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LY

cn****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58KB
约8页
文档ID:468223821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LY_第1页
1/8

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LY/T 1556 — 2000Classifying technical criterion of the commercial fOrest and the non-commercial fOrest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适用于林业分类经营的森林分类系统、 公益林与商品林的分类指标体系和原则性技术指标,明确了森林分类区划的优先等级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森林分类区划2、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2.1 林业分类经营 forest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根据社会对森林生态和经济的两大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原 则,相应地将森林、林木、林地区划为不同森林类别,分别按各自特点与规 律运营的一种经营管理体制和经营模式2.2 森林类别 forest type按森林多功能主导利用途径的不同所划分的森林类型,分为公益林与商 品林两个类别2.3 (生态)公益林 nin-commercial forest为维护和创造优良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满足人 类社会的生态需求和可持续发展为主体功能,主要是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 品或服务的森林、林木、林地。

2.4 商品林 commercial forest以生产木(竹)材和提供其他林特产品,获得最大经济产出等满足人类 社会的经济需求为主体功能的森林、林地、林木,主要是提供能进入市场流 通的经济产品2.5 生态脆弱性 ecological fragility森林生态系统一经破坏后就难以恢复良性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极易因 自然条件改变而造成偶发或多发性自然灾害的程度2.6 生态重要性 ecological importance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需要提供森林环境保护的濒危 动植物种类和人类社会设施的重要程度2.7地利指数 convenience index for management采用山体坡度、潜在路网密度(等级公路)和林地规模三项因子评价林 地机械化作业与集约经营便利程度的量化指数2.8 季内降水变率 rate of prarterly precipitation change近三年一个季度内最大一次降水量与最小一次降水量之差与最大一次 降水量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9 裸岩率;岩石覆盖率 rock coverage林地上裸露岩石遮盖面积与总面积之比,用百分数表示2.10 土壤侵蚀程度 soil erodibility土壤遭受侵蚀过程中所达到的不同阶段,根据土壤剖面中 A层(表土层)、B层(心土层)及C层(母质层)的丧失情况加以判断。

2.11 植被盖度 vegetation coverage地面上植冠(含乔木、灌木、草本)覆盖面积与面积之比,用 10分法表示,最大为1.03类型区域为适应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差异悬殊的特点,便于 进行林业分类经营布局和分区分类经营管理,以我国经济区划和林业区划成 果为基础,原则上以省为单位,将全国分为六个不同的类型区,详见表 1表1林业分类经营类型区域表类型区域省(区、市)东北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北部三盟一市中原华北区山西、山东、河南、河北、天津、北京中南华东区湖南、福建、湖北、江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热带沿海区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区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东南部西北区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陕西、内蒙古中西部、西藏其他 地区注:台湾省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未列入本表4森林分类系统按森林提供的主导产品属性不同建立“森林类别一林种一二级林种”三 级森林分类系统见表2表2森林主导功能分类系统类另U林种二级林种主导功能公益林特种用途林国防林保护国界、掩护和屏障军事设施科教实验林提供科研、科普教育和定位观测场所种质资源林保护种质资源与遗传基因、种质测定、繁育良种、培 育新品种环境保护林净化空气、防污抗污、减尘降噪、绿化美化小区 环境风景林维护自然风光和游憩娱乐场所文化林保护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历史与人文纪念自然保存林留存与保护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地带性顶极群落、珍 贵动植物栖息地与系繁殖区和且有特殊价值森林防护林水土保持林减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力侵蚀、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肥力水源涵养林涵养和保护水源、维护和稳定冰川雪线、调节流域径流、改善水文状况护路护岸林保护道路、堤防、海岸、沟渠等基础设施防风固沙林在荒漠区、风沙沿线减缓风速、防止风蚀、固定沙地农田牧场防护林改善农区牧场自然环境、保障农牧业生产条件其他防护林防止并阻隔林火蔓延、防雾、护渔、防烟等商品林用材林一般用材林培育工业及生活用材、生产不同规格材种的木(竹) 材工业纤维林培育造纸及人造板工业等所需木(竹)纤维材薪炭林生产木质热能原料和生活燃料经济林果品林生产干、鲜果品油料林生产工业与民用油加工原料化工原料林生产松脂、橡胶、生漆、白蜡、紫胶等林化原料其他经济林生产饮料、药料、香料、调料、花卉、林(竹)食品等林特产品及加工原料5森林分类指标体系5.1生态脆弱性用生态脆弱性等级表示,具体选用坡度、植被盖度、裸岩率、土壤侵蚀 程度、沙丘类型、农田牧场分布特点、海岸基质类型等指标衡量某一具体地 段的生态脆弱程度,详见表3表3生态脆弱性等级划分因子及其域值表因子类型区生态脆弱性等级1234坡度东北区 > 36 ° 26 〜35 ° 16〜25 ° W 15 ° 中南热> 46 °36 〜45 °26 〜35 °W 25 °其他区 > 36 ° 31 〜35 ° 26〜30 ° W 25 ° 植被盖度西北W 0.20.3 〜0.40.5 〜0.6> 0.7其他区 ^_Q_1 0.2 〜0.3 0.4 〜0.5 > 0.6 裸岩率全国> 51%41% 〜50%21% 〜40%W 20%土壤侵蚀程度西北、西南、热带区严重侵蚀(崩山、 深度沟蚀、侵蚀沟 活动明显),沟壑 密度3km/km 2,沟 蚀面积〉21%强度侵蚀(沟蚀、 重度面蚀),沟壑 密度1〜3km/km 2, 沟蚀面积15%〜 20% 中度侵蚀(表土面 蚀较严重),沟壑 密度 < 1km/km 2, 沟蚀面积< 10%轻度或无明显侵 蚀,表土层基本完 整其他区表土层无保留,心 土层裸露,受剥蚀。

沟壑密度〉2km/km2,沟蚀面 积〉15%表土层保留厚度< 1/2,心土层和母质 层完整沟壑密度< 2km/km2沟蚀面 积^ 15%表土层开始受剥 蚀,心土层和母质 层完整表十层完整风力侵蚀程度全国极强度侵蚀(广布 沙丘、沙垄、活动 性大、强度侵蚀(有活动 或半固定性沙丘或 风蚀残丘、中度侵蚀(常见半 固定、固定的沙滩、 沙垄或沙质十、轻、微度侵蚀农田牧场分布特点全国1—L* /、/?D?D面积大、集中连片面积较大,但交错 分布零星分布海岸基质类型全国沙质海岸线200m 以内或泥质海岸线 100m以内泥质海岸线200m以外500m以内或泥质海岸线100m以外300m以内 砾质基岩完整注:表中类型按生态公益林建设类型区划结果5.2 生态重要性用生态重要性等级表示,具体选用河流流程、水库库容、公路与铁路等 级、自然保护区保护级别、森林公园与风景名胜区级别等指标衡量某地段的 生态重要程度,见表4表4生态重要性等级划分因子及其阈值表对象 生态重要性等级1234河流流程100km以上河流和一级支流发源 地汇水区流程500km以上河 流和一级支流发源 地汇水区,以及 1000km以上河流一 级支流上游两侧自 然地形第一层山脊 以内地段其他河流发源地汇 水区及中上游两侧其他河流中下游两 侧水体高原湖泊、饮用水 源湖库周边自然地 形中第一层山脊以 内和平坦处500m 以内地段 库容1000万m3〜1 亿m3湖库周边自然 地形中第一层山脊 以内和平坦处500m 以内地段 库容10万m3〜1000 万m3湖库周边库容10万m3以下湖库周边公路、铁路生态脆弱性等级2 级以上山区国道、省 主干线两侧一面坡 以内,生态脆弱性等 级2级以下山区和 风沙区国道、省道两 侧100m以内;平原 地区两侧6〜12m以 内地段县、乡村及以下级公路两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国家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地(市)、县级注:生态重要性3、4级的河流、水体、道路的两侧范围由各地自行规定5.3财务内部收益率主要考虑一个经营周期总产出与直接培育和经营森林相关的劳动消耗 或劳动占用之比衡量森林经营的技术经济效果(或期望效果),选用财务内 部收益率表示。

5.4林地生产力用材林采用单位面积林地的林分蓄积年生长量衡量林地生产力水平5.5地利指数林地进行机械化作业与集约化经营的便利程度具体选择山体坡度、潜 在路网密度(等级公路)和林地规模三个因子分别等级按表 5计算得分,三 项因子分值之和为地利指数表5地利因子域值及得分表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山体坡度,(°)W 56〜1516 〜25N 26潜在路网密度,m/hm2> 53.1 〜52.6 〜3W 2.5林地规模,hm2> 105.1 〜103.1 〜5V 3得分 32106森林分类技术指标分别公益林与商品林两大系列和具体二级林种确定分类指标公益林选 择生态脆弱性和生态重要性两个指标进行区划; 商品林在考虑生态脆弱性和 生态重要性的同时,加上财务内部收益率、林地生产力和地利指数三项指标 进行区划6.1 公益林6.1.1符合下列条件的森林、林木、林地直接划定为公益林:?D?D在国境线以内第一层山脊或平坦地区至少 5km内,以及军事禁区 内保护与屏障国防设施的森林、林木、林地划为国防林D?D经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划定或科研教学部门建设的用于各种教 学、实验和定位观测的森林、林木、林地划为科教实验林。

D?D根据林业生产需要建设或划定的专门保护遗传和物种基因,繁育 良种、培育新品种的物种保护地、植物园、树木园、种子园、母树林、测定 林、采穗圃和苗圃等划为种质资源林D?D镇以上城区和城乡结合部、居民点和厂矿周围起美化环境、防污 抗污、减尘降噪、净化空气等作用的森林、林木、林地划为环境保护林,其 城乡结合部、厂矿周边的范围在本标准中不做具体规定D?D经林业或建设部门批准划入各级城市园林、森林公园、风景名胜 区、旅游度假区、滑雪场、狩猎场等憩场所范围内的森林、林木和绿地划为 风景林D?D在历史遗址和人文纪念地(纪念物)周围,以及具有特殊纪念意 义的森林、林木(含古树名木)划为文化林D?D已经各级政府部门批准划入各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保护点 内的森林和林木,以及未经人为干扰或干扰较轻的地带性顶极群落划为自然 保存林6.1.2其他公益林分别类型区域,考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