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68210450 上传时间:2022-11-0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系统中的计算机应用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目标就是信息系统能够根据企业的需要,提供持续可靠的业务支持和 管理决策服务2. 企业信息中心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方式有集中式和分散式3. 集中式是指所有信息资源的规划配置、协调服务和管理控制权都集中于统一的信息中心, 支持企业运营的流程以及各个业务部门的信息服务需求都有信息中心负责提供4、系统运行管理的主要任务:1)建立运行管理机构;2)制定运行管理制度;3)系统日常 运行服务及管理 4)系统评价及维护5. 集中管理和集中服务的主要优点:便于对集中运营的企业流程提供经济、高效的服务支持; 统一得资源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内部信息资源的协调与平衡;便于对系统保持整体运行,充 分发

2、挥系统的服务潜力;便于贯彻统一的信息标准、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有利于实现数据 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控制6. 制定运行管理制度中,最基本的制度之一是系统操作和使用制度7. 系统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信息中心开展各项运行管理工作的依据是管理规范8. 运行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数据收集与维护;例行信息处理;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的安 全管理9. 故障记录包括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也包括不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故障发生时的工 作环境属于计算机故障的信息10. 系统可持续服务的保证是系统评价及维护11. 系统运行管理机构包括信息中心、信息技术监管委员会、企业的信息主管CIO12. 信息中心是企业中支持信息系统运行

3、管理、承担信息化工具支持服务的职能机构13. 企业需要由高级管理者或一名副总裁专门负责信息中心以及各种复杂而重要的信息管理 工作。企业会因此而设立新的岗位,也被称作首席信息官。该岗位是信息主管14. CIO的职责之一就是以整个企业为目标,着眼企业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管理信息资源15. CIO的职责之一就是以信息技术带动企业的业务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16. 信息中心的规划与全部协助制定信息系统的规划,分析企业业务对信息服务的需求,规 划应用系统的开发工作,制定与信息系统应用有关的安全策略和服务保障措施17. 能与用户协调沟通,利用和开发对企业有用的数据、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是信息中心

4、的数 据管理部。18. 需要研究企业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负责设计新系统的人员是系统分析师19. 要有较好的技术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 并熟悉业务部门的工作环境,能够把握和分析用 户利益,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有解决冲突的管理能力的是协调员20. 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系统开发前期所确定的需求目标和功能要求21. 评价时需要对系统分析设计阶段和实际运行阶段的指标作出对比,对系统的功能、性能 效果和效益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信息系统的质量做出客观的认定和评价22. 系统是否达到了开发时的预期目标,投入运行后的系统是否还存在缺陷,应该如何维护 和改进,需要进行确认和全面分析,这个过程被称为系统评价23. 对新系统

5、的首次评价被称为“安装后评价”24. 性能评价着重评价系统的技术性能,一般包括广泛应用系统的技术特性指标、可能性指 标25. 信息系统的经济效果评价的基本原则仍旧是比较投入与产出26. 衡量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性指标是可靠性27. 信息系统的可靠性一般可通过系统故障率、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等指标来衡量28. 生存性反映了系统应对随即破坏的能力29. 系统经济效果评价的特点:对经济效果的评价要尽量贴近企业的现实,注重分析信息系 统能否提供完整准确的信息,对企业提高业务及管理工作效率。改善经营决策水平作出了应 有的贡献30. 冗余是以额外资源配备及消耗换取系统正常运行的技术31. 人与信

6、息系统的表现直接相关,系统失效的绝大部分原因其实是人为因素32. 以可靠性为基础,但所关注的范围更宽的是安全性33. 负荷均衡分布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技术。它是将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数据存储以 及其他信息管理功能均衡分布在多个设备单元上或不同时间段上,防止单一设备负荷过大, 或某个时段容量超限致使系统瘫痪。34. 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指系统防止外部灾害和人为破坏,防止系统资源受到侵害或者被非 法使用的能力35. 影响系统安全性的因素有: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网络通信;检测与控制36. 负荷分布技术的作用:负荷均衡分布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可靠性激素。它是将信息系统的 信息处理。数据存储以及其

7、他信息管理功能均衡分布在多个设备单元上或不同的时间段上, 防止单一设备负荷过大,或某个时段容量超限致使系统瘫痪。负荷分布技术可以将设备故障 的影响限制在很小范围内,同时使系统整体受力均匀,减少不必要的偏差。37. 数据库既是企业的命脉,又很容易成为被攻击和窃取的目标38.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划分了五级标准,该标准贯彻了“低保户级别自主、高保护级别强制”的管理策略,企业组织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立适应的安全管理目标39. 要有效的实现系统安全目标,不能仅仅关注某些环节的防范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全面的 分析信息系统的安全隐患,发现漏洞和“安全最低点”,使其性能获得改善,40. 系统安全隔离的基本策略是

8、将信息的主体与客体分离,在可控和安全的前提下实施主体 对客体的访问41. 系统实际的安全水平体现了“木桶原则”即木桶的最大容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各类安 全措施中水平最低者会成为系统安全中的“渗透点”它会直接决定整个系统的实际安全程度42. 系统安全管理的原则:木桶原则;最小特权原则;安全隔离原则 措施:物理系统的安 全;数据加密和信息隐藏;操作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非技术性安全措施43. 重要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权限划分:在重要的数据库系统中,一般需将数据库管理的权限 划分为系统管理、授权管理、离线审批和审计管理等彼此分离的权力,以降低系统管理员滥 用职权的可能性44. 非技术性安全措施

9、的内容:安全观念;组织的管理战略;管理制度与规范;部门与人员 组织文化45. 系统维护的分类:应用软件维护;数据维护;硬件平台维护;代码维护46. 信息系统开发的核心成果是应用软件47. 纠错性维护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遗留的而系统测试阶段未能发现的错误48. 应用软件的维护类别中包括完善性维护、适应性维护、纠错性维护、预防性维护49. 预防性维护是由米勒首先倡导的,其主要思想是维护人员不应被动的等待用户提出要求 才做维护工作,而应该主动出击,提前对那些还有较长使用寿命,但不久就需要作出变化或 调整的系统进行维护50. 机房是计算机和存储设备集中存放地,是保证信息系统安全和连续运行的基础资源51. 信息系统审计的职责包括确认已有的安全策略,检查系统安全措施是缺陷、观察系统是 否受到了完好的保护,足以应对攻击、损失和灾难、确认系统是否能够可靠的为用户提供所 需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