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6830687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56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测绘师案例分章节经典记忆(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地测量1结合案例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工作内容。包括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1)外业观测包括:选点埋石,GPS观测、水准测量、重力测量、外业成果整理、归档。(2)数据处理包括:加密重力数据整理、重力数据分析、重力归算、DEM数据加工处理、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GPS数据处理、水准数据处理、区域似大地水准面计算、数据处理成果整理归档。2简述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础数据要求。(一)、似大地水准面精度与分辨率(1)精度由格网平均高程异常相对于本区域内各高程异常控制点的高程异常平均中误差表示。(2)分辨率由似大地水准面模型采用的等角格网间距表示。(3)按范围和精度,分为国家、省级和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和分

2、辨率不低于下表规定。(二)格网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与精度(1)计算时利用已有或实测重力资料确定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作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基础数据。(2)格网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应与似大地水准面分辨率及该区域内重力点的密度相匹配。每个平均重力异常格网中宜有一个实测重力点,其精度不低于加密重力点的精度。(3)各级似大地水准面计算采用的格网平均重力异常分辨率不大于下表规定。(4)格网平均重力异常的精度以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表示;计算公式为 。式中以格网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单位为豪伽(10-5 Ms2);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各种地形类别对应的平

3、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如下表。(三)数字高程棋型DEM分辨率和精度(1)数字高程模型分辨率应不低于下表的规定。(2)数字高程模型使用精度不低于国家1:5万比例尺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其格网间距不大于25 m25 m,格网高程中误差不大于下表要求。(四)高程异常控制点测量精度(1)精化国家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精度不低于B级GPS网点和国家二等水准网点精度。(2)精化省级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精度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精度。(3)精化城市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坐标和高程精度不低于C级GPS网点和国家三等水准网点精度。3简述检验点的布没原则。(1)检验点分布均匀,平原、丘陵和山

4、区等不同地形类别以及有效区域边缘地区均应布设检验点;应采用未参加似大地水准面计算的实测高程异常点作为检验点。(2)国家、省级、城市似大地水准面相邻检验点间距分别不宜超过300 km 、100 km、30km,检验点总数分别不少于200个、50个、20个。(3)检验点与用于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高程异常控制点间距离不小于似大地水准面格网间距。(4)检验点应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条件。(5)利用旧点时应检查稳定性、可靠性和完好性以及满足GPS观测与水准联测要求,符合要求可利用。精度评定:由模型计算的检验点高程异常与实测高程异常不符值计算的中误差,作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4简述用框图表示似大地水准面

5、计算流程。1)按要求完成高程异常控制点GPS和水准测量数据处理;2)计算高程异常控制点高程异常,即 ;为高程异常,H为大地高,由GPS测量获得;h为正常高,由水准测量获得;3)收集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重力与数字高程模型资料,按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要求对数据进行整理;4)采用地形均衡重力归算等方法完成重力点重力归算与格网平均重力异常计算;5)选择参考重力场模型,采用移去/恢复技术,完成重力似大地水准面计算;6)采用融合技术消除或削弱高程异常控制点与对应的重力似大地水准面不符值,完成与国家高程系统一致的似大地水准面计算。5. 简述高程异常控制点布设原则。1)均匀分布于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区域;2)具有

6、代表性,顾及平原、丘陵和山地等不同地形类别,均占一定比例;地形变化剧烈区加大分布密度;3)各级大地水准面的高程异常控制点宜利用不低于规定的大地控制网点和水准网点; 4)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点最大间距不大于计算结果。d为相邻高程异常控制网点最大间距,单位km;m为似大地水准面精度,单位cm;c为平均重力异常代表误差系数,按规定执行;为平均重力异常格网分辨率,单位为角分。6试述技术设计书编写主要内容。(1)概述、(2)测区自然地理概况与已有资料情况、(3)引用文件、(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5)技术设计方案等。7GPS控制点的点位应满足怎样的要求?(1)设在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

7、开阔地方,视场内障碍物高度角不宜超过150;(2)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电视台、电台、微波站等),距离不小于200 m;远离高压输电线和微波无线电信号传送通道,距离不得小于50 m;(3)附近不应有大面积水域或不应有强烈干扰卫星信号接收的物体;(4)选在交通方便、有利于其他观测手段扩展与联测的地方;(5)地面基础稳定,易于点的保存; (6)应充分利用符合要求的已有控制点。8试述GPS控制点外业观测、数据处理的工作内容。外业观测包括接收机的选取和检验、制订观测计划、观测作业、数据检验等。结束后应上交外业技术设计、原始观测手簿、观测数据、观测网图、数据检核结果及观测工作技术总结。数据处理包括:外

8、业数据质量检核、基线向量解算、GPS网平差、数据处理成果整理、技术总结编写。9简述建立二、三等水准网原则和技术要求。1)国家二等水准网是国家一等水准网的加密,在国家一等水准环内布设。水准环线的周长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应不大于750 km(一等2000 km)。水准路线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同一区段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承沿同一道路进行。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1.0 mm(一等0.45mm),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2.0 mm(一等1.0mm)。二等水准网根据需要复测,周期不超过20年(一等每15年复测一次,每次不超过5年)。2)三等水准网三等水准网是一、二等水准网的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

9、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附合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 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距离应不超过70 km。三等水准测量每完成一条水准路线的测量,每千米偶然中误差应不大于3.0 mm(6.0 mm),每千米全中误差应不大于6.0 mm(10.0 mm);三等水准网应根据需要进行布测、复测或更新。10工程完成后应提交哪些成果(水准测量)? (1)技术设计书; (2)水准点之记; (3)水准路线图及结点接测图;(4)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两份); (5)水准观测数据及成果; (6)水准仪、经纬仪、

10、测距仪、水准标尺检验资料;(7)观测手簿; (8)外业高差及概略高程表(两份); (9)外业高差改正数计算资料; (10)数据处理资料; (11)高程控制点成果; (12)技术总结; (13)检查验收报告。11简述三等大地控制网的目的和技术要求。三等大地控制网布测的目的是建立和维持省级(或区域)大地控制网,满足国家基本比例尺测图的基本需求;结合水准测量、重力测量技术,精化省级(或区域)似大地水准面。三等大地控制网相邻点间基线水平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10 mm(2.0、5.0),垂直分量的中误差应不大于20 mm(3.0、10.0);各控制点的相对精度应不低于l10-6(10-8、10-7),其

11、点间平均距离不应超过20 km(二等50 km)。括号内为一、二等12简述技术设计的目的和步骤。技术设计的目的是制订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保证测绘产品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并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步骤如下。(1)收集资料。 (2)实地踏勘。(3)图上设计。(4)编写技术设计书。13计算该网的总基线数、必要基线数、独立基线数和多余基线数。观测总点数37个,重复点3个,每点平均设站数为(37+3)/37=1. 08观测时段数:C=nm/N =371.0810=4总基线数:J总=CN(N-l)2=4109/2 =180必要基线数:J必=n-1=36独立基线数:J独=C(N-l)=49=36

12、多余基线数:J多=C(N-l)一(n-1)=36-36=014坐标系转换可分为哪三类?坐标系的转换可分为三类:一是不同坐标系统之间的坐标转换,如WGS- 84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二是同一坐标系统不同坐标形式的转换,如空间直角坐标;三是同一类坐标系统不同实现间的转换,如1954北京坐标系和1980西安坐标系之间的转换。15什么是重合点,重合点选取的原则是什么?重合点是指同时拥有不同坐标系坐标的大地点。获取途径包括:通过实测获取和收集资料获取。选取原则:等级高、精度高、分布均匀,局部变形小;采用二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2个以上的重合点,采用三维转换模式至少选取3个以上的重合点,重合点

13、的分布要覆盖整个转换区域。16简述三等高程控制网技术设计方案的主要内容。(1)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2)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3)提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4)有关附录。17试述三等水准外业记录的要求及记录项目。1)外业记录要求 (1)外业手簿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每册之页码应予编号。应由中队长签字后发给作业员。已编号的各页不得撕去,记录中间不得留下空页。(2)三等水准测量或支线水准测量的往测与返测,可记于同一本手簿中。水准路线与支线的观测结果,须分册记录。(3)一切外业原始观测值和记事项目,必须在现场直接记录于手簿中。

14、2)记录项目(1)在每一测段的始末工作间歇的前后及中间气候变化时,须记录观测日期、时间,天气、成像、前后视标尺号数。(2)每测站前后标尺的视距上下丝读数和中丝(或楔形平分丝)读数。18简述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及设站要求。1)观测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中丝读数法进行往返测。当使用有光学测微器的水准仪和线条式因瓦水准标尺观测时,也可进行单程双转点观测。2)测站要求 三等水准测量采用尺台作转点支撑。观测应在标尺分画线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若成像欠佳,应酌情缩短视线长度。测站的视线长度、视线高度等按下表规定执行。19简述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建立联系的方法。可通过现行国家大地坐

15、标系的平面坐标过渡,利用坐标转换方法将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下控制点成果转换到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下。选取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的重合点的原则如下:择优选取地方控制网的起算点及高精度控制点、周围国家高精度的控制点,大中城市至少选取5个重合点(城外4个、市内中心1个);小城市在城市外围至少选取4个重合点,重合点要分布均匀,包围城市区域,并在城市内部选定至少6个均匀分布的重合点对坐标转换精度进行检核。建立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与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联系时,坐标转换模型要同时适用于地方控制点转换和城市数字地图的转换。一般采用平面四参数转换模型,重合点较多时可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当相对独立的平面坐标系统控制点和数字地图均为三维地心坐标时,采用Bursa七参数转换模型。坐标转换中误差应小于0.05 m。20、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的作用:答:可获得高精度、稳定、连续的观测数据,用于维持和更新国家地心坐标参考框架,同时提供站点的精确三维位置信息变化,提供实时定位和导航信息、GNSS卫星轨道信息以及高精度连续的时频信号等。国家需要建设覆盖我国领土及领海,全国范围内均匀分布、站间距100200 km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21、请简要回答国家GNSS连续运行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