亲在朋友在的时候 装得对自己很好,甚至帮其倒水,可是,客人走后立即翻脸把刚倒的 水拿走说是倒给自己喝的。平时母亲对自己也有一定的暴力行为,为 了对抗母亲对自己的偏见,甚至有用头撞茶几的行为来表示抗衡。这 些导致了导致母女关系一直很僵,在家里自己不愿意和母亲沟通,并 且都是躲避与母亲碰面。刚上初一时,班上有几个同学与起自己很好,自己对她们十分信 任,虽然她们对她灌输的都是欺压周围同学等不良的思想,可是自己 也没有立场地

3、服从她们。在一次与她们共同殴打一女同学的事件中, 她们压迫自己在学校保卫科录口供时把责任自己一个人抗下。此次事 件后,自己不再信任别人,而且对别人也不真心的,并且对朋友总是 说谎话。觉得家庭不温暖,同学不可信任,自己越来越封闭自己从初一下 学期至今两年时间自己心情一直处于低落状态。有一次碰到棘手的事 情,不想让自己去想,随手就拿起小刀割自己的手,突然发现心情突 然释放了很多,至那以后还多次用小刀割自己的手腕,为的是让割完 后的痛感帮自己忘记之前烦恼的事情 ,最严重一次还有割脉自杀倾向。三、心理教师的观察和班主任反映的情况 1、心理教师的观察 该学生来咨询室时,衣饰整齐,眼神忧郁,情绪十分低落。

4、家庭 关系和同伴关系恶化,同时自我心理调整不及时,更重要的是没有人 和她沟通,自己在与他人的相处中没有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这些都 是造成其现状的主要原因。2、班主任反映的情况 班主任认为该学生学习成绩一般,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四、评估与诊断 通过与其交谈,了解到该学生智力水平正常,个性孤僻,情绪不 稳定,自我评价低。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对学生问题持续的时间、 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根 据交谈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 常的表现排除了精神障碍。学生的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属于心理问题 的范畴。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自残行为

5、: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用小刀割自己的手,甚至在同学面前表现;(2)人际关系交往障:包括母女关系僵化、同伴关系不良;(3)情绪低落:抑郁。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改变其不合理的认知和观念,改善其当前人际关系;消除自残行 为;消除抑郁情绪。让学生能够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完善学生的 个性;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习得健康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实 现人格的完善,能够找到自己的存在的价值。六、咨询方案的制定在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心理征得学生的同意,采用认知领 悟疗法和行为疗法对其进行治疗。该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其人际交往障碍上,人际关系问题 是处在青春期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问题,人际交往障碍影响了学习

6、和生活,是造成学生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该学生智力水平正常、 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长期母女关系紧张,形成了学生不良的人格 特征。再加上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的生理、心理发育时期,身心变化 巨大,由于同伴关系的重大变革,导致人际关系交往障碍。学生在认 识和协调人际关系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以下原因 造成的。(1)认知偏差:在人的心理过程中,认知是基础,直接影响和 决定着情感和意志,主导行为取向。错误的认知则导致消极的情感、 意志和不良的行为。学生曾被同伴欺骗过后,认为朋友都是不可信的, 而且对别人都是不真心的,对朋友总是说谎话。(2)个性缺陷:性格是一个人稳定的态度体系和习惯了的行为

7、 方式,是个性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性格有一些缺陷,如过分自 我封闭、抑郁,这对人际关系有着非常大的消极作用。个性特征导 致她遇事总是悲观思想,并且不主动寻求帮助,长期的孤独无助感, 导致其抑郁,并诱发了自残行为。(3)能力欠缺:人际交往能力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 由于成长环境和个性方面的原因,学生十分欠缺人际交往的能力,平 时不爱说话,也很少与人来往,不善于为人处事,且也不知道如何去 做,并产生了较强烈的抵触心理。认知领悟疗法是通过解释改变患者自身错误的思维方式和观念, 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失,并教会患者一些适应环境的技能,从而达到 治病目的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行为疗法是以条件反射学

8、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一般采用正 负强化的奖惩手段来改变或塑造人的特定行为。其中正强化手段包括 口头奖励(如公开表扬)、实物奖励(如发奖金、奖状)等,而负强化 手段包括口头惩罚(如当众批评)、实际惩罚(如取消参与某种愉悦 经历的资格、实施纪律措施等)。七、咨询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第1、2 次)目的: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使学 生了解自己的心理障碍;找出学生对人际关系非理性认知,并进行纠 正;让学生自己自残行为的根源。方法:会谈、心理测验、认知领悟法过程: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协助学生做相关的心理测 验,同时了解学生的成长经历,陈述自己的问题

9、出在哪里;发现学生 问题,做出评估和诊断;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学 生的认知偏差,让学生理解自己心理与行为问题背后存在的心理不成 熟。布置家庭作业:回忆并记下近一个月自残行为的时间、次数和行 为发生时期遇到的事情,同时回想自己经历过的愉快的事情。(2)心理问题处理阶段(第3、4、5 次)目的:控制自残行为和抑郁情绪,提高处理人际交往矛盾的水平, 从人际交往中完善人格欠缺。方法: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心理支持疗法 过程:用认知领悟疗法中的合理情绪疗法纠正其对人际关系问题 上许多“绝对化,应该”的倾向,帮助其认识到真正对待朋友应该是 以诚相对,别怀疑别人,也别对自己不信任;同时用情绪A

10、BC理论来 缓解自己长期因为孤僻而导致的抑郁情绪,用正确的情绪认知去处理 人际交往问题:在家庭中,用换位思考来理解母亲,并主动与她沟通, 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在学校,主动与同学交往,不要害怕和他人说真话和被拒绝,慢慢溶入同学们的世界,同时用这种主动交往的 心态来克服自残行为;用行为疗法总的放松训练和阳性强化法克服自残行为,下次再有自残念头的时候先进 行放松训练,放松后写下自己此刻所烦恼的事情和自己可以解决的方 法,然后按照方法去处理来消除自残念头。布置家庭作业:用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情绪 ABC 理论来分析自己 的情绪,与母亲主动,分析自己对同学缺乏信任的原因。(3)结束与巩固阶段(第6 次) 目

11、的:巩固咨询效果;结束咨询 方法:会谈 过程:反馈上次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指出学生需要继续用积极、 理性的态度去看待人际的关系和矛盾;以后要不断学会分析自己非理 性认知,提高自己的情绪控制能力;结束咨询,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 学、家人的人际交往。八、咨询效果评估1、学生自己的评价 不再进行自残了,不再与母亲进行对抗,重新拾起对同伴的信任,与同学交往渐渐多了,不再像以前那么犹豫,觉得自己自信有主见了。2、SCL-90 测验复查 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指数正常。3、心理教师的评估 经过六次的心理辅导,基本达到预期目标:(1)行为方面学生克服了自残行为,遇到事情后不再选择逃避,敢于处理。(2)人际交往方面 与母亲关系缓解很多,彼此遇事冲突后,不再选择过激的言语和 行为去应对母亲,学会换位思考,并主动与母亲沟通;和同学关系也 密切很多,会主动与同学交往,不再把自己孤立。(3)情绪方面 情绪低落明显好转,抑郁的状态得到缓解并渐渐消除,并对自己 建立起信心,以积极的热情投入自己的学业当中。通过量表测评显示:其SCL-90自评量表中焦虑、抑郁、人际关 系敏感等因子下降明显,都达到了正常值的范围,测验结果显示咨询效 果达到了预期的咨询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