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重点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68200285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34.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流行病学复习重点(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流行病学复习重点(总1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流行病学定义:流行病学研究在人群中与健康有关状态和事件的分布 及决定因素,以及应用这些研究以维持和促进健康问题。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并研究防止疾病及促进健 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二、实际应用(一)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二)疾病的监测。三)疾病病因和危险因 素的研究。(四)疾病的自然史。(五)疾病防治效果的评价。三、流行病学特征(一)群体的特征。(二)对比的特征。(三)概率和 数理统计的特征。(四)社会心理的特征。(五)预防的特征。(六)发展的 特征。第二章

2、 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的人群现象,是描述疾病事件(发病、患病、死亡) 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区(空间)、哪些人群(人间)中发生及发生多少的现 象,在流行病学中简称“三间分布”。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和起点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种疾病新发生病例出现的频率。 发病率=分子是一定期间内的新发病人数分母指观察地区内可能发生该病的暴露人口,多用该地区该时间内的平均 人口应用:1 反应疾病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2 描述疾病的分布 3 反应了病因因素 的变化 4病因学的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论5疾病的监测资料 6 前瞻性的研究(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

3、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爆发。单 位是日、周、旬、月(三)续发率指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千古奇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 左右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续发率= (第一例除去)应用:是反映传染病传染力强弱的指标 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二、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 也称现换率或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例所占比例。 时点患病率=期间患病率=能影响患病率的因素升高:1 病程延长2 为主语者的寿命延长 3 发病率增高 4 病例迁入 5健康 者迁出 6 易感者迁入 7 诊断水平提高 8 报告率调高降低:1病程缩短2病死率高 3 发病率下降 4健康者迁入 5病例迁出

4、6治 愈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患病率取决于两个因素,发病率和病程,其 变化可反映出发病率的变化可反映发病率的变化或疾病结果的变化或两者兼 有。前提条件: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患病率=发病率病程应用:横断面研究常用指标 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 健康的影响程度 可为医疗设施规划、估计医院床位周转、卫生设施及人力的 需求量、医疗费用的投入等提供科学依据。(二)感染率 是指在某个时间内能检查的整个人群样本中,某病现有感染人数所占的比 例。感染率=应用: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 用于研究某些传染病活寄生虫病的感 染情况、流行病态势和分析防治工

5、作的效果,特别是对那些隐性感染、病原携 带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调查较为有用 制定防治措施(三)残疾率 指某一人群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即指通过询 问调查要或健康检查确诊的残疾人数与调查人数之比。残疾率=三、死亡频率测量指标(一)死亡率 在一定期间内,一定人群中,死于某病的频率的频率。 死亡率=应用:用于衡量某一时期,一个地区人群死亡危险性大小的一个常用指标 反映一个地区不用时期人群的健康状况和卫生保健工作的水平 为该地区卫生 保健工作的需求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常用作病因探讨的指标 探讨病因和评价 防治措施(二)病死率 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所占的比

6、例。 病死率= 如果某病的发病和病程处于稳定状态,病死率可用死亡率和发病率推算 病死率=应用:表示确诊死亡的概率 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反应诊治能力等医疗水 平病死通常多用于急性传染病(三)生存率(存活率) 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种病患者中,经若干年随访后,上存活的病人数 所占的比例生存率=应用:反映疾病对生命危害程度 评价某种治疗的远期效应 第二节疾病的流行强度一、散发 指发病率成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方 方面无明显联系,散在发生。原因:1 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 水平,因而出现散在发生2 某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3 某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传

7、染病也可出现4 某些长期潜伏传染病二、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三、流行 某病在某地区显著超过该病历历年发病率水平。大流行:疾病迅速蔓延可跨越一省、一国或一洲,其发病率水平超过该地 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流行水平。第三节、疾病的分布(一)年龄 年龄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比其他因素的作用都强 原因:1 接触暴露病因子机会的差异2 免疫水平3 有效地预防接种也可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 疾病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1 横断面分析:主要分析同一年代(断面)或不同年代(断面)的不同棉 铃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等的不同或变化 过用于发病率、死亡率等没有明显长 期变动趋势的疾病的

8、分析2 年龄期间队列分析 分析年龄、所处时代及队列暴露经历三者对疾病频率 变化所起作用及其大小的方法。 队列:指具有相同特征或共同经历的一批 人。统同一时期出生的人为出生队列。出生队列的优点:1 评价疾病年龄长期变化趋势及提供病因线索2 阐明致病因子与年龄关系(二)性别 疾病的死亡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原因:1 男女两性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2 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与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 的差异3 两性生活方式、嗜好不同也可能导致疾病的性别分布差异(三)职业 暴露于不同的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职业性的精神紧张(四)民族和种族原因:1 遗传因素2 风俗习惯、生活习惯、饮食

9、习惯3 社会经济状况、卫生保健水平4 定居地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五)宗教 各自独立的教义、教规,对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六)婚姻与家庭1 不同婚姻状况人群常有很大的差别2 婚姻状况对女性健康有明显影响3 近亲婚配4 家庭是社会组成基本单位,成员的数量、年龄、性别、免疫水平、文化 水平、风俗习惯、嗜好不同对疾病分布频率会产生影响(七)流动人口1 是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高危人群2 是疫区和非疫区间传染病的传播纽带3 对传播性传播疾病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4 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增加难度,使计划免疫适龄儿童出现免疫空白。二、时间分布1 短期波动(时点流行)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2 季节性 疾病每年

10、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的现象。很重要的流行病 学特征3 周期性 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呈现规律性变动的 状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任何疾病的周期性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被人改变。4 长期趋势 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个长时间内观 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病率等的变化或他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 况。三、地区分布1 疾病在不同国家间、同一国家不用地区的分布2 城乡分布3 地区聚集性 疾病频率高于周围地区的情况4 地方性疾病四、综合描述 移民流行病学是对银民人群的疾病分步进行研究,以探究病因。通过观察 疾病在移民、移民移入国当地居民及原居地人群间的发病率、死亡率

11、的差异, 从其差异中探讨病因线索,区分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作用的大小。第三章描述性研究 在揭示暴露和疾病的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 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始于描述性研究。第一节 概念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通过对特定是点或特定范围内人群中 的有关变量(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关系的描述。研究目的与应用范围:1 掌握目标群体种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2 提供疾 病病因研究的线索3确定高危人群4 评价疾病监测、预防接种等防治措施的效 果类型:1 普查:不是因与患病率低且无简便易行诊断手段的疾病2 抽样调查:对于变异过大的研究对象或因素和需要普查普治的病不适 合第二节 设计

12、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的代表性,这是将研究结果向整体推论时的必要前提。(二)抽样方法分为非随机抽样和随机抽样。随机抽样遵循随机化原则,即保证总体中每一对象都有已知的、非零的概 率备选入作为研究对象,以保证样本的代表性。1 单纯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从总体 N 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 机方法抽取n个,构成一个样本。重要原则: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概率相 等(均为 n/N).均数的标准误 s = 率的标准误 sp= 单纯随机抽样往往由于总体熟练大,编号、抽样麻烦以及抽到个体分散而 导致资料收集困难等原因实际应用的不多。但是是基础2 系统抽样(机械抽样),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个若干单位抽取一个

13、单位的抽样方法。每 K 个单位为一组,然后用单纯随机方法在第一组中确定一个起始号,从 此起点开始,每隔 K 个单位抽取一个作为研究对象。优点: 1可以在不知道总体单位数的情况下进行抽取2在现场人群中较易 进行3 从分布在总体内部的各部分的单元中抽取的,分布比较均匀,代表性较 好。缺点:如果总体分单位分布有周期性趋势,则可能使样本产生偏性。3 分层抽样:提高总体指标估计值的精度。4 整群抽样5 多阶段抽样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 偏倚是指从研究设计、实施、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一、概念 生态学研究(相关性研究)是在群体的水平上研究

14、某种暴露因 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群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三、研究的类型:生态比较研究 生态趋势研究四、优点与局限性(一)优点1 节省时间、人力和物力,可以很快的得到结果。2 对病因未明的疾病可提供病因线索供深入研究。3 对于个体暴露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4 适合于对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二)局限性1 生态学谬误:由于生态学研究以各个不同情况的个体“集合”而成的群 体为观察和分析的单位,以及存在的混杂因素等造成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的不 符。2 混杂因素往往难以控制。第四章队列研究 队列:指具有相互特征或共同经历的一批人或有暴露特征的一群人。 出生队列:同一时期出生的人。固定队列:随访过程中因为结局而进

15、或出 动态队列:不因为结局而进和出 第一节概述队列研究是将人群案是否暴露于某种可疑因素及其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押 租,追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 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具备某种待研究的特征或行 为。危险因素(危险因子):泛指能引起某特定不良结局发生,或使其发生的 概率增加的因子,包括个人行为、生活方式、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二、基本原理在一个特定人群中选择所需的研究对象,根据目前或过去某个时期是否暴 露与某个待研究的危险因素,或其不同的暴露水平而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 组,随访一段时间,检查并登记各组人群待研究的预期结局的发生情况,比较 各组结局的发生率,从而评价和检验危险因素与结局的关系。基本特点:1属于观察法 2 设立对照组 3 由“因”及“果”4 能确证暴露与 结局的因果联系四、研究类型(一)前瞻性队列研究分组根据研究对象现时的暴露状况而定,此时研究的结局还没有出现,需 要前瞻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